1、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内容、情感、创作方法。2.对西北民歌尤其对“花儿”“信天游”有较明确的认识。3.掌握西北民歌与当地自然环境、生活条件、人文环境的关系。二学情分析:1、通过学生所熟悉的通俗歌曲,即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做了初步开声练习,为后面演唱作准备.2、借助学生熟知的明星及其作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效率。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创作方法,并作出评论。教学难点:探究歌曲的节奏特点、旋律走向、情感表现、演唱法等。引导学生最西北民歌风格的认识。四。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一、 情景导入:以余光中的诗做为本课的
2、开场白师:这首诗讲出了什么?你们听过民歌吗?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师肯定并表扬。二、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师:请哪位同学唱一首关于民歌的曲子?由学生自己唱或全班推荐人唱,师肯定并表扬。师: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反映在活如烟海的民歌之中,如对劳动的歌颂、对剥削统治的憎恨,对官府黑暗的反抗、对穷苦人的同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欣赏:让我们来听听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思考一个问题:给你们带来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并肯定。(本首曲子给人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民歌西北民歌的味道。)师:现在想听老师唱吗?师
3、在唱的过程中边画旋律。问:旋律线条怎样进行?(上句:高低高,下句:低高低)问:歌词上有什么特点?(上句七言2+2+3,下句八言3+3+2,共两段歌词,格式就是民间格律诗上句七言,下句八言格式。第一段是写果,苍茫、辽阔、恢弘。一派高原尽收眼底已经。第二段抒情,揭露旧社会压迫人民的追求,隐含出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追求去实现。)引出“花儿”师:像旋律线条起伏大,歌词格律诗的格式,旋律高亢悠长,演唱采用假声或真假声混合方法,又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及其他地区的,这就是“花儿”,花儿是民歌当中的一种体裁。三、 欣赏刨洋芋师:上了高山看平川,我们来刨刨洋芋。请欣赏刨洋芋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曲子表达了什
4、么?师播放曲子,并跟音乐进行相关的表演。学生畅所欲言,并肯定和小结。这首采用比兴的手法,先“土溜溜的蚂蚱”作比兴。而后进入主题刨洋芋,生动表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抒发了刨洋芋收获后的喜悦心情,用语文语言来景,借景抒情。整首充满喜悦和乐观的生活情绪,风格上可谓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师:本首共有几句?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什么特点?生:本曲子共有4句构成,第一个句子是整首的基础,第二句开始发生变化,合头换尾,第三句再次强调,反复第一句,第四句将第二句发生变化,采用换头合尾,给人终止感。用这种旋律创作手法给人以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又求统一的艺术美感。四、 欣赏脚夫调1. 上高山了,下地泡洋芋了,我们现在来运运
5、这些洋芋,听听这些脚夫们的心声。师播放曲子。师:曲子表现了什么?是高兴的还是压抑的?还是两者都有?(从歌词来看,表现了脚夫们被生活所迫,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寂寞、无奈,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复杂心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表达了脚夫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2. 师示范唱一遍问:旋律线条是怎么样?怎么进行?师鼓励写生并做出评价。师:C旋律线条上,上可起伏较大,刚挑起生活用品运送的激动心情。下句是背井离乡,激动的心情已消失,完全表达出了一种低沉、压抑、悲愤的心情。总体来讲旋律线条是平稳的,旋律高亢辽阔,感情细致低沉,歌词即兴编唱,质朴形象生动。引出“信天游”。师: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体裁,是民歌当中的一种。给人辽阔、明朗、高亢的感觉。五、总结1.三首民歌表达的音乐内涵。2.“花儿”、“信天游”的民歌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