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新课标)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陕西凤翔泥塑是我国著名泥塑艺术之一,是在传统乡土社会中由当地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广为应用和流传的一种造型艺术。在当地举行的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和活动中,凤翔泥塑担当着特定的民俗功能,是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体现着广大乡民精神诉求的泥塑艺术,以积极、乐观、喜庆的基调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形制样式,协调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经过世代历史积淀,凤翔泥塑形成一套程式化塑造模式,并通过子承父业的家庭传授方式得以传承数百年
2、。泥塑原型是由艺人手捏的实心塑作,再依型制成模具。然后再经过筛土、砸泥、擀泥饼、制坯、粉洗等塑型步骤以及勾墨线、教色、上光等的绘彩步骤。一件作品制作完成需经过十余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省。凤翔泥塑按形制分为浮雕半立体造型和圆雕立体造型两大类。浮雕类的“挂片”有虎头、福禄寿三星、麒麟送子、菩萨、关公、钟馗等,代表作是虎头挂片(又称“挂虎”),一般体型较大。圆雕类作品分为“摆件”和“立人”。“摆件”是以坐虎、坐狮为代表的“坐兽”,还有以十二生肖动物为题材,规格大小与挂片一样;“立人”一种是用作供奉的神祇塑像,如福禄寿三星、财神、八仙、菩萨等。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禳灾是中国民间艺术表现的三项
3、恒常主题,凤翔泥塑在这方面表现得同样明显。凤翔泥塑讲究平正规矩。作品采用正面、正面侧身、正侧面塑型,一般突出正面刻划。如“坐虎”头部为正面,身子则取侧面,集中绘制正面,也是民间“求全”观念的体现,符合中国民间的一般审美习惯。凤翔泥塑造型还讲究饱满圆浑。作品结体概括凝练,形态夸张变形,略显凹凸以划分五官、四肢等细部。这种造型既是针对泥材特性所作适应性处理,也是强调作品功能的实用性选择和精神性选择。这种处理,一方面使作品孕育着勃勃生机,显示出一种向外扩张的力度,更加表现出威严勇猛、震慑鬼宗的气势(如“坐虎”的脸部处理为暴额怒目、呲牙咧嘴,身躯则大幅度收缩,四肢也极度简化,糅合了动物特有的凶猛性格,
4、以增驱邪之功效);另一方面,使纹饰有足够的施展空间,一些祈福纳祥的作品可以充分表达出人们追求圆满的幸福、对生命的赞美及展示出人们生机勃勃、达观进取的人生观。凤翔泥塑上常用的莲花、佛手、葡萄等花草蔬果纹样以及贯钱、云气纹等抽象几何纹样,均是有富贵、平安、福寿、生子等吉祥寓意的象征图形或表意符号。这些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符号,具有强烈的历史延续和顽强的稳定性。凤翔泥塑纹饰的空间布局,讲究对称和均衡。这种纹饰处理习惯除了对端正、圆满等吉祥含义的追求外,也体现了人们因此形成的审美趣味。在绘制过程中,艺人往往适形勾绘,以对称形式展开纹饰,花卉与抽象纹样交替组合,在简单的塑形中造就出千变万化的审美效果。凤翔
5、泥塑色彩浓厚热烈,以红、黄、绿为基本色,加上勾线的黑和粉洗的白五种色绘制。这五种色彩与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一致,古代称为“正色”,其他的色彩为“间色”,这五色被艺人们赋予了深刻的民俗文化观念和主观情感,如红色代表四季红火,绿色代表万年长青,旨在传达求吉纳福的意愿。“五色”对比极其强烈,但经过艺人巧妙地搭配组合又显得和谐统一,造成塑作鲜明、艳丽,又浑厚、沉着的色彩效果。(摘编自杨萍凤翔泥塑艺术)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陕西凤翔泥塑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以当地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活动场景为创作题材,具有明显的乡土性特征。B. 凤翔泥塑按形制分为浮雕半立体造型和圆雕立
6、体造型两大类,前者多挂放,后者多摆放,可满足人们不同的生活需要。C. 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凤翔泥塑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体现着乡民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禳灾等精神诉求。D. 为使作品呈现向外扩张力度、强化威猛气势,扩展纹饰空间、充分展现人的精神追求,凤翔泥塑大都采用饱满圆浑造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段概述了凤翔泥塑的创作起源和社会文化功能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B. 文章第自然段分别从造型、纹饰和色彩三个方面说明了凤翔泥塑的特点。C. 凤翔泥塑采用与传统五行对应的五种色彩绘制,突出泥塑相克相生的辩证观念。D. 文章简述凤翔泥塑制作工艺的同时,还突出呈现了
7、其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数百年来,凤翔泥塑通过子承父业的家庭传授方式得以传承,形成一套程式化塑造模式,其形制样式一直保持稳定不变。B. 每一件凤翔泥塑作品的制作完成都需要先后经过塑型、制模、绘彩等一系列步骤,工序繁杂,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省。C. 凤翔泥塑讲究平正规矩,一般突出正面刻划;还注意用凹凸对比来划分五官、四肢等细部,体现了工匠创作的写实意识。D. 凤翔泥塑多将具有吉祥寓意的花草蔬果和几何纹样交替组合,并通过对称的形式进行布局,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审美效果。【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8、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选项曲解文意,“以当地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活动场景为创作题材,”错误,由原文“在当地举行的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和活动中,凤翔泥塑担当着特定的民俗功能,是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是“当着特定的民俗功能,是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以为创作题材”。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
9、,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选项曲解文意,“突出泥塑相克相生的传统观念”错误,由原文“五色对比极其强烈,但经过艺人巧妙地搭配组合又显得和谐统一,造成塑作鲜明、艳丽,又浑厚、沉着的色彩效果。”可知,是显得“和谐统一”,并非“相克相生”。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选项无中生有,“其形制样式
10、一直保持稳定不变”于文无据。B选项篡改文意,“先后经过塑型、制模、绘彩等一系列步骤”错误;由原文“泥塑原型是由艺人手捏的实心塑作,再依型制成模具。然后再经过筛土、砸泥、擀泥饼、制坯、粉洗等塑型步骤以及勾墨线、教色、上光等的绘彩步骤。一件作品制作完成需经过十余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省。”可知,是先“制模”,再“塑型”。C选项曲解文意,“体现了工匠创作的写实意识”错误。由原文“作品结体概括凝练,形态夸张变形,略显凹凸以划分五官、四肢等细部。这种造型既是针对泥材特性所作适应性处理,也是强调作品功能的实用性选择和精神性选择。”可知,强调的是“作品功能的实用性选择和精神性选择”,而不是体现“工匠创作
11、的写实意识”。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严
12、范孙:“旧世纪一代完人”高毅哲1929年3月,南开学校创始人严范孙病逝,天津大公报刊发社评悼严范孙先生,在哀叹其逝世“诚为学界之大不幸”之余,还说了这么一句话:“就过去人物言之,严氏之持身处世,殆不愧为旧世纪一代完人。”“旧世纪一代完人”,严范孙何以当此评价?严范孙生于1860年,大半生和大清王朝风雨同舟。他26岁入翰林院任编修,遂得雅号“严翰林”。34岁他又出任贵州学政(即教育主管),多有维新之论。光绪登基后,更对他十分器重,曾多次召见他。戊戌变法失败后,严范孙的处境也一度非常险恶,遂挂印而去。他与袁世凯私交甚笃。1908年,摄政王载沣罢免袁世凯,让袁世凯回家“养病”。官场炎凉,袁世凯离京时
13、,只有两个朝臣为他送行,一个是风云人物杨度,另一个就是严范孙。后来,严范孙为袁之遭遇愤愤不平,还上了一道奏折请求留任袁世凯,只是载沣置之不理,让他大失所望。所以他的前半生,入仕、忠君、维新、罢官、直言、“结党”,该有的都有了典型的旧封建时代的士绅轨迹,说他是“旧世纪之人”,一点儿没错。但他又偏不是个纯粹的“旧世纪之人”。他是最早在天津开办新学的一拨人。他立新学,办蒙园,开女校。尤其是他创办的严氏女塾,为做示范,以自己的女儿、儿媳,以及亲戚朋友的女儿为学生。3年后,严范孙又把女塾改为一所包括小学和中学的严氏女子学堂。在女塾,他亲自教作文,把自己从日本带回来的画片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她们根据图片内容
14、来写作文。他还很早就提出反对妇女裹足,亲自编写了放足歌,教给女塾学生演唱。这些歌谣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被广为传诵。仅1903年,严范孙就在天津建起16所小学、11所女子小学,同时还设立工艺学堂补习所及研习所,设立文、理、法、商等学科。他的一系列活动,大大推动了天津近代教育的发展。天津成为北方办学重镇,严范孙功不可没,他也因此和著名教育家张謇并称为“北严南张”。更重要的是,他为世人挖掘了张伯苓、周恩来。教育家的眼光一定要是毒辣的。只要能识人,其他都好说。就如徐悲鸿,画技不入流之说流传几十年,但提起他“挖掘”齐白石,众人便都服气,无话可讲。当严范孙办学急需一名助手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刚从海军退役
15、的张伯苓,说这个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的年轻人,不仅受过新教育,而且为人正直;虽然其家境贫寒,却甘愿放弃官职,一心要兴学救国。严范孙一听大喜,立即邀张伯苓到家中,请他为自己的5名子弟当私塾老师。刚刚22岁的张伯苓十分珍惜这次机遇。他始终认为,结识严范孙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幸事。后来严范孙去世,张伯苓悲痛地表示,“南开能有今天,全仗严先生之力应当尊严先生为校父”。周恩来的故事更为传奇。周恩来才华横溢,严范孙对他喜爱备至,一度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周恩来。得知周恩来家境困难,学校立刻给他安排抄写和刻蜡版的工作,让他增加收入,后来又免掉他的学杂费,让周恩来成了南开当时唯一的免费生。待到严范孙和张伯苓办起南开
16、大学,更是特许周恩来免试入学。后来周恩来因参加“五四”运动被捕,南开迫于压力将他开除。严范孙爱才心切,捐款7000银元,资助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周恩来在法国从事革命活动,有人劝严范孙停止资助,说周“用了你的钱,却成为一个共产党人”,严范孙却说:“士各有志,不能相强。”于是该款资助三年,每半年付款一次,从无延误。1959年,周恩来已是国家总理。他到南开大学视察后,向老校友们感叹:“严老先生是封建社会的好人。”这和大公报当年的社评如出一辙。所以,虽身处旧时代,却顺天应时,不以蛮力对抗世界潮流,提携良才,不问出身,虽是旧时代的人,却有一颗公允正直之心,这样的老先生,说他为“旧世纪一代完人”,并不为过
17、。(选自2018年4月26日中国教育报)4.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袁世凯被罢免后,众多朝臣纷纷与他保持距离,严范孙却逆势而为,敢于为其送行,并奏请朝廷让袁世凯留任,事败后他自己也被迫辞职。B. 严范孙是天津新学的早期创办者之一,所办学校涵盖幼、小、中、大各个学段,文、理、法、商等多种学科,补习所、研习所等多种形式。C. 张伯苓由私塾教师成长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与严范孙的识人之明密不可分,在严范孙的引领之下,张伯苓也立下了兴学救国的志向。D. 严范孙倡导妇女解放,开办女学,他创办女子学堂后,亲自教学生作文,编写教唱放足歌,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 下列对材
18、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严范孙主要生活在晚清时期,有着典型的旧封建时代士绅轨迹,是“旧世纪一代完人”,在新世纪里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堪称“完人”。B. 徐悲鸿虽然被传“画技不人流”,却因为“挖掘”了齐白石而令人服气,文中用这个例子意在说明教育家的眼光一定是非常毒辣的。C. 严范孙给予周恩来的帮助是实际而巨大的,1959年周恩来去南开大学视察之时还赞叹他的开阔的胸怀,称他是封建社会的好人。D. 文中家处使用了具体的数字,如产范孙所建学校的数量、资助周恩来的资金数额等,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材料更加真实可信。6. 哪些品质使严范孙能被称为“完人”?请根据全文简要概括分析。【答案
19、】4. B 5. B 6. 忠君爱国,正直敢言,为了国家甘愿背负“结党”的恶名;顺天应时,思想先进,支持维新,为了变法自强不惜牺牲自己的官位;重视教育,破旧立新,立新学,办蒙园,开女校,推动近代教育发展;公正允直,提携良才,发掘了张伯苓和周恩来,为近代历史发展作出贡献。【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A选项张冠李戴,“并奏请朝廷让袁世凯留任,事败后他自己也被迫辞职。”错误,由原文“戊戌变法失败后,严
20、范孙的处境也一度非常险恶,遂挂印而去。”可知,是“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自己也被迫辞职。C选项,“在严范孙的引领之下,张伯苓也立下了兴学救国的志向。”错误,由原文“说这个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的年轻人,不仅受过新教育,而且为人正直;虽然其家境贫寒,却甘愿放弃官职,一心要兴学救国。”可知,张伯苓立下了兴学救国的志向,“不是”在严范孙的引领之下。D选项曲解文意,“在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错误,由原文“他还很早就提出反对妇女裹足,亲自编写了放足歌,教给女塾学生演唱。这些歌谣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被广为传诵。”可知,这些歌谣只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被广为传诵,并没有说“在提高妇女的社
21、会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B选项,“文中用这个例子意在说明教育家的眼光一定是非常毒辣的。”错误,由原文“只要能识人,其他都好说。就如徐悲鸿,画技不入流之说流传几十年,但提起他“挖掘”齐白石,众人便都服气,无话可讲。”可知,文中用这个例子意在说明“只要能识人,其他都好说”。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
22、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34岁他又出任贵州学政(即教育主管),多有维新之论。光绪登基后,更对他十分器重,曾多次召见他。戊戌变法失败后,严范孙的处境也一度非常险恶,遂挂印而去。”可知,严范孙顺天应时,思想先进,支持维新,为了变法自强不惜牺牲自己的官位;由原文“后来,严范孙为袁之遭遇愤愤不平,还上了一道奏折请求留任袁世凯,只是载沣置之不理,让他大失所望。”可知,严范孙忠君爱国,正直敢言,为了国家甘愿背负“结党”的恶名;由原文“他是最早在天津开办新学的一拨人。他立新学,办蒙园,开女校。尤其是他创办
23、的严氏女塾,为做示范,以自己的女儿、儿媳,以及亲戚朋友的女儿为学生。”可知,严范孙重视教育,破旧立新,立新学,办蒙园,开女校,推动近代教育发展;由原文“虽身处旧时代,却顺天应时,不以蛮力对抗世界潮流,提携良才,不问出身,虽是旧时代的人,却有一颗公允正直之心,”可知,严范孙公正允直,提携良才,发掘了张伯苓和周恩来,为近代历史发展作出贡献。【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
24、“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老林的树雪冰儿这些是老林的树。这些的确是老林的树。提起眼前这一片树,谁都知道是老林的。可是,老林不在家,有些人就自欺欺人,装作不知道,干了一些掩耳盗铃的勾当。村子里的小李就是这样的人。这话是老李说的。有一天,小李缺少根锨把,看来看去,就老林林子里的小树合适。他没跟谁说,拿着斧子,摸着黑,就来到老林家的树跟前。他瞧准事先看好的树,刚要抡斧子,有人就大喝一声:“住手!”小李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爹老李。小李不高兴了,说:“爹,千啥啊?吓人鼓捣的。我就
25、想找根锨把。你来干啥?”老李说:“锨把,集上有卖的。这里的树可是老林家的。”小李压低声音,说:“爹,别吵吵!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我在这砍一棵树呢?再说了,老林去儿子家住了几年了,连个音信也没有。我估摸着啊,没准,这人就没啦!老李说:“老林没不没,我不管。我就知道这是老林的树,咱不能动。”听老李的声音越来越大,小李有些害怕。所以,他只得拎着斧子跟爹回了家。第二天。老李在集上买了一个锨把,滑溜溜的。小李试了几次,觉得忒好。他悄悄跟媳妇说:“花几块钱不亏,干活都轻松呢!不知道是村子里只有一个小李在,还是有太多的老李,虽然老林不在家,他的树却越长越高,而且,一棵也没少。有一天,来了一辆车,车上坐着两
26、个人,问准了老林的树,就卸车拿家伙要放树。听了这个消息,村里炸开了锅。跑在最前头的是小李。小李心想:这树我动不得,别人也动不得。这些人说:“是老林让我们来的,钱,我们都付了一部分了。”村子里的人不相信这话。小李抻头说:“有啥证据?”那人拿不出证据,只得气呼呼地走了。他们走后,小李问老李:“会不会真的是老林让他们来的?”老李说:“不管是不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老林的主意,就是天王老子来也没用。”村子里别的人就说:“是啊,除了老林,谁也休想动这些树。”这话小李爱听。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得不到,那叫心理平衡。说来也奇怪,那些人走了后,再也没有回来。而老林的这些树,还如以前一样,继续长。几年后,
27、树成材了,成了一片绿荫。老李更老了。没事的时候,他就到树下乘凉。像他一样的老人,也来这里乘凉。老人们都是快入土的人了,不经意就说出了心里的秘密。老李说:“以前,我儿子打过老林的树的主意,最后被我给拦住了。起初,他还有点想不通呢!现在啊,谁要告诉他这不是老林的树,他就会跟他急!”老人们就应和着,说:“可不是吗?老林不在,谁要是动了这些树,就跟剜咱们心似的。”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风刮来,竟吹倒了老林家的两棵树。第二天,差不多全村的人都来看情况。老李叹息了很久,感觉心都是疼的。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小李把他搀回了家。很多的老人都一样,也被儿孙搀回了家。这是老林的树,老林不在,倒了的树怎么处理呢?村干部发
28、愁,村民人人发愁。因为想不到好办法,树只能移到靠边的地方,继续倒着。又过了一段时间,老林的儿子回来了。他告诉大家,老林死了,他是回来卖树的。大家认识老林的儿子,而且,老林的儿子拿回来了一封老林的亲笔书信。所以,大伙不得不相信老林真的死了,还留下了卖树的遗嘱。没几天的时间,老林的儿子卖掉了树,带着钱走了。村子里的人好像失掉点啥似的,丝毫没有轻松感。老李眼没了魂似的,喜欢来到那块没了树的地方发呆。这一天,老李的孙子让他看一篇日记。老李看完后哭了。他把孙子的日记拿给别人看。于是,大伙一起念有一种守护叫无言,有一种付出叫不求回报。我的爷爷们,我的父辈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亲人们,曾经守护着一棵棵树。他们不
29、需要感谢,也不需要回报。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要告诉他,村子里有过一种树,叫老林的树!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反复强调“这些是老林的树”,既照应了题目,吸引读者阅读下文,也强调了村里人所达成的共识,有点染主题的作用。B. 老李阻止小李砍老林的树,自己花钱到集上去给小李买了一个锨把,这种把疏和堵结合起来的家庭教育方式效果很好,值得提倡。C. 小说中共有三次砍树事件,前两次都未得逞,直到老林的儿子来后才砍伐成功。小说通过三次砍树事件,表现了村民的高尚品质。D. 老林的儿子回来卖掉树后拿着钱走了,村里的人们因为付出后没有回报,有些失落,好像失掉了啥似
30、的这种心理是耐人寻味的。8. 小说中设置小李这个人物有哪些作用?9. 小说最后一句“村子里有过一种树,叫老林树”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 D 8. 增添了小说的波澜,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跌宕,推动情节不断向前发展;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小李和老李二人形成对比,彼此衬托,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小李从砍树人到护树人的身份变化,使小说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9. 实指村子里曾经属于老林的一片树木;以老李为代表的村民们,不求回报、无言地守护着这片树,并由此生发出一种守望相助、非己莫取的村庄精神;老林的树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将作为宝贵的集体财富,
31、在村子里世世代代传递下去。【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选项,“村里的人们因为付出后没有回报,有些失落,”错误,由原文“有一种守护叫无言,有一种付出叫不求回报。我的爷爷们,我的父辈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亲人们,曾经守护着一棵棵树。他们不需要感谢,也不需要回报。”可知,以老李为代表的村民们,不求回报、无言地守护着这片树。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自身作用”考虑,次要人物
32、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衬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从“情节作用”考虑,考虑是否起线索作用,是否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主题作用”考虑主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由原文“有一天,小李缺少根锨把,看来看去,就老林林子里的小树合适。他没跟谁说,拿着斧子,摸着黑,就来到老林家的树跟前。他瞧准事先看好的树,刚要抡斧子,有人就大喝一声:住手!”可知,增添了小说的波澜,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跌宕,推动情节不断向前发展。由原文“老李说:老林没不没,我不管。我就知道这是老林的树,咱不能动。听老李的声音越来越大,小李有些害
33、怕。所以,他只得拎着斧子跟爹回了家。”可知,小李和老李二人形成对比,彼此衬托,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丰富了小说的内容。由原文“听了这个消息,村里炸开了锅。跑在最前头的是小李。小李心想:这树我动不得,别人也动不得。”可知,小李从砍树人到护树人的身份变化,使小说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9题详解】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由原文“这些是老林的树。这些的确是老林的树。提起
34、眼前这一片树,谁都知道是老林的。”可知,实指村子里曾经属于老林的一片树木;由原文“有一种守护叫无言,有一种付出叫不求回报。我的爷爷们,我的父辈们,还有很多很多的亲人们,曾经守护着一棵棵树。他们不需要感谢,也不需要回报。”可知,以老李为代表的村民们,不求回报、无言地守护着这片树,并由此生发出一种守望相助、非己莫取的村庄精神;由原文“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要告诉他,村子里有过一种树,叫老林的树!”可知,老林的树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将作为宝贵的集体财富,在村子里世世代代传递下去。【点睛】“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或揭示文章主旨,或表达作者情感,或有着丰富内
35、涵。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揭旨明理的议论句、观点鲜明的抒情句、语意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与余生书戴名世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然而学土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
36、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永历之帝西粤、滇黔,地方数千里,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帝昺之在崖山?而其事惭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
37、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甚矣其难也!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注】余生:余湛,字石民,戴名世的学生。永历: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最后一位皇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海岛:即崖山,在广东省新会县南
38、海口。1277年宋亡,次年陆秀夫等拥立帝昺在崖山坚持抗元。1279年,元军陷崖山,陆秀夫负帝昺投海死。神宗: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即帝位于关外,国号金,明清之间的战争此后愈演愈烈。潜德幽光:潜德,不为人所知的美德;幽光:世人所不能见的光辉。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搬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B. 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C. 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
39、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D. 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足下,称对方的敬辞,意为“您”;古代用以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多用于书信。B. 浮屠亦作浮图,原指佛教创始者“佛陀”,古人有时亦以此来称呼佛教徒或佛塔。C. 金匮石室即藏书之室,收藏国家史料、档案等,后泛指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D. 翰林院是古代以文学供奉朝廷的官署,宋设翰林待诏明改称翰林院,清沿袭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阅
40、读了方学士考证详实的滇黔纪闻,将其与余生所记犁支的见闻相对照,发现二者之言有相差甚远之外,不知该相信谁。B. 宋朝为元所灭,明朝亡于满清,作者认为二者具有相似性,故要趁许多旧臣遗老还健在的时候访求查证,以著成信史,昭示后人。C. 翰林院曾经从各地搜购遗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有价值的书难以搜购齐全,现有的又难以反映历史的全貌,作者深以为憾。D. 结尾明确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余生来实现与犁支面对面地核实相关史实的愿望,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以永历之帝西粤、滇黔,地方数千里,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帝昺之在崖山?而其事惭以灭没。
41、(2)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答案】10. B 11. D 12. B 13. 现在凭着永历帝在西粤、滇黔称帝,土地方圆达数千里(的情况),如果用春秋大义来衡量,难道竟比不上宋朝帝昺在崖山抗元的往事吗?我没有什么成就,私下却有志于(明末历史整理),但是无法广泛搜集购买书籍,每日的衣食都不能及时供应,担心此事最终要废弃。【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有廑廑志其梗概”的意
42、思是“仅仅只是记述了这些事情的大概经过”,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C,“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的意思是“又没有热心的人为之编辑搜集”,中间不能断开,“传”后断句,排除选项D,故选。句子翻译:有的人在草莽山泽之间,仅仅只是记述了这些事情的大概经过,想要把十分之一的历史保存于千百年之后。但这些史书并没有流传于世,又没有热心的人为之编辑搜集,不长时间后,就会荡为清风。【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
43、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宋设翰林待诏明改称翰林院”错误,翰林待诏是“玄宗”所设,而不是“宋设”。故选。【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选项,“宋朝为元所灭,明朝亡于满清,作者认为二者具有相似性”错误,由原文“今以永历之帝西粤、滇黔,地方数千里,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帝昺之在崖山?而其事惭以灭没。”和“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
44、,缺略不祥,毁誉失实。”可知,宋朝和明朝都有一段时间的历史没有史书记载,而不是“宋、明灭亡”有相似性。故选。【1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以:凭着。地方:土地方圆。揆:衡量。岂遽:难道竟。()鄙:我。窃:私下。日:每天。惧:担心。【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
45、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余生足下:前些时候和尚犁支说他自己是永历时宦官,曾
46、给您讲述在滇、黔时期的事情,我听说后,携带着笔墨到犁支那里询问。等我到那之后,犁支已经离去,因而让足下给我写信,将他所说的写下来。去年冬天才收到,读了之后,稍稍知道了大概。我的家乡方学士撰有滇黔纪闻一书,我六七年前曾经见过,等到我买了一本,把犁支所说的拿来加以考证,以便弄清二者的同异之处。大体上,两人所说的各有详有略,但也有大相径庭的地方。传闻之间,肯定有错误失实之处。然而,学士考据的颇为精确详实,而犁支所说又是耳闻目睹得来的,二者之间将选择相信哪一个呢? 从前,宋朝灭亡时,小小的海岛一隅仅如弹丸黑子,没过多长时间就灭亡了,而史书仍然还能够详细地记载这件事。而现在像弘光称帝于南京,隆武称帝于闽
47、越,永历称帝于两粤和滇黔,地方数千里,前后十七八年。揆度春秋的义例,难道不如昭烈称帝于巴蜀,帝昺残喘于崖州?但事迹逐渐湮没无闻。近一段时间,文字的禁忌才开始变得宽松一些,但天下需要避讳的东西仍有成千上万,有的人在草莽山泽之间,仅仅只是记述了这些事情的大概经过,想要把十分之一的历史保存于千百年之后。但这些史书并没有流传于世,又没有热心的人为之编辑搜集,不长时间后,就会荡为清风。至于那些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都相继死去,再加上文献没有保存,凋残零落,致使一代兴亡成败,与那些忠臣尽忠为报效国家而死和乱臣贼子误国之事,以及流离失所四处奔波之情形,无法向后人展示,岂不可叹! 整个明朝,三百年没有
48、历史。金匮石室所保存的史册,恐怕早晚要散落逸失。而社会上流行传播的那些史书,残缺不全,毁誉失真。嗟乎!世上没有子长、孟坚,不可以随意轻率地执笔写史。我没有什么才能,只是存有这个志向,然而,无法大量地购买书籍,且又被饥寒交迫所困扰,每天都为吃饭和穿衣发愁,我担心写史一事终将废弃。这样,明代强盛时期的史书尚且写不出来,更何况那些夜郎、筇笮、昆明、洱海等地的奔窜流亡一类的小小的轶闻逸事呢。前些天翰林院向各州郡收购遗书,史书逐渐汇集起来。但从神宗晚年开始,凡是涉及边疆的,民间都隐没起来不往上交。而除了史官所指名要购买的史书之外,更多的倒是那些山林隐逸之士所记述的明代史事,超出史馆所了解的野史小说所记载
49、的和石碑上所镌刻的内容,都不能呈上,这样,就没有办法写成一代全史。实在是困难啊!我一直有写明史这个志向,对明代没有史书深感痛惜,所以喜欢询问当时的事情。只是自身与士大夫接触的太少,士大夫中也没有想要写明史的人,再加上我足迹未尝远涉四方,故而见闻颇少,然而,这个志向却一直保存着。足下如果知道犁支所在的地方,能把他找来,和我当面讨论这些事情,那我将不胜荣幸。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霜天晓角梅林通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梦绝。金兽爇。
50、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注】蛾寒:“蛾”通“俄”,“蛾寒”犹言“轻寒”。玉龙三弄:“玉龙”指雪,此处代指梅花;“玉龙三弄”即琴曲梅花三弄。金兽燕:金兽,一种兽状的铜炉;燕,烧。兰烬:指燃尽的灯芯。14.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朱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声、形、色、味俱全的优美画面,营造出清冷、静淡的氛围。B. 朱词下片开头,人对梅怜爱,梅却不解人意,在对比中强调诗人深深的怨恨之情。C. 林词中“冰清霜洁”既表时令又可形容梅花,加以乐声烘托,梅的形象呼之欲出。D. 林词下片前三句写梦醒时油枯灯灭,天气寒冷,为后文诗人看似反常的举止蓄势。15. 这两首词的结尾
51、都写到人赏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案】14. B 15. 朱词中,诗人夜深不眠,倚栏赏梅,以梅衬人,人梅一体,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及渴望关爱温暖的情思。林词中,诗人甘冒严寒雪中赏梅,表现出诗人神清骨冷的高情雅致及对梅花凌寒开放坚贞品质的赞美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选项,“在对比中强调诗人深深的怨恨之情。”错误,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寂及渴望关爱温暖的情思。故选。【15题详解】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
52、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朱词中“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以拟人的手法写花,一年一度,花开花落,人像往日一样怜花,花却不知人日渐消瘦,喻花不解人意,不知人之哀愁,非常凄楚。这两句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据说淑真婚姻不遂,而婚前又心有所爱,终日忧郁,因此这种幽怨显然是有的而发了。结拍“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两句意味深长,尤感言未尽意亦未尽。“花正寒”明写花而实则写自己,写花寒而喻人寒,越来越多的愁绪凝成驱之不去的寒意,深深包围着忧郁的人。由花及人,
53、看得出词人凝结在心底的哀愁,已经全然没有希望了。夜越来越深,愁苦和哀怨亦越来越多,越来越浓,正凝结成驱之不尽的寒意,向独倚栏杆、孤寂凄楚的人袭来。林词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诗人甘冒严寒雪中赏梅,表现出诗人神清骨冷的高情雅致及对梅花凌寒开放坚贞品质的赞美之情。【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
54、,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鱼我所欲也中,“_,_”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优厚俸禄不管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_,_”两句虚写未来,憧憬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当下的孤寂。(3)诗经氓中,“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答案】 (1).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 万钟于我何加焉 (3). (2)何当共剪西窗烛 (4).
55、却话巴山夜雨时 (5). (3)于嗟鸠兮 (6). 无食桑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辩”“焉”“于”“嗟”“鸠”“葚”。【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
56、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_,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是,_的是,中国科研在基础性研究方面依然相对薄弱,( ),高端产品的品质在短时期内也难以得到较大提升。所以,加强自主创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科技攻关,成为我们的_。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与全球性收入分配不公及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叠加构成了逆全球化潮流,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仅破坏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而且肆意
57、践踏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给世界经济带来各种不确定性风险。2017年新一届美国政府自上任以来,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作出一系列不实指责,试图采取极限施压方法将自身利益诉求强加于中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内持续升级,中美经贸大战_,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原则,遭遇严重威胁。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突飞猛进 毋庸讳言 燃眉之急 剑拔弩张B. 瞬息万变 不容置喙 燃眉之急 一触即发C. 突飞猛进 毋庸讳言 当务之急 一触即发D. 瞬息万变 不容置喙 当务之急 剑拔弩张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一
58、些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的局面 内顾倾向和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是这一潮流的主要表现B. 一些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这一潮流主要表现为内顾倾向和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C. 一些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内顾倾向和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是这一潮流的主要表现D. 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一些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的局面 这一潮流主要表现为内顾倾向和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与全球性收入分配不公,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叠加构成了逆全球化潮流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B.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与
59、全球性收入分配不公及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叠加构成的逆全球化潮流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C.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失业问题与全球性收入分配不公,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叠加形成的逆全球化潮流,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D.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与全球性收入分配不公及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叠加形成的逆全球化潮流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答案】17. C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突飞猛进:形容发展进步飞快,变化巨大。瞬息万变: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此处的语境是指“我
60、国的科技发展” 进步飞快,变化巨大,所以应该用成语“突飞猛进”。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指不用。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此处的语境是指“中国科研在基础性研究方面依然相对薄弱”是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所以应该用成语“毋庸讳言”。 燃眉之急:火烧眉毛那样紧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此处的语境是指“加强自主创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科技攻关,成为我们” 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所以应该用成语“当务之急”。 剑拔弩张: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对方摆开了阵势,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一触即发: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泛
61、指极易发生。此处的语境是指“中美经贸大战”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所以应该用成语“一触即发”。故选。【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根据后文中的主语是“高端产品的品质”,所以处要填的主语应与后面的保持一致,主语应该是“一些核心技术”;后文“不仅破坏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而且肆意践踏国际经贸规则体系,给世界经济带来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句子的主语是“这一潮流”,所以处
62、的主语也应该是“这一潮流”,使的前后几个句子保持主语一致。综合这两点,只有选项最符合题意,故选。【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选项,不合逻辑和搭配不当,“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叠加构成了逆全球化潮流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错误,“构成”与“全球化潮流”搭配不当,应该是“形成”全球化潮流;形成“全球化潮流”的不仅仅是“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叠加”,应该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
63、与全球性收入分配不公及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叠加”,所以应该去掉“,”,加“及”。选项,搭配不当,“构成”与“全球化潮流”搭配不当,应该是“形成”全球化潮流。选项,不合逻辑,形成“全球化潮流”的不仅仅是“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叠加”,应该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与全球性收入分配不公及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叠加”,所以应该去掉“,”,加“及”。故选。【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
64、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请仿照画线句子,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句式一致。每处不超过25个字。新时代条件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文旅融合是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代旅游中,人们更多从购物场所走向文博场馆,越来越注重文化场景的体验,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_。推动旅游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不仅在于秀美的自然风光,还在于意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我们要把更多文化资源转化
65、为旅游产品,以文化要素的注入推动旅游特色化、品质化发展,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_。2017年全国文博游超过9亿人次,庞大的旅游群体,赋予了文化传播更大能量。这就启示我们,必须把更多的博物馆、非遗传习所、古籍展示馆等文化场所纳入旅游线路,通过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创新内容表达和展览展示手段,使其成为游客喜爱的文化体验目的地,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有效平台。【答案】 (1). 文旅融合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文旅融合是实现文化高效能传播的必然要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
66、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两句都是引领下文的句子,处根据后文“我们要把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以文化要素的注入推动旅游特色化、品质化发展,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可知,说的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处根据后文“2017年全国文博游超过9亿人次,庞大的旅游群体,赋予了文化传播更大能量。”可知,说的是“实现文化高效能传播”。再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子结构,整理答案即可。【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21.下面是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
67、末全国城市二手房出售挂牌量指数(左轴)与挂牌价指数(右轴)图。请根据此图写一段文字,说明2016年年中以后二手房出售挂牌量与挂牌价的走势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答案】挂牌价指数稳中有升,2018年年中达到巅峰水平;挂牌量指数逐年回落,2019年为最低点。从2016年年中开始,二手房挂牌价指数与挂牌量指数呈现加速背离走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和图表中的各个要素,此类题目将数据以直观的柱状图或直方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向答题者介绍或展示某种情况。需认真理解题意,厘清各项关系,然后
68、准确地把握住规律来解答问题。根据题干提示可知,图表中的两条曲线,一条是挂牌价指数变化曲线,一条是挂牌量指数变化曲线,分析曲线的特点,按照题干要求,组织语言作答。【点睛】所谓“图表”,是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高考卷中出现的图表类材料有流程图、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这种题型一般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图或表,然后设置一到两个题目,题目内容或者是描述某种情况,或者是得出一个结论,或者是提出一条建议,等等。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德云班主郭德纲在给18岁儿子郭麒麟的信中写道:登天难,求人更难;江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黄连苦,无钱更苦。有人夸
69、你,别信;有人骂你,别听。人红麻烦多。一个人刚出道,不狂是没出息的。(2)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给18岁儿子白清扬的信中写道:从今天开始,你还要学会不仅爱自己、爱自己熟悉的人,还要学会爱陌生人。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不满意的东西,但我们的使命不仅是要克制恶,还要扩大善。要去追求成功,就要学会做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在成长的路上,你应该如何去做?请谈谈你的想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宽容待人大海既容纳洁净的水,又容纳污秽的水,这才成就了其浩瀚无边;明月既照耀渺渺的山河,又照耀茫茫的大地,人间始得玉宇澄清。宽容是一种气
70、度、一种智慧。古语云:“将军额头跑得马,宰相肚里能行船。”一个人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鲍叔牙深知人才的可贵,不计前嫌,宽容了管仲的一箭之仇;蔺相如懂得合作的重要,三次避让,宽容了廉颇的公然挑衅;诸葛亮巧用怀柔策略,七擒七纵,宽容了孟获的永不服输宽容成就了他们的辉煌,更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温总理2月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遭到一名叫杨克学生扔鞋子扰乱,接着这名学生便被校方带走。事后,温总理却希望校方给这名学生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让他改过自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温总理宽容了杨克的无理取闹,不仅赢得了全中国的赞许,更深受纽约时报的好评。温总理这种宽宏之心,不仅使他人生之路绽放光彩,也使全世
71、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正是因为温总理的宽容,人性的美好得以流传。记得报纸曾报导了一位偷窃不成的小偷被被偷的人发现,结果被追得跳水。站在桥上的被偷的人,朝小偷喊着:“你跑啊,再跑啊。我看你往哪跑。救你也行,先把我的手机扔上来。”而小偷根本不会游泳,他在水里死命的挣扎,一个劲地喊着:“救命啊!”我不知道那一刻那些人心里在想什么,如果是个人的话,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的。可他们却眼睁睁地看着他在水里挣扎!难道一把破手机就抵得上一条人命。为什么不能宽容他的一时轻率,为什么不能宽容他的一时错误,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们民族的宽容之心在顷刻间荡然无存。他们将受到全世界的批评,他们给民族抹黑了,他们的人生之路将变
72、得冷漠暗淡,他们将受到良心的谴责 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近来被发现吸食大麻毒品。他,面对这件事坦然承认自己的年少轻率,并承诺改掉这个错误。之后,他的勇于承认错误使他赢得了所有粉丝的赞许。全世界宽容了他。也正是因为人们的宽容,使得世界不会因此而失去一个游泳天才。全世界的宽容,让菲尔普斯得以蜕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又会为我们创造神话。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因为宽容而变得光彩耀眼,世人称颂。让我们从这一刻做起,人人怀有一颗宽容之心,将宽容的精神在我们人生之路两旁播种、生根、发芽吧!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芳香四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本题的特点是两则材料的内涵
73、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此种审题方法可以简称为求异法。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立意就会很准确。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对待别人的态度。材料一郭德纲在这封家训里,把“一入江湖深似海”的经历以书信的方式展现在儿子面前。它里面其实写的是社会批判,但同时又告诉你该如何去应对这些“险恶”。这与我们理解里非常正向的家训价值理念不同,它是把真相撕开了放在孩子面前。如果说鲁迅讲的是我们要坚守住黑暗的闸门,把孩子放到光明处,那郭德纲就像是打
74、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因为在他看来,孩子早晚都要踏入这个宛如大染缸的社会。郭德纲强调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社会险恶,不要轻易去相信别人。材料二白岩松在给18岁儿子白清扬的信中表达的观点是: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不满意的东西,站在公理和正义的角度,我们应该恨,应该去呐喊,但是请克制它。我们的使命不仅有克制恶,还要扩大善。一旦当善扩大到足够的境地的时候,恶不就没有多少空间了吗?这同样是一个公民该有的职责。白岩松强调更多的是要用“爱”去感化别人,影响别人。两则材料的观点截然相反,但各有道理,但是我们应该提倡用“爱”去感化别人,影响别人,学会宽容待人,可以由此立意。立意:(1)学会宽容(2)宽容待人(3)宽容
75、的力量(4)谈宽容素材:(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这其中便包括了我们自己。宽容自己过去、现在已经犯过的和将来可能犯的错误,同时也要原谅别人,宽容别人,包容别人。宽容自己和别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奋斗,就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人并非是神,人必须从不完美走向完美,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2)用爱去感化,用行动去证明。相信大家都应该看过二十四孝图舜元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虞氏,史称虞舜。他的父亲和他的继母瞽叟,弟弟象多次想要害死他。补仓顶时,在仓下纵火,舜用俩斗笠从仓顶跳下得救。掘井时,象向井中填土,想要活埋了舜,舜掘地道逃脱。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舜在历山耕种时
76、,大象来耕种,鸟来除草。帝尧知道了舜的宽容大度,把他的俩个女儿嫁给了他。经过多年的考量,尧把帝位传给了舜。而舜拥有这么大权利时他没有公报私仇,还是依然让象做了诸侯。这种宽容叫大度。(3)用语言去感化,用事实去证明。中国古代有一个大臣,这个大臣在京城官,有一次家中来信说,家中要盖房子,邻家也要盖房子,邻家想要向自家多盖点,谁也不相让。心想让大官用官权向下施加压力,使邻家多让点地给自家盖房子。大官回信说道:远亲不如近邻,让他三尺又何妨。就这样,大官家中盖房子让了三尺,邻家盖房子也同样让了三尺。这就是后世著名的“六尺巷”。这种大度叫宽容。(4)用真心去感化,用道理去证明。中国古代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77、女皇武则天。相信大家都知道。骆宾王在武则天登上王位之后,用纸列出武则天的种种罪证,公之于世。当武则天看到罪证书时,并没有感到愤怒,而是很是欣赏骆宾王的文采,想要骆宾王进京做官。武则天没有因为骆宾王列出她的罪证而漠视他的文采。这种气量叫宽容。结构层次:文章开篇用大海和明月的例子,引出观点:宽容待人。文章接下来阐述宽容是一种气度、一种智慧,举温总理的例子,因为温总理的宽容,人性的美好得以流传;文章接下来又举了一位偷窃不成的小偷的例子,阐述应该宽容他的一时错误;文章又列举菲尔普斯的例子,论述了因为人们的宽容,使得世界不会因此而失去一个游泳天才。文章最后点题并呼吁:让我们从这一刻做起,人人怀有一颗宽容之心。【点睛】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