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结合资料分析,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综合思维)2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分布。(区域认知)3运用资料分析,理解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及应对措施。(人地协调观)1自然系统有何特点、对人类活动有何要求?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主要表现?3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是什么?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1)特点:自然环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
2、节来维持稳定。(2)对人类的要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2环境问题的产生(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产生环境问题。(2)主要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3)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思想主导下的传统发
3、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教材思考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提示:物质和能量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来源于自然环境物质和能量流动释放到环境中生物多样性丰富人类系统太阳能及环境中的能源资源提供能量物质来源于自然环境物质与能量单向流动无法完成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遭破坏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提示:自然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状态。原因:自然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中,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判断下列说
4、法的正误。(1)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2)工业革命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有限。()(3)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失常,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4)许多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发展经济容易导致自然环境退化。()二、环境问题的危害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影响具体表现供给服务功能下降使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调节服务功能失常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文化服务功能降低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2危害(1)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2)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提醒
5、(1)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讲,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2)有时局部的环境问题会通过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而危害到全球环境。微思考酸雨产生的危害有哪些?提示:对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物,损害人体健康。环境问题的产生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曾是最常用的杀虫剂。1948 年瑞士化学家保罗赫尔曼米勒(Paul Hermann Muller )因发现其有效毒性而获得诺贝尔奖。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用于对抗虫媒传染病,抑制了疟疾的传播。通过喷洒DDT灭蚊,一度使全球疟疾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DDT一度成为人类战胜疾病的福音。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
6、DDT影响了许多生物的生存,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且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能够通过长距离迁移影响全球,并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迫于疟疾肆虐,2006 年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部分地区在室内条件下每年喷洒一次DDT来对抗疟疾。这是人类在权衡DDT的利弊情况下,有条件、限制性地使用DDT。问题1(综合思维)自然环境中本没有DDT这种化合物,人工合成后进入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有什么影响?提示:危害生物生存,供给功能下降,危害支撑功能;难以被降解,环境污染加剧,调节功能失常。环境恶化,文化服务功能降低,降低人的舒适感和审美体
7、验。问题2(人地协调观)DDT被禁止使用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环境问题突出,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1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的区别系统类型物质和能量来源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系统稳定状态自然系统太阳能循环流动丰富通过自我调节达到稳定状态人类系统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单向流动单一不具有调节能力,容易产生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表现产生环境问题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增加,人们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随之增加人类系统靠大量输入自然资源、输出废弃物来维持,物质和能量是单向流动,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其中,人类获取资源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改变并对自然循环过程产生影响,超出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8、导致资源枯竭等问题;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一部分通过自然环境循环得到消纳,未被消纳的部分残留在自然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全球环境变化人均资源消费量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造成影响越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技术水平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环境问题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关系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变化关系环境问题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下降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自然环境的支撑和调节服务功能失常 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增加自然灾
9、害的风险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降低 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4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差异区域类型环境问题表现产生原因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污染人均消费量多,废弃物的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生态破坏人口数量多,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多;技术水平低,没有足够能力进行环保,单位数量资源使用造成的环境危害大1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B、C分别表示什么?(2)该海岸被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哪些?(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
10、解析第(1)题,仔细读取图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地下水位下降,会导致地面下沉,对于沿海地区而言,会导致海水入侵;温室效应的表现是全球变暖;沿海地区海水净化能力减弱,污染物排放量超出海水自净能力,就会导致海洋污染。第(2)题,该海岸带被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是入海径流和泥沙量减少等。第(3)题,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净化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第(4)题,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增加的环境意义可以结合示意图进行分析。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主要有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了海岸侵蚀后退,减轻了海洋污染等。答案(1)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入海径流量、泥沙量减少等。(3)容纳、净化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11、等。(4)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了海岸侵蚀后退;减轻了海洋污染。环境问题的危害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被誉为日本的“母亲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琵琶湖附近人口大量增加,工厂大量出现。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湖中,琵琶湖出现严重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并在1971年至1972年达到高峰。水质恶化导致琵琶湖丧失了水资源和渔业资源的供给能力,也损害了琵琶湖的水质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功能,芦苇、河边森林的减少也表明琵琶湖支撑服务功能受到危害。日本琵琶湖1972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制定琵琶湖治理的相关政策,控制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组织全民参与琵琶湖的治理,同时注重对水源地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的
12、恢复。问题1(区域认知)日本琵琶湖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琵琶湖出现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湖中导致水质恶化,从而丧失水资源和渔业资源的供给能力,再加上人类对芦苇和河边森林的破坏,导致琵琶湖区生态破坏严重。问题2(地理实践力)日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琵琶湖?提示:制定琵琶湖治理的相关政策,控制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组织全民参与,注重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恢复。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表现举例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雾霾天气会影响人们的户外活动,诱发多种疾病;残留或富集在农产品和工业产
13、品中的污染物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也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毁林开荒引起的恶性循环: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全球变暖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全球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酸雨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世界:欧洲、北美洲我国:主要在南方地区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
14、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问题原因主要危害植被破坏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部分物种减少水土流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荒漠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能力降低2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部分湿地的面积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图示区域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面积变化的差异。(2)从自然
15、环境服务功能角度,说明自然湿地面积变化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3)简述该地保护湿地可以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通过读图可知,自然湿地总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第(2)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湿地面积减小则会导致其部分功能减弱甚至丧失。第(3)题,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宣传教育,依法保护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的监管力度;防止水体污染;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生物措施主要有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答案(1)自然湿地总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2)湿地面积减少,影响供给服务功能;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环境自净功能减弱,
16、调节服务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害支撑服务功能。(3)加强宣传教育,依法保护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湿地的监管力度;植树造林,恢复植被;防止水体污染;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退耕还湿地。人地协调观聚焦我国的“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18年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意见明确,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
17、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水污染防治方面,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减少污染严重水体和不达标水体。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具体措施集中在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领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课题名称:何时“蓝天”常在课题资料:近年来,我国很多
18、城市相継打响了“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为了让“蓝天”常在,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以下思路,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综合来看,我国近些年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燃烧后废气排放量大,处理难度和成本高。我国废气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干燥,大气降尘量大。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筑工地多,扬尘多。我国汽车拥有量猛增,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受全球变暖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由秋至春,冷空气活动频率小,势力减弱,常出现连续数日微风或静风天气,并且空气温度相对较高。课题思考:(1)按自然和人为原
19、因,将材料中大气污染原因进行分类(用数码回答)。(2)据材料概括大气污染的特点。(3)为我国“蓝天”常在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自然原因主要指的是自然环境特征方面的原因,人为原因主要指的人类活动方面的原因。本题中属于人类活动方面的原因,属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第(2)题,本题要求据材料进行概括,考生应特别注意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从污染物来源、污染范围、频次、持续时间等方面组织答案。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煤炭燃烧、工业废气、大气降尘、汽车尾气等,污染来源种类多,造成污染范围广,出现频次高,持续时间长等特征。第(3)题,该题考查减轻大气污染的措施,可以从减少污染气体排放量、
20、加强污染治理力度等方面组织答案。减少污染气体排放量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等。加强污染治理力度的措施包括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污染防治技术等。答案(1)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污染来源种类多;污染范围广;出现频次高;持续时间长等。(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污染防治技术;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等。该题通过对我国许多地区的大气污染原因的课题探究,主要考查了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等内容,体现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要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
21、因除与特殊天气状况有关外,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大气污染物的任意排放密切相关,严重的大气污染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必须从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防治。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1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工业革命后,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超出了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了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导致自然环境偏离了应有的稳定状态而产生的。2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量和技术水平。3环境问题的产生会使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受到损害;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题组1环境问题的产生
22、读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关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为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环境污染B为环境污染;为资源短缺C为生态破坏;为生物多样性减少D为生态破坏;为环境污染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保持零增长,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B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C人口增长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D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口问题1D2B第1题,大量索取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破坏;进入环境的废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污染。第2题,即使人口零增长,由于人类世代的无限延续和个人需求的不断增长,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
23、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题组2环境问题的危害下图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酸雨 B雾霾C臭氧层空洞D全球变暖4下列关于上述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B该环境问题可能使高纬度农业增产C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较大D该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多3D4B第3题,图示海平面上升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雾霾、臭氧层空洞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但不是海平面上升的原因。第4题,上述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造成该问题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该环境问题可能
24、使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热量充足,农业增产;该环境问题对人体呼吸道危害小;臭氧层破坏可能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多。教材P16活动提示:1可能的原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其中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高,会加大环境投资,选择环境友好产品,施加环保压力,使经济结构向利于环境的方面转变。2不是。当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后,充分利用自然规律,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就可以做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区域经济发展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废弃物排放,使资源的获取与废弃物的排放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