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届全国名校高三历史试题重组测试(一)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校联盟浙江省2016届高考最后一卷一模)封邦建国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邦建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周王朝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B.体现了周王与贵族之间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贵族奴隶主与奴隶间的关系D.体现了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封邦建国”指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周王通过分封建立诸侯
2、国,形成了中央王朝与地方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故选A项。等级关系是通过分封制和维护分封制的宗法制共同体现的,B项错误;受封诸侯也是贵族奴隶主,并非周王的奴隶,C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体现出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的特点,D项错误。2. (百校联盟浙江省2016届高考最后一卷五模)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与苏格拉底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上有着不同的着眼点。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强调A.人的平等B.社会的等级秩序C.道德的重要性D.人的尊严和价值【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人的平等是苏格拉底等古希腊思想家追求的目标,而孔子主张“仁”、“礼”,强调伦理道德,即强调人必须遵循
3、社会的等级秩序,因而B项正确,A项错误;两位思想家均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与人的尊严和价值,因而C、D两项错误。3.(2016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12月第二次联考)南京条约第十一条中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条款标志着A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B华夷观念已经改变C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D中外关系趋于平等【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传统外交强调华夷之辩的夷夏外交,在外交文书上有所体现。现在“照会”、“申陈”等都是近代的外交用语,“平行照会
4、”使清王朝被迫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这些外交礼仪及用语的变化,在客观上促进了甲国外交的近代化,表明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故选C。4.(2016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12月第一次联考)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战役名称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A国共合作给日军以沉重
5、打击 B中国军队战斗力强于日本军队 C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部分 D因统计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不同【答案】C【解析】材料重在讲述中日双方统计差异的原因,不是在强调中国对日军的打击,故A项错误;材料的重点不在讲述中国军队战斗力强,故B项错误;此材料是双方刊登在报刊上,所以体现出了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双方的这种结果不同可能与统计标准的不同有关,但并不是此题目的主旨所在,故D项错误。5.(2016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912年6月27日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到:“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梳
6、在两边的,有梳在后头的,有几百个样式。”这反映()A当时中国女子服饰趋向简约B妇女地位提高,获得解放C“以夷变夏”在人们的情感中逐渐淡化D风气开化,国人普遍追求时尚【答案】C【解析】材料只说到天津女子服饰的变化,而且不能得出“简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服饰变化,没有涉及“地位提高”,故B项错误;“以夷变夏”指崇尚西方文明,用西方文明来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材料中反映天津女子“有穿长衫的”“有秃着头的”“有几百个样式”,不是统一按照西方女子服饰习惯,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关于天津这一个地方女子服饰变化的情况,不能代表“国人普遍”,故D项错误。6.(2016届安徽省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
7、学者高建等认为,它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时,在西安现场观看了与之相关的活动并和那里的村民们进行了座谈。“它”指的是( )A基层民主制度 B “一国两制”方针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课本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故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基层民主制度7.(2
8、016届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D.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公民大会的产生方式,故排除A项;B项的表述与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的史实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与平衡,故排除D项;题目中的信息“任何
9、公职人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体现了“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的特点,故本题应选C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表现8.(2016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人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答案】C【解析】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电车制造和运行中遭到
10、抵制阻挠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可知,当时国人思想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介绍电车一项内容,不能说明上海受工业文明影响最深,故D项错误。9(2016届海南海口一中高三高考模拟)法国启蒙思想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了许多原则性的构想,并为后来的各国革命所实践。法国大革命中处死国王路易十六体现的是法国哪位思想家的什么思想( )A霍布斯社会契约 B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C伏尔泰君主立宪制 D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及判断能力。卢梭认为人民有权力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
11、这一观点与题干中的史实基本相符,故选B。10.(2016届安徽省太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l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A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B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C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D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
12、,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 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这是对敢于坚持不同意见的精神的肯定,这和伏尔泰的天赋人权的思想是相近的,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和题干不符。11.(2016届百校联盟猜题卷四模)“美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美国及其盟国可借以遏制来自苏联的新的侵略。”美国政府制定的“遏制”战略A.导致两大阵营长期对峙B.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C.直接推动欧洲联盟成立D.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政府制定”“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来自苏联的新的侵略”等可以判断,此遏
13、制战略是指美国发动的冷战,冷战导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长期对峙,A正确;美国的遏制政策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B错;欧盟成立于1993年,当时冷战已经结束,C错;冷战不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D错。12.(2016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9月月考)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
14、主要目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盟。从材料“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体现了欧盟的多样性;从材料“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欧盟的统一性。所以应选A。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欧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大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6分,第15题14分,共52分)13(百校联盟浙江省2016届高考最后一卷五模)自1840年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这一代中国人(林则徐等)是从地理学开始去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的。地
15、理学中寄托了他们经世匡时的苦心,并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其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中国近代化的“重心”已然偏转。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三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以来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中国向近代化转变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小撮儿士大夫。他们几
16、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学中寄托了林则徐这一代中国人怎样的“苦心”。并概述他们是如何在地理学上“标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端”的。(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所认为的“醒来”的含义及其原因;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从思想角度简述作者所持观点的理由。(8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存在什么问题。你如何看待“(中国)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这一观点? (7分)【答案】(1)苦心: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17、(或强国御侮)。标示:林则徐编辑了四洲志,它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该书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这些书中所体现的思想,启发人们冲破传统心态的束缚,使近代中国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8分)(2)含义:民族意识的觉醒。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加深。观点:甲午战争使中国近代化重心发生偏转。理由:甲午战争以后,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将维新思想推向顶峰,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18、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冲击旧文化,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20世纪初,孙中山等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思想,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作了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8分)(3)问题:深受西方影响,近代化程度不深,参与者有限。(3分)看待:同意该观点:虽然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未最终确立;民族资本主义畸形发展,未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阻碍近代化进程。不同意该观点: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是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临时约法的颁布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民
19、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各方面有巨大影响;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苦心”即目的,结合时代背景和林则徐等人的思想主张即可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四洲志、海国图志这两本书的内容、影响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1895年”“东洋人”等可判断时代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据“心理崩溃”等信息可知,“醒来”的含义即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意识方面发生了变化;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即可;第三小问的解题关键是概括作者的观点,然后抓住设问要求“从思想角度简述”,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20、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性质几个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14. (2016届福建省大田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4分)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2分)材料
21、二 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2)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3分)材料三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虽然这场并不彻底的革命迟到了数百年,但如果发展顺利,本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但事与愿违,中国再一次与机遇失之交臂,可谓“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7分)材料四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
22、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4)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4分)【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2分)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2分)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2分)(2)答案一:武汉。(1分)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或革命首先在此成功)。(2分)答案二:南京。(1分)临时政府所在地(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3)“成功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5分)“错失的
23、机遇”: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发展为先进的近代化国家。(2分)(4)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可见,材料只要突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由材料“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可见,其意义在于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结合所学,国民革命时
24、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2)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分析理解的能力。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举办地,要结合辛亥革命的知识来评估。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或革命首先在此成功)。这是选择武汉的理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南京,这是选择南京的理由。(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的能力。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实际是说辛亥革命既有历史功绩,又存在很大的不足。结合所学,可以答为:“成功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错失的机遇”:未改变中国社会性
25、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发展为先进的近代化国家。(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是揭示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经济和阶级条件。结合所学,可以答为: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15.(2016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行”,后来共有十三家,俗称“十三行”。十三行是清朝政府与外国商人之间的中间人,实际上等于代表清朝政府实施“国营国际贸
26、易”。洋商买货,须向十三行买;洋商卖货,须向十三行卖。洋商纳税、送礼、上禀帖,也须由十三行经手。到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十三行”更是达到鼎盛时期,对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甚至世界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3年,中英双方议定的五港出进口应定税则协约确定了新的进出口税率,中国被迫将鸦片战争前的税率作大幅度的削减,使各货税率大体相当于5%。1858年的天津条约,把值百抽五的原则固定了下来。 陈绍闻等主编中国近代经济简史 材料三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
27、/3,到1972年,下降到137010,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 010。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010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四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这一期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
28、行完毕。此后,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98 %。 新华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两种关税制度所反映的实质问题分别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不同点。(8分)【答案】(1)问题:清前期:政府垄断控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说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2分)清后期:协定关税,关税主权丧失,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度(2分)。(2)原因:兑现谈判承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9、(2分) 不同:美国: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国经济衰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因此,美国通过降低关税,缓和与欧共体的矛盾,维持伙伴关系,从而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4分) 中国:通过降低关税,积极融入全球化,一方面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4分)【解析】(1)第一种关税制度的实质,根据材料一“一口通商”、“四大海关仅留广东一处“,结合所学,可知是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没落;第二种关税制度的实质,根据材料二” 均宜秉公议定“、”被迫将税率削减“并结合
30、所学,可知是从协定关税到完全被列强操控,反映了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和材料四” 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可以归纳为兑现谈判承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角度归纳,根本目的是发展本国经济;第二小问不同,美国方面,根据材料三”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010,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 010“并结合所学,从战后西欧、日本的崛起,进而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美国通过妥协以维持根本利益的角度组织答案,中国方面,根据材料四”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并结合所学,从融入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国内、国际影响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