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180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6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人民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3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1淮安市高三联考林则徐通过翻译资料来了解英国,他对英国人士反对鸦片贸易的言论格外倾心,对英国国王要求商人尊重中国法律的规定特别看重。以致到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还没有意识到英国会发动鸦片战争。材料表明林则徐()A天朝上国思想仍很浓厚 B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正确C.对国际形势一无所知 D对英国国情了解不深入22021天津市高三联考魏源在海国图志写道:“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

2、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由先公举,可不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A.十分推崇美国的民主制度B.对政治的制度层面有所思考C.“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D.改变了器变道不变的立场32021淮南市高三模拟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A.以历史亲历者标准来衡量B.以社会需要标准来考察C.置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D.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42021南昌市高三模拟下表反映了清末民初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据此能

3、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的思想界()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反侵略逐渐成为共识 B不同学派相互渗透C.盛行崇洋媚外的风气 D学习西方不断深入52021济宁市高三联考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

4、师夷长技以制夷” B“兴民权、开议院”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德先生”和“赛先生”62021抚州市高三模拟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D.反映出早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72021济宁市高三模拟维新运动时期的“今古文之争”展现为“学术之争,延为政争”的多歧进程,这一进程与新学伪经考中反映的“政学多歧”现象相伴随。这折射出当时()A.学术思想与政治互为补充B.学术争论服务于政治变革C.思想自由逐渐得到了恢

5、复D.维新派固守儒家伦理道德82021盐城市高三联考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说:赫胥黎犯了倒果为因的错,事实上人跟禽兽最初没有分别,个人组成社会是为了安全利益,而不是因为有天良,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可见,严复译书的目的是()A.纠正进化论的错误 B丰富进化论的内涵C.激励国人自立自强 D谋求国人安全利益92021德州市高三模拟1915年,陈独秀对儒家“三纲”的批评着眼于它“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1916年2月,陈独秀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是立足于“儒家纲常与共和制度的深刻矛盾”。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6、 B社会时局出现变化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巴黎和会引发关注102021大庆市高三模拟蔡元培说,“国民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蒋梦麟等认为完全人格者应具备: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强健活泼之体格;优美和乐之感情。据此表明近代教育家()A.受西方思想影响 B反对封建旧教育C.为社会塑造新民 D力主教育救国论112021宿迁市高三联考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B.

7、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122021滨州市高三模拟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影响,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进而对民主观念的阐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多重追求。如陈独秀提出“劳动阶级的民主”,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这些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A.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B.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C.认识到苏俄革命在中国的可行性D.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132

8、021亳州市高三联考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劳工群体,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变化表明()A.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B.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上升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日益成熟D.社会主义已成为主流思潮142021镇江市高三模拟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是近代中国社会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两对基本矛盾中派生出来的一对矛盾,是在反帝反封建要求下产生的。二者的并峙表现出不同性中的同一性,其中“同一性”主要是指()A.为沉沦中的中国寻求新出路B.

9、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C.在社会变革方式上渐趋一致D.源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152021宁波市高三诊断1924年,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孙中山曾表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孙中山意在()A.进行土地革命,走苏俄式社会发展道路B.扶助农工,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严重束缚C.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生产资料平均分配D.平均地权,把民生与民主革命紧密地结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8分,第17题12分,共40分)162021烟台高三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孔子开

10、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

11、。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摘编自陈独秀一九一六年(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并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2)分析材料一、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172021榆林市高三联考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分子开展了对劳工问题的社会调查,下面材料是部分调查的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青年第7卷第6期、第8卷第1期调查报告表(1920.5、1920.9)陈独秀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李崑无锡各工厂劳动调查表记者香港罢工纪

12、略李幽影北京劳动状况莫如南京劳动状况李次山上海劳动状况无我唐山劳动状况(一)李少穆皖豫鄂浙冶铁工人状况许元启唐山劳动状况(二)杨赓陶天津造币总厂底工人状况高君宇山西劳动状况马伯援湖北河南间底风俗铁民江苏江都劳动调查表刘云生汉口苦力状况野长沙劳动状况文华大学学生武昌五局工人状况表高宇罕芜湖劳动状况材料二新青年载上海纺织业细纱厂男工工作状况(李次山:上海劳动状况等,1920.5.1)事务工数工价工作时间事务工数工价工作时间工头每月22元收筒管每工3角12小时加油每工3角7分12小时秤车每工4角2分12小时常日工每工3角7分12小时童工头每工2角2分12小时摇车头每工3角7分12小时童工每工1角8分

13、12小时派粗纱每工3角2分12小时打八带每磅4分12小时拉纱每工3角12小时皮辊司每月20元12小时扫地每工3角12小时小皮辊司每工2角2分12小时以上材料均摘自近代史研究(2020.4.第11119页)从上述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话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课时作业361解析:根据“对英国国王要求商人尊重中国法律的规定特别看重。以致到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还没有意识到英国会发动鸦片战争”可得出,林则徐对西方侵华的本质意图认识不足,对英国国情了解不深入,故D项正确;根据“他对英国人士反对鸦片贸易的言论格外倾心,对英国国王要求商人尊重中国法律的规定特别看重

14、”可得出“浓厚”“一无所知”的说法错误,排除A、C;材料不能说明渠道不正确,排除B。答案:D2解析:据题意可知,魏源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描述,说明他对政治层面有所思考,故选B;由材料内容不能说明这就是美国的制度,排除A;材料中推崇西方的民主制度,没有体现“制夷”的思想,排除C;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并没有改变立场,排除D。答案:B3解析:根据材料中“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然李鸿章认为他是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为最”得出文人士大夫对西方学说的排斥,李鸿章却称赞郭嵩焘英豪,文士们和李鸿章都为同时代人,评价却不相同,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注重评判

15、者的阶级立场,故D项正确,A、C错误;当时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等表现,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化的应给与肯定的行为,故B项错误。答案:D4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学习机器制造到提倡商战,再到主张革命、建立共和可以看出对西方的学习是不断深入的,故选D;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反侵略,排除A;“相互渗透”无从体现,排除B;主张学习西方不等于崇洋媚外,排除C。答案:D5解析:从材料中的“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只涉及“器物”,不涉及“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故答案为C项;A项未涉及经济改革,排除;B项是维新思想,D项

16、是新文化运动,都已涉及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答案:C6解析: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经济和科学,但又讲中学为道,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前后有冲突的论述,主要目的在于回避顽固派的攻击,反映出早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故答案为D项。其不是为了适应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排除A项;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郑观应作为早期维新派,已经认识到中西方的差距,没有鄙夷外夷的观念,排除C项。答案:D7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维新运动中学术上的多歧进程和政治上的多歧进程是相互伴随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学术思想为政治变革服务的表现,故选B;“互为补充”

17、的说法有误,排除A;当时的学术思想是为政治变革服务,并不是恢复了思想自由,排除C;维新派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并不固守儒家伦理道德,排除D。答案:B8解析:根据材料“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原文不具有的国族竞争的意义,在天演论中却呼之欲出”可知,严复译书的目的在于激发国人民族存亡意识以激励国人自立自强,故C项正确;严复认为“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种族和社会”,故并未体现纠正进化论错误,故A项排除;严复并未丰富发展进化论,故B项排除;严复翻译天演论旨在推动维新变法运动,没有涉及国人的安全利益,故D项排除。答案:C9解析:1915年,陈独秀批评“三纲”,强调“三纲”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

18、的人格,并未从现实政治出发做更尖锐的抨击。但是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称帝,使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因此这个时候陈独秀从“儒家纲常与共和制度的深刻矛盾”方面批判儒家思想,故选B项;1915年和1916年资本主义发展对陈独秀的认识并未产生直接明显的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是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由思想转向政治,C项与这一主题不符,故排除;巴黎和会发生在1919年,故排除D项。答案:B10解析:材料“国民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体现的是二者主张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新公民,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答

19、案:C11解析:胡适强调在对待现代文化时候,不能突然置换,而应当考虑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致、协调的发展,说明胡适认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存在调和的可能性,两者不可分割,A正确;B错在“全面”,排除;胡适的言论是在寻找新文化运动如何有效进行的方法而非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排除C;胡适的落脚点是考虑现代文化在中国的适应性而非弘扬传统文化,排除D。答案:A12解析:由材料“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促使中国人重新思考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道路”“由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多重追求”可知五四运动促使国人对民主道路的深入思考,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民主政治有不同的追求和探索,反映中国人

20、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深入探索,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而非对民主的认识,排除A项;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是五四运动的意义,材料强调的是对民主政治的探索,排除B项;认识到苏俄革命的可行性是无产阶级的主张,不能代表其他的社会阶层,排除C项。答案:D13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开展斗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及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让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从而报刊中关于劳工的话题增多,故答案为A项;近代中国社会,工人阶级属于被统治阶级,政治地位没有上升,排除B项;这种现象只能说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并不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已经成熟,排除C项;当时

21、社会主义还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项。答案:A1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同一性”主要指,面对民族危机,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努力为中国寻求新出路,A项正确;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与“同一性”不符,B项错误;革命派和立宪派在社会变革方式上明显不同,C项错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并未得到充分发展,D项错误。答案:A15解析: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进一步提出“耕者有其田”思想,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中,“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这样,就把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同民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才能够动员最广大的人民参

22、加革命,才能进行彻底的革命,这体现了孙中山的扶助农工的思想,故选D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走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故排除A项;封建专制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被推翻的,故B项错误;生产资料的平均分配不符合孙中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故排除C项。答案:D1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可以归纳为“仁”和“礼”;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仁”和“礼”的含义;第三小问,“一手伸向过去”是继承旧儒学的思想,即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未来”是对儒学的创新,结合所学指出表现。第(2)问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儒家

23、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而材料二对儒学彻底否定。第二小问,应从意义与局限两方面去评析。答案:(1)价值观:“仁”和“礼”。含义:“仁”就是“仁者爱人”,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礼”就是“克己复礼”,遵守社会等级秩序。说明:“一手伸向过去”: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一手指向未来”: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2)相同点: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材料一肯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挥重要作用;材料二彻底否定儒家学派。评析:陈独

24、秀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独秀彻底否定儒家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17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观察材料一、二的表格,分析“劳工状况调查报告汇总表”中的作者、篇名及其展示的调查区域和内容,可得出“知识分子关注劳工界,寻求救国之道”等主题;然后围绕所定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展开阐释,列举史实,分析说明得出个人观点的历史依据,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表现和影响等;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主题适切,围绕主题,史论结合,叙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论题:20世纪初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赢得了知

25、识界的广泛关注。说明: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了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的主力军,工商学的联合斗争迫使北洋军阀让步,最终取得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从此,工人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随后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知识界开始大规模研究劳工阶层,包括其劳动条件、工资情况、生活状态、罢工等政治、经济斗争,这些都加深了知识阶层对工人阶级的认识和了解。总之,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以其日益壮大的阶级力量、团结联合的斗争方式、底层艰难的生活环境、新型的指导思想等多面形象引起了知识阶层的广泛关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示例二论题: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说明:辛亥革命

26、推翻封建统治,南京临时政府颁行实业政策,人民掀起“爱用国货”反帝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一系列有利条件促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随之迅速庞大。从性别结构上看,女工生存状态受到知识分子的关注。从产业结构上看,煤厂、铁厂、船政局等重工业略有发展;缫丝、纱厂等轻工业迅速发展;而人力车行等服务业也明显发展。从地域结构上看,上海、香港等通商口岸城市和江苏、湖北、江西等沿江沿海省市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总之,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进入了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工人数量剧增,广泛分布在各行业和各城市,大大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示例三论题: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中国工人阶级处境艰难,以马克

27、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十分关注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开展了对劳工问题的社会调查,掌握了关于中国工人阶级生存状况较为详细的第一手材料。这次关于中国劳工问题的调查涉及上海、天津、香港、武汉、长沙等劳工较为集中的大城市,涉及铁路、缫丝、人力等众多领域,既调查男工也调查女工,其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覆盖面和较好的可信度。仅以对上海纺织业的调查为例,广大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生存状况差,与企业内的封建把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存在着明显的阶级对立。这一现状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进一步走向工人群众,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示例四论题:新文化运动后期,中国报刊业发展迅速,推动了传媒事业的近代化。(说明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