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50.50KB ,
资源ID:38168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816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39_《训练题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南方凤凰台》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高频考点训练 39_《训练题答案》.doc

1、高频考点聚焦训练高频考点训练高频考点训练1东西方古代政治制度1. B【解析】 本题以分封制为考点,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西周王朝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材料信息非常明确:“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材料所及的领域均属于当时的先进文明,故B项为正确答案;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并非材料主旨所在,故A、C两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一民族的形成,故D项错误。2. A【解析】 本题以宗法制的影响为考点,要求学生运用宗法制等知识对题干情境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题干情境显示长辈晚辈在住房方面也存在等级,故A项正确;等级制度不利于和谐,故B项

2、错误;C、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3. C【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题目中的信息“(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认为王国维“传子宗法制先于封建制而产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内容均与王国维的观点无关,也就谈不上是否误判。4. C【解析】 本题以分封制为考点,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鲁国的祖上是王室成员,齐国属于功臣受封,故选C项;诸侯国之间相互攻战,反映了当时周天子对诸侯已失去控制力,分封制渐趋瓦解,但“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仍能使齐国退兵,反映当时旧制度仍有一定的维

3、持政局表面稳定的作用。5. B【解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中央决策和行政体制的演变,故D项错误。6.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朱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黄袍:也称龙袍,指古代皇帝的袍服,宋仁宗时还规定:一般人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

4、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连黄色亦为皇帝专用,因此两者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对这种情况的正确解读。 7. D【解析】 本题考查汉初郡国并行制。材料中的“汉”乃指西汉,题干中“这种认识”指材料中“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意为汉初统治者错误地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误以为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导致灭亡,从而部分恢复封国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D项正确。 8. A【解析】 据题干材料,从唐太宗开始设置“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唐高宗规定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者为宰相,行使宰相权力,其实质目的是为了限制,与重用人才无关,故选A项,排除B项。平章事为另设职位,C项错误;题中

5、未体现丞相官职被废,D项错误。9. B【解析】 本题以选官制度为考点,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材料信息对唐朝科举制作出客观的评价。材料关键信息为进士科、明经科较受重视,其余科目“不受人重视时开时停”,故选B项;从材料看,仅进士科激烈,材料也未提及科举为当时入仕唯一途径,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当时科举考试的具体内容和社会影响,故C、D两项均不符合材料。10. C【解析】 本题从汉至元选官制度的变化为考点,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根据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联系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特点可知这一变化主要应归功于科举制。科举制使平民子弟也可

6、以通过考试步入仕途,故C项正确;A项是察举制,主要盛行于汉朝;B项主要依据门第高低选拔人才,出身低微的平民很难出任政府官员,故B项错误;D项为典型的绝对化错误。11. B【解析】 本题以清朝科举制为情境,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独立思考分析新的问题。材料关键信息:“回避”“另试”“题由钦命”“校阅”,可知即使在清代,科举考试仍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公平性。材料中没有涉及对社会风气、知识分子和中央集权的影响,因此排除A、C、D三项。12. C【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的内阁制度。明初鉴于宰相位高权重,部分为相者甚至专横跋扈威胁皇权,故明太祖废相,明成祖设内阁,以强化君主专制,排除A项;明代内阁始终

7、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故B、D两项与史实与材料信息均不符;从题干可以看出,内阁草拟旨意交皇帝审核,辅助处理军政大事,答案选C。13. A【解析】 本题比较明代内阁制与清代军机处的共同点,结合排除法解答。明代已废除宰相制,故错误;内阁制、军机处与扩大统治基础无关,故错误。14. D【解析】 据“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由此断送了机会”可知材料主旨在于突显君主专制阻碍历史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15. D【解析】 本题可结合排除法解答,古希腊没有分封诸侯,故排除A项;周朝和古希腊均无中央集权,故排除B项;周代并非小国寡民,故排除C项;古希腊前期和中

8、国周代都是贵族政治,古希腊城邦林立,中国周朝也是分封的诸侯国林立,故D项答案正确。16. B【解析】 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是在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后,故A项错误;“权威的根基”是指贵族依靠血缘世代垄断政权,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根据财产划分等级享受不同政治权利,从而打破贵族对政权垄断,故B项正确;“陶片放逐法”开始于克利斯提尼改革,故C项错误;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与“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无关,故D项错误。17. D【解析】 提取信息:超过半数同意即可流放,可见,公民的决定是此人被流放的唯一理由,得出公民行使国家权力,即人民主权,故D项正确;代议制是公民选出代表组成机关间接参政

9、议政,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轮番而治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君主制不符合材料和雅典民主的史实,C项错误。18. A【解析】 本题以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和局限性为考点,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苏格拉底案”明显是冤案,但从程序看,却是经过了合法的司法审判,典型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弊端,故A项正确,B、D两项错误;陪审团代表公民,与苏格拉底的矛盾属于公民内部矛盾,不能反映当时阶级矛盾状况,故C项错误。19. C【解析】 本题以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为考点,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材料主旨强调所有权,故C项正确;A、B、D三项非材料信息重心所在或与材料

10、无关。20. C【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版图拓展”、“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新问题、新矛盾”可知罗马法需要扩展适用范围和内容,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就是从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故C项正确;习惯法和十二铜表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版图的拓展,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显然无法解决“缺陷”,故A、B两项错误;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系统化和法典化,不符合题目要求,故D项错误。高频考点训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1. A【解析】 本题以古代中国农业和儒家思想为考点,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判断。材料主要强调“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诗书”为儒家经典,故A项正确;生产工具改进的意义、历法与农

11、业的关系、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均非材料主旨所在,故B、C、D三项错误。2. C【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为考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A项只强调“排场”等表面现象,B项中的君主权威、D项中的国家统一繁荣也并非皇帝祭祀的主旨所在;皇帝祭先农坛说明重视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3. C【解析】 本题创设实物图的情境,考查学生对西周时期有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出现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书写材料是龟甲、兽骨等,故A项错误。西周实行井田制,据题干“赏赐土地”的信息,可以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该器物为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是当时冶金技艺发达的表现

12、,故C项正确。D项材料不能说明,也不符合史实,因为分封制虽然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但没有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正确答案选C。4. B【解析】 本题考查铁农具的使用。根据题干“美金以铸剑戟恶金以铸锄斤”说明春秋时期青铜器用于制造武器;铁器用于制造农具。故选B。5. D【解析】 本题以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为考点,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对古代关中地区水利图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关中地区位于陕西中部,以西安为中心,主要在黄河流域,战国时期属于秦国统治范围,故A、B两项错误;郑国渠等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故C项错误。6.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

13、铸,煮盐”可知盐铁起初可私营,故题意为西汉政府针对该情况采取了什么措施。联系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的盐铁专卖制度可判断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或题意不符。7. D【解析】 本题以重农抑商为考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作出正确的解读和分析。由“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舆服”可见商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渐无视官方对商人的种种限制,故D项正确。商人挑战原有制度属于商人自发行为,并非政府调整政策的结果,故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和史实。8. A【解析】 本题以官营手工业经营方式为考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作出正确的解读和判断。从材料中“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

14、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可以看出这种手工业生产的手工业品是为了满足宫廷和政府内部使用而不是投放市场,结合所学可知是官营手工业。9. C【解析】 本题考查市的形成与发展,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从图左上角的东西市,可知正确。从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可知正确。图中文字并没有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故错误。因此C项正确。 10. D【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A项为耧车,是汉代出现的播种工具;B项高转筒车唐宋时期才有;C项为曲辕犁,隋唐时期才出现;D项为翻车。11. 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三列数据的关键是第三列。可以看到,非农业税的比重越来越大,可知A项正确

15、。B项说法本身错误,北宋时只是“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并不是放弃。C项说法错误,宋代对城市商业活动监管放松。宋代虽有边境战争,但从第一列数据可知,只是有起伏,不能说“严重阻碍”,故D项不正确。12. C【解析】 材料中的“券”应该是某种凭证,并不是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故A项错误。飞钱在唐代即已诞生,B项错误。该“券”便利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不能显示宋朝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13. C【解析】 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纸币等出现,故C项符合题意;一般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代中叶以后,A项排除;B项“中央集权削弱”史实错误;宋代市的发展最主要的表现

16、就是坊市制度彻底废除,故D项错误。14. D【解析】 本题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为考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佃农以米换银、抵租的现象体现了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材料未反映生产关系的变化、反封建斗争,排除A、B两项;当时农民并未能支配自己的全部劳动产品,且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15. C【解析】 “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可推导出A项结论;“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可推导出B项结论;“新安奢而山右俭也”可推导出D项结论;材料没有显示商业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16. A【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结合材料“四乡村保,所在聚而成

17、集,奇日、偶日各异”,指的是农村集市,即草市,判断A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17. D【解析】 本题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为考点,要求学生在解读材料和联系同一时期相关历史现象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判断。“商贾居首”反映了当时因商品经济繁荣导致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社会观念也因此而改变,故D项正确;“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反映出统治者仍然轻视商人,故A、C两项错误,当时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18. A【解析】 本题以“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为考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反映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使得中外缺乏经济交流,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

18、和生产方式的萌芽,故A项正确;B项是主要原因;鸦片走私是在19世纪中期,材料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故C项错误;英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19. D【解析】 本题以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为考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题干材料可推断出当时商品经济繁荣、长途贩运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等信息,故排除A、B、C三项;清朝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材料也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改变,故D项符合题意。20. A【解析】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清初的中外贸易,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各

19、省皆有”可知当时的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的表述正确;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外国银钱各省流行”不符,故排除;C项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清初”,故排除;民间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故D项的表述错误。高频考点训练3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学、艺术1. A【解析】 本题以老子的思想为考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对历史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题干材料体现朴素辩证法,属于老子的言论,故选A项;B项强调法治,为法家言论,C项是董仲舒的言论,D项属于二程的思想。2. B【解析】 本题以孔子的思想为考点,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材料明确

20、“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故选B项。A、C、D三项均是对材料的误解或与材料信息无关。3. C【解析】 本题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考点,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肯定了现实的等级”指儒家本质上强调上下尊卑,维护贵贱等级制度,“温情脉脉”指“仁政”那一套,故刘先生评述的是孟子的思想。法家的韩非不符合“温情脉脉”,墨翟不符合“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庄周的思想与材料完全不相干。4. C【解析】 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思想。“人乃由贵贱”说明该思想家主张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B项属于荀子的思想,主张大自然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与题干意思不符;

21、“维辩使治天均”中的“天均”体现了社会公正的思想,故C项正确;“三者皆私设,精则智无由公”体现了思想上的不公正,故D项错误。5. B【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起用董仲舒之后,故A项错误;“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说明太学、察举制与汉武帝尊儒有关,故B项正确;董仲舒没做过丞相,故C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显然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6. C【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符合董仲舒“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进一步提出,

22、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故C项正确;程朱理学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探求天人关系是为政治服务,而不是探求自然规律,故B项错误;此学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D项错误。7. C【解析】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宋明理学并非“禁绝”个人欲望,故与史实不符,可排除B、D两项。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正确。故选C项。8. D【解析】 本题考查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由“真正的良知不是纯观念上的,也不是进行纯观念上的推导便可以得出的”可知,良知的实践不是以观念的推导为前提,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道德观念问题,故B项错误;“内心自省是获得良知的重要途径”与题干

23、意思不相符,故C项错误;“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说明王阳明强调动静结合以促进良知发展,故D项正确。9. 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只要抓住材料中“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这一关键信息,即可排除A、B、D三项。A项与题干无关,B项说法错误,D项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答案选C。10. A【解析】 本题以李贽、黄宗羲等人的思想主张为内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对历史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本题时间条件为晚明,人文主义在政治方面的主要主张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而非题干观点的依据。11. C【解析】 材料

24、反映的是明代神话小说中关于火药武器的描写。材料没有体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器的国家,故A项错误;火器的使用是在唐末宋初,故B项错误;明代神话小说中关于火药武器的描写,说明当时火药已用于军事,故C项正确;神话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故D项错误。12. C【解析】 材料中“缣贵而简重”指出了竹简的笨重和帛纸的昂贵,不便推广使用,实质说明了社会需求推动了科技进步。13. C【解析】 “李约瑟难题”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命题,本题就是关于回答“李约瑟难题”的一道选择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主要关注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科技。实际上,A、B、C三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从“混有

25、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的信息得出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D项明显错误,中国的古代科技领先世界。14. A【解析】 题干的这种艺术形式是宋词,故A项正确;农民生活贫穷,文化素养较低,B项不是原因之一,故B项错误;C、D两项是因素之一,但不是根源,故C、D两项错误。15. C【解析】 材料表明因为小说经过说书等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浅显易懂从而广为传播,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所以A、B、D三项都能反映;结合所学可知儒学在明清时期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何况小说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儒学思想的表达形式之一,两者并不相悖。抓住题干部分关键词“不能”,故答案选C。16. 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

26、小说的成就(水浒传)。材料信息反映的小说是明朝成书的水浒传,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促使市民阶层扩大,小说进入繁荣阶段,故D项正确。17. D【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大篆字体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就已经出现,故A项错误;“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说明了隶书并非是由囚徒发明,故B项错误;“以趣约易”,用隶书取代篆书是由人们的使用习惯等来决定的,故C项错误,D项正确。18. 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以及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材料中“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可排除A项。据唐诗可知这位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由此排除B、D两项。答案选C。19.

27、 C【解析】 经济是决定性因素,故排除B、D两项;宋朝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经济,故排除。20. B【解析】 本题考查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题干反映出中国的京剧艺术影响了美国剧作家,选择B项。A项的广泛认可、D项的最高水平均表述不准确;C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高频考点训练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1. A【解析】 “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就是强调每个人是衡量一切的准绳。A项符合题意。2. 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和与苏格拉底思想最大的不同点是前者主张“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而后者提出“知识即美德”,强调人的理性和道德。

28、由此可知,错误。3. A【解析】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人文精神思想家,他倡导“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终生为维护真理而奋斗。因此,曼德拉的精神与其相符,A项正确;但丁、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代表,弘扬人性而批判宗教神学,B、C两项错误;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主张“因信称义”,D项错误。4. A【解析】 “与伯利克里结为至友”,A项正确;他生活在苏格拉底之前,并比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更加激进,B项错误;用神学解释“沉船失事”缺乏根据,C项错误;他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故D项错误。5. B【解析】

29、 “根本原因”一般是经济因素或生产力因素,故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符合题意。A项是条件,C项是思想因素。6. A【解析】 文艺复兴表面上是复兴古希腊文化,即古典文化,实质上宣扬资产阶级文化,核心是人文主义,A项正确;自由主义出现在工业革命后,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开展的,时间不符,B项错误;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C项错误;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D项错误。7. D【解析】 文人们崇尚神圣美好的东西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文艺复兴中有大量作品阐述人文主义的主张,B项错误;人们信仰宗教并不能作为题中现象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还处

30、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不充分,D项正确。8. C【解析】 抓住时间“14、15世纪”,抓住关键词“古学复兴,脱教会之藩篱”,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科学,A项错误;智者学派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源头,B项错误;宗教改革兴于16世纪,D项错误。9. A【解析】 “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说明宗教受到质疑,而科学得到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进而将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B、C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教改革虽然冲击了教会的权威,但没有否定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反而促进了新教的产生和发展,A项符合

31、题意。10. A【解析】 马丁路德主张不需要教会,基督徒可以阅读圣经,与上帝沟通,强调了基督徒是自由和独立的,A项正确;马丁路德反对只是教会精神独裁,不反对宗教信仰,不支持废除基督教,B、D两项错误;教皇作为基督徒也可以独立阅读圣经,C项错误。11. A【解析】 马丁路德强调,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材料反映了世俗权力摆脱教会控制,建立本民族教会的愿望,故选A项。12. C【解析】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在其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

32、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13. B【解析】 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是指两者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由此可以得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推动欧洲的近代化,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B项正确;A、C两项虽然与宗教改革有关,但不是其主要意义,A、C两项错误;“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14. D【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材料信息词“大多”“法国尤其突出”“人类社会”等有效信息。A项是古代希腊人文主义起

33、源时期的思想;B项是文艺复兴,不符合题干的限制性条件;C项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思想,都不符合题意。15. C【解析】 本题以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共和政体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和“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的语义的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判断孟德斯鸠是反对这两种政体形式的,故排除A、D两项。贵族共和政体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根据题干信息“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的法律执政”,这符合孟德斯鸠“依法治国”的根本理念,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C项正确。16. C【解析】 社会

34、进步原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B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说明思想启蒙影响了政治变革,C项正确;理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错误。17. B【解析】 解题首先分析材料,结合“三种权力”“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观点。18. B【解析】 本题采用错误项代入排除法:“有知识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是苏格拉底的观点,错误。19. D【解析】 材料大意是主张通过一种结合的方式使得大家共同“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财富和自由”。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应突出强调D项;A、B、C三项也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的重要思想,不符合题意。20. A【解析】 18世纪在欧洲盛行的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理论基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以及之后通过的1787年宪法,成为启蒙思想的成功示范,这反过来又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C项中法国革命的骨干并非来自支援美国的志愿者;D项不符合史实。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