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145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素养评价检测:第三章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九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2020新疆联考)图中P处为我国建立的重要自然保护区,读图完成13题。1.在区域开发过程中,造成图中P处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矿产资源开发不当B.土地资源开发不当C.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D.乱捕滥猎珍稀动物2.目前,国家在P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A.天然林B.地质遗迹C.草场D.湿地3.图中P处自然保护区的沼泽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为()A.提供灌溉水源B.发展生态旅游C.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D.提供多种水产品【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图示为三江平原地区,在区域开发

2、过程中,图中P处平原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所以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资源开发不当。矿产资源开发、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乱捕滥猎珍稀动物不是该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P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湿地面积减少。目前,国家在P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第3题,根据湿地的主要功能,图中P处自然保护区的沼泽湿地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为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沼泽是地表及地表下层土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的土地。不能提供灌溉水源、多种水产品。环境危险,不能发展生态旅游。(2020青岛高二检测)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

3、海口处。1995年,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如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面积变动统计图。据此,回答46题。4.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侵蚀B.海水沉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5.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海洋污染严重B.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C.陆地向海洋扩展D.海岸遭受侵蚀6.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A.抗寒能力B.抗旱能力C.抗盐能力D.抗病虫害能力【解析】4选D,5选B,6选C。第4题,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长江流经该处,水流速度减慢,加

4、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得长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逐步形成了滩地,故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沉积。第5题,读图可知,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加,外来物种的入侵会挤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本地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得入侵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第6题,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经常遭受海水入侵。互花米草能在此处迅速扩散,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抗盐能力。【补偿训练】(2020泰安高二检测)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湿

5、地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重点的保护对象。读下图,回答(1)(3)题。(1)关于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A.B.C.D.(2)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A.1月至2月B.6月至9月C.3月至5月D.10月至12月(3)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涵养水源C.调蓄洪水D.美化环境【解析】(1)选D,(2)选B,(3)选A。第(1)题,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水位低不易

6、形成湿地。第(2)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由图可知,齐齐哈尔6月至9月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大,扎龙湿地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为6月至9月。第(3)题,由材料中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可知,扎龙湿地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2020北京海淀高二检测)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如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大熊猫国家公园()A.地处陕青川三省,集中连片分布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

7、D.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8.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解析】7选D,8选A。第7题,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公园没有集中连片;这些地区受寒潮冻害影响较小,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公园分布区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差较大,受人类影响较小,因此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第8题,河流上游因地势起伏大,因此应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岷江上游退耕还草,是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不是为了防风固沙;岷江上游人

8、口较少,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聚焦在垃圾分类、资源优化;岷江上游水质较好,生态文明建设不需要聚焦在清淤治污、提升水质上。(2020济宁高二检测)地处长江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属于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是()A.净化水质B.调蓄洪水C.涵养水源D.发展航运10.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最高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解析】9选A,10选A。第9题,长江河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业、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具有净化水质功能,有利于保护河口生态环境;图中显示,九段沙湿地位于长江口地区,不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

9、因其为浅滩地区,有可能不利于洪水排泄;因九段沙湿地位于河口地区,涵养水源意义已经不大;发展航运不属于生态功能,且九段沙湿地水浅,不利于发展航运。第10题,长兴岛附近水域盐度取决于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河水与海水的相对运动取决于河水流量的大小;冬季长江流域降水少,长江入海径流量最小,长江口水位最低,海水容易侵入到长兴岛,导致盐度最高;4月为春季,长江流域气温回升,与北方的寒冷气流经常形成锋面雨,对流雨也开始增多,长江入海径流量增加,长江口水位上升,长兴岛盐度有所降低;夏秋季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入海流量大,水位高,高盐度海水很难靠近长兴岛,长兴岛盐度低。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2020全国卷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1)分别简述图1所示、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

11、理解释。(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在波动中略有减弱;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现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

12、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第(4)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赞同的理由:立足植被生长的自然条件改善、植树造林等方面分析;反对的理由:立足沙地存在的久远性、自然条件改善的局限性、人类活动可能加剧干旱等方面分析。答案:(1)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

13、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

14、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补偿训练】(2020全国卷)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解析】注意审题,先分析影响,再提出防控策略。读图可知,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是:先随着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也增加

15、,当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达到760后,高原鼠兔密度继续增加后,土壤全氮含量开始下降。即密度过大时,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而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有利于促进高山草甸生长。根据上面结论: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所以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是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高原鼠兔过多过少都不行。在合适范围之内,使得土壤全氮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刚好能够维系土壤肥力。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

16、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但随着人类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连片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亚洲象和人类的生存空间出现了重叠。目前我国亚洲象仅存250头左右,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下图示意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的变化及该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1)描述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2)分析导致该地

17、区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简述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4)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1975年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大并且连片分布;与1975年相比,2014年亚洲象的分布范围明显减少,不再成片连续分布,分布位置还是主要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和普洱等地区,具体是仅存于云南省,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分布范围明显缩小;生存环境破碎,呈块状。第(2)题,根据文字材料,连片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争抢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具体是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茶等作物,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该地区人类的基础设施

18、建设、修建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水电站等将栖息地分割为生态孤岛,隔绝了种群交流;盗猎及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等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第(3)题,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采寻食物,可判断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有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和水源;同时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也是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第(4)题,保护亚洲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杀;加强亚洲象自然

19、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保证其生存空间;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利于其活动。同时保护亚洲象要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管理,具体做法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人人参与保护动物;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答案:(1)亚洲象栖息地面积大幅缩小,且碎片化严重。(2)大规模采伐森林,改种经济林(橡胶林、茶园),导致亚洲象栖息地缩小;盗猎及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等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修建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导致栖息地碎

20、片化;水电站等工程建设将栖息地分割为生态孤岛,隔绝种群交流。(3)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开阔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及水源;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4)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据此回答13、14题。13.三江源自然保

21、护区属于()A.优先开发区域B.重点开发区域C.限制开发区域D.禁止开发区域14.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原因的是()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地势高,气候寒冷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D.冰川众多,湿地广大【解析】13选D,14选A。第13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为禁止开发区域。第14题,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气温低,气候寒冷;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高原上冰川众多,湿地广大,因此生态环境脆弱。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人类对该地的影响较少,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知识拓展】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简介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

22、部,平均海拔3 5004 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是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历史文明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6、东经8924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9.5万km2,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2020济南高二检测)位于江苏中部沿海的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丹顶鹤从栖息地迁徙至盐城滩涂湿地

23、。如图为丹顶鹤迁徙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丹顶鹤选择滩涂湿地越冬,体现出的湿地功能主要是()A.调节气候B.美化环境C.净化污染D.保护生物多样性16.作为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湿地相比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具备的主要优势是()A.人类影响较少B.气候更为温暖C.食物来源丰富D.栖息面积更大【解析】15选D,16选B。第15题,丹顶鹤选择滩涂湿地越冬,利于丹顶鹤的生存,体现出的湿地功能主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候鸟迁徙受气候影响,不能调节气候;丹顶鹤能美化环境不是湿地功能;鸟类迁入,不能体现湿地净化污染功能。第16题,作为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湿地相比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

24、湿地具备的主要优势是纬度较低,气候更为温暖;位于东部平原地区,人类影响较多;食物来源、栖息面积差异小,不是主要优势。二、非选择题(共14分)17.(2020重庆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圣地亚哥岛位于北大西洋东南部,面积992km2,2017年人口约27万,人口密度为272人/km2。为西非岛国佛得角共和国农业最发达的岛屿,但地区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圣地亚哥岛是火山岛,岛内山地沟深谷曲,部分沟谷有长流水源,最高峰海拔1 392m。圣地亚哥岛居民生存受制于岛屿面积和地理隔离带来的风险,因此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逐渐成了对生态破坏最大的冲击。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岛屿生态系统服

25、务功能的维持和改善对圣地亚哥岛生态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1)简要分析圣地亚哥岛生态系统脆弱的自然原因。(2)推测圣地亚哥岛自然植被分布的特点。(3)指出圣地亚哥岛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冲击。(4)简述维护圣地亚哥岛生态安全的重要性。【解析】第(1)题,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可以从自然地理要素进行分析,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第(2)题,根据材料,该岛地处热带沙漠地区,植被难以生长,但部分谷地有长流水源,可能生长植被;高山迎风坡地区受地形雨影响,可能有植被。第(3)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岛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为火山岛,主要农业为耕作业和牧业,因此土地

26、利用方式为耕地和牧场。受地理隔离和产业发展的影响,该区农业生产会清除原始植被,侵占沼泽和湿地,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第(4)题,重要性应从区域环境承载力方面分析。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变化率大(不稳定),环境容量小;海岛,远离内陆,面积小,地域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程度低。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等地质活动频繁,地形复杂,土地利用受限制,生态系统脆弱。(2)高山区(迎风降水)和部分谷地(长流水源)植物繁茂,而其他区域植物则难以生存。(3)牧场和农业(耕作),侵占了众多生态脆弱区(湿地和沼泽)。农业生产清除了原始植被,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4)岛屿资源环境容量是一定的,即生态供给是固定的。对生态的需求如果超出岛屿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生态的退化就不可避免。圣地亚哥岛人口密度高、生产活动频繁,人类开发利用的岛屿面积与资源占到较大比例。岛屿离大陆远,从外部获取资源困难,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威胁圣地亚哥岛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