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109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复习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专题二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复习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识记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又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列强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识记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通过学习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史实,掌握概括历史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来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通过分析列强侵华的主要原因,树立顺应历史、应对发展危机的意识;通过对列强侵华战争的学

2、习,认识侵略战争的危害,树立远离战争的意识。知识能力目标来源:学科网ZXXK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列强侵华的五次大规模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共同特征主要有:(1)从背景来看:五次战争都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它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中国的落后和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其中两次鸦片战争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

3、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导致领土瓜分的必然反映。(2)从发动者来看: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先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接着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加入,最后是美日两国在中国进行激烈的争夺。在地域上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3)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

4、一次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甲午战争又大大超过了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在国家、军队数量上和赔款数目上都有远远超过了以前历次战争。(5)从结果和影响来看: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失败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生产技术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同时,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落伍的最主要根源。两次鸦片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2.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主要的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些条约的共同特征主要有:(1)根本目的是把中

5、国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轨道,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原料,扩大市场(包括商品和资本市场)。(2)内容基本涉及开辟通商口岸、赔款、割地、及其它特权。其中南京条约的内容主要有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等;马关条约增加了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辛丑条约则重点在赔款和使清政府成为其统治工具。(3)列强从众多不平等条约中,获取了大量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列强侵华的主要表现。列强侵华的

6、主要途径是发动侵华战争、利用攫取的特权进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侵略等。列强侵华具体表现在:(1)发动侵华战争,践踏中国主权,镇压中国革命,逼迫中国签订步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严重灾难。(2)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割地赔款,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3)利用攫取的特征,进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资本输出等经济侵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4)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4.势力范围。所谓势力范围,是指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其侵略势力,把中国领土分割成若干区域,然后利用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各自界定,不许他人染指的特定地区。在这些地区内,帝国主义享有土地租借使用权(称“租借地

7、”);铁路修筑投资权;开矿设厂权和其它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先特权,势力范围是列强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瓜分中国急剧升级的结果,也是列强之间,在争夺殖民地权益中矛盾激化的结果。关于势力范围与租借地的关系。从法权上说,中国对“租借地”的出让,具有某种领土“暂时出租借让”性质,中国对势力范围的承认,则具有某种与约国“属地优先权”的性质。二者都不属于领土的正式割让,中国在这些区域内仍然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5.关于美国“门户开放”政策。(1)背景:当西方列强和日本在华掀起瓜分狂潮的时候,美国正在进行美西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立即将注意力转向中国。目的是进入中国市场,

8、分享侵略权益。由于自身军事实力弱,国内人民反战运动强烈,就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提出门户开放政策。(2)内容及实质:美国1899年向列强提出,实质是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3)影响: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训练: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上半期,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动力是 A.急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 B.中国地大物博且人口众多 C.清政府内部统治出现危机 D.资本积累需大量贵重金属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9、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清政府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 A.黄河流域 B.东北地区 C.东南沿海 D.长江流域4.下列条款不属于马关条约的是 A.赔款2亿两白银 B.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及附属岛屿 C.开放沙市等为商埠 D.允许日本把山东划为势力范围5.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涉及 A.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B.割地、赔款和开埠 C.英国、法国和日本 D.损害中国关税自主权6.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划定使馆界在通商口岸设厂 A. B. C. D.7.揭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序幕的是 A.俄国强占东北地区 B.三国干涉还辽 C.德国强

10、占山东半岛D.英国强占长江流域8.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侵吞中国领土有来源:学科网A.100多万平方公里 B.40多万平方公里 C.150多万平方公里 D.60多万平方公里9.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A.第二鸦片战争后 .中法战争后.甲午中日战争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0.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意思是说A.中国在政治上开始成为半殖民地,经济上变为半封建形态B.中国有些地区成为半殖民地,有些地区变为半封建社会C.中国开始变为一个不完全的殖民地和不完全的封建国家D.中国变成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的国家11.十九世纪末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1、与十九世纪中期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索取赔款的数额越来越大 B.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深入到中国内地C.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越来越大 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12.19世纪,美国为分享侵略权益,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其含义是指A.中国对列强开放门户 B.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C.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D.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13.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因税率不一而带来贸易纠纷 B.继续维持中国的低关税C.避免因关税调整而带来的许多麻烦 D.尊重中国关税自主权14.马关条约签订,标志着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

12、个新阶段,这主要指A.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初步形成B.列强以资本输出、分割世界为主要要求来源:Z+xx+k.ComC.列强以获取大量赔款和割占大片土地为目标D.划占势力范围、抢占租借地 15.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简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这段话的含义表明,这场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来源:Zxxk.Com是为了进行商业贸易而

13、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A. B. C. D.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广州一口与外夷通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闭关政策被打破,被迫开放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又增开十一口通商口岸;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中国西南门户被法国洞开;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长江上游。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主要特征。(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开放通商口岸对中国历史产

14、生主要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分区占领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瓦德西到北京后住在慈禧太后原先居住的西苑仪鸾殿(后为怀仁堂),其内藏有珍宝极多。不久该殿即遭焚毁,据称这是偷盗者纵火灭迹。“(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稚呼救声。街上尸骸枕藉,洋兵驱华人舁而埋之,畚锸既毕,即将舁尸之人尽行击毙,亦埋坑中。大约禁城之内,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今高门大宅,尚有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敛、蛆出户外者。虽青屑、扬州十日记,何以过之!”(缘督庐日记)侵略军攻陷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

15、易调查。”“(皇宫)最大部分可以移动之贵重物件,皆被抢去。”(瓦德西拳乱笔记)第二次鸦片战争劫后残余的永乐大典,此次又“失去三百零七册”。此外,遗失的珍贵图书“经史子集等,共四万六十余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庚辛纪事)“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贱老少,尽驱诸表背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其胡同西头,当径设法堵塞,以防逃逸,惟留东头为出入之路,使人监管,任联军人等入内游玩,随意奸宿。”(拳事杂记)贵族崇绮,“其眷属尽为联军所拘,驱诸天坛,数十人轮奸之。”(庚辛纪事)人教版高中必修1教师用书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2

1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从近代列强侵华的史实中,你有哪些认识?3.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图一: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情景图二: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情景图三:辛丑条约签订情景回答:(1)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2)这些重大事件反映了中国历史的什么特征?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97年底开始,德国为了取得在华权益,先后与列强秘密交涉)德、俄两国达成了一项默契:沙皇政府保证将“以最友谊的方式”,支持德国“在北京提出的永久租借胶州的要求”因为德国的要求涉及整个山东的主权问题,沙皇政府支持德国的要求,实际上就等于承认中国山东省为德国的“势力范围”。根据交换条件,德

17、国承认“中国北部各省,包括全部满洲、直隶及新疆在内”,为俄国的“独占行动范围”。此外,德国政府还积极谋取同日本达成某种协议向日本政府表示:德国占有胶州,“绝对无意从原则上妨碍日本进取中国大陆的计划”。至于英国,它警告说,清政府已经表示同意让德国在华南取得一个港口。如果英国阻挠德国占有胶州,将对其在华南发展不利。英国对德国在华势力的扩张,虽然心怀嫉妒,但是它又希望能够得到德国的支持,借以对抗沙俄,因而也就无意出来梗阻。材料二 德国业已与有关国家(俄、英、日)在牺牲中国利权的基础上达成了分赃的秘密协议,而蒙在鼓里的清朝统治者还在继续幻想国际干涉,借以解决胶州问题。刘坤一提出了所谓“急图联英救危之策

18、”。张之洞在给总理衙门的电报中进一步提出“联英”并“联日”的主张。但总理衙门则仍以沙俄的“友谊”为重,认为“俄地接壤,且有还辽之助,今又联日、英而拒之,前后三年矛盾如此,恐环球各国皆不直也”。材料三 清政府在德国侵略者的军事威胁和外交诡诈下,表示完全屈服。一八九八年三月六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清政府终于被迫在北京和德国缔结了胶澳租借条约。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对外关系史讲议 来源:学科网ZXXK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清政府的外交方针及各种外交主张。(2)依据材料二,说明清政府的外交结果,并就此说说你的认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形势。三、问答题5.184019

19、00年间,列强发动了哪些重要侵华战争?分析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结果和影响。6.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看,列强是怎样不断扩大攫取侵华权益的?7.“门户开放”政策与中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政策有何不同?答案详说一、选择题 1.A、2.A、3.C、4.D、5.B、6.A、7.B、8.C、9.D、10.C、11.D、12.C、13.B、14.B、15.C二、材料解析题1.(1)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急需广阔的市场和大量的原料;中国面积大且人口多;清政府国力衰弱,内部危机严重。(2)特征:列强通过侵略战争,打败清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通商口岸的分布由广

20、东到东南沿海,在到沿海地区,最后以长江流域为主。(3)影响:通过通商口岸,使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主权不断丧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经济等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抗争,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2.(1)罪行:残酷屠杀中国人民;大肆掠夺中国财物;污辱中国妇女。(2)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认识:反对战争;反击侵略;奋发图强;增强国力等。3.(1)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三次战争都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和列强签订了不平等

21、条约。(2)特征:中国近代史是屡遭列强侵略的屈辱史,列强侵华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1)清政府在如何处理列强对中国各地方的争夺问题上,虽然都主张依赖列强干预以摆脱困境,但在具体做法上意见不一。刘坤一主张联英抗德;张之洞主张在联英同时联合日本;总理衙门则主张联俄抗德。(2)从材料三看,清政府在德国的军事威胁和外交诡诈下,被迫就范,答应德国的要求。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列强在对殖民地国家侵略问题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涉及到自己利益时又是互相争夺的;清政府采取依靠一个列强对付另一个列强,这是完全错误的,最终牺牲的还是中国的主权和利益,这更说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3)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2、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民族危机。三、问答题5.过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原因:列强资本主义发展,迫切需要扩大市场、掠夺原料等;中国的落后和政府的腐败。结果和影响:中国都以失败告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6.政治:英国利用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实际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首都划定专有占领区以为使馆界的特权,还直接操纵官吏的任免和处置

23、,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通过外交来控制中国内政等特权。经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获得赔款2 100万银元,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关税协商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日本在甲午战后获得赔款和赎辽费总计2亿3千万两白银,开长江全流域四口通商及在华投资开设工厂等特权;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榨取中国人民本息合计9亿8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其他:强化对清政府控制,辛丑条约取得了拆毁大沽炮台并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渐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和经济命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1)前提不同:“门户开放”政策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国主权沦丧的情况下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合作时代,中国政府在中外平等交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来的。(2)性质不同:“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更好地向中国倾销商品,进行殖民掠夺提出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潮流的。(3)结果不同:“门户开放”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国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