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8085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第13讲 生物与环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生物与环境备考方向要明了1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如2011重庆卷T4、江苏卷T25等。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如2011全国卷T4,2011安徽卷T6、江苏卷T17等。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2011新课标全国卷T31、全国卷T32、海南卷T28、四川卷T31等。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如2011江苏卷T20、广东卷T28、安徽卷T29等。1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2.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项目“J”型(形)曲线“S”型(形)曲线增长模型种群增长(速)率3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方法步骤随机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求解所有样方种

2、群密度的平均值即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 一段时间后重捕如下公式计算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在实验室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适用范围植物、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土壤或培养基(液)中的微小动物或微生物注意事项必须随机取样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有伤害1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重点(1)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2)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数量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则减少。(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性比率)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首先依据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衰退型:出生率种群密度增长快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种群密度增长慢2.种群“S”型增长曲线分析难点(1)潜伏期(对环境的适应期):个体数量很少,增长速率很慢。(2)快速增长期(对数期

4、):个体数量快速增加,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高。(3)稳定期(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长。种群实际增长速率下降。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停止生长,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到达K值后,仍呈锯齿状波动。3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数原则 易混点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下图,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1(2011皖南十校联考)有关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5、)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高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形),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结构)解析: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答案:B1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征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若分开则双方或至少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无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竞

6、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2群落的结构类型比较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含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状况原因陆生:光照、温度水生:光、温度、O2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镶嵌分布3群落的演替类型类型内容初(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

7、底消灭了的环境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1相近关系的区别 易混点(1)种内斗争与竞争:种内斗争是种内关系,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如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竞争则是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如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混合放养后,大草履虫因竞争食物失败而死亡。(2)竞争与捕食: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和空间等而发生的斗争现象,而且两种生物生活习性越相似,竞争越激烈,如水稻与稗草之间的关系。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的是吃与被吃的关

8、系,例如,狼吃兔,兔吃草。竞争关系的生物某一方可能会由于在竞争中失败而灭绝;捕食关系中生物不会因捕食而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相反,捕食关系中的生物在自然系统中相互依赖而生存。(3)寄生与互利共生:寄生的两者之间关系是: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互利共生的两者关系是:彼此有利,相互依存。(4)寄生与捕食:寄生一般不会消灭掉寄主的生命,而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往往要消灭捕食者的生命。但也有特例,蚜虫吸食植物为寄生,但蝗虫吃植物就是捕食。HIV寄生在人体内,最终使人失去生命。2有关群落结构的问题分析 重点(1)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生物在垂直方

9、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3)高山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4)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2(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解析:草坪和树林属于不同的群落,其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 易混点(1)生产

10、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重点项目区别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能量流动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生物圈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信息传递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无机环境多种途径发生生

11、理或行为的变化(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比较难点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本质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因素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关系都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二者通常成相反的关系 3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

12、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农田生态系统除包含水稻、鸭、害虫、杂草等动植物外,还包括各种微生物及非生物成分。答案:D4(2011嘉兴二模)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为解决嘉兴市区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为_和水中原有有物的化学能。(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3)某化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进一步加

13、重了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_调节。(4)在人工干预下,湿地物种逐渐丰富,这属于群落的_演替。若没有人工干预,该湿地最终将发育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主要是由当地的_决定。(5)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解析:(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2)不同群落占据不同空间,是群落的垂直结构。(3)浮游动物的死亡加剧了污染,而污染又加剧了更多动物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4)湿地物种增加属于次生演替;湿地演替成森林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降水。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垂直(3)正反馈(4)次生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5)- 7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