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5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6、7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8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昆明检测)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解析:C儒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儒家流传时间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
2、现,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这与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不一致,B项错误;从“起源”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产生于不同的诸侯国且代表人数较多,既说明了法家思想是异地而同心,又说明了法家思想是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的,符合时代需求,C项正确;商朝旧贵族被封宋地而非楚地,D 项错误。2.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A.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B.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解析:B材料阐明了礼和法的关系,礼法并举且认为礼是法的前提,是各种条例的总纲,没有礼就没有法,故B项正确,D项错误。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其是战国时期百家
3、思想的集大成者,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3.(2016遵义质检)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治国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这一主张表明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是()A.竭力救济贫困以安抚广大民众B.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治”C.主张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D.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出贤士解析:C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救济贫困安抚民众的理念,A项错误;“德治”是孔子的思想主张,B项错误;材料中的“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治国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表明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治,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兴办太学的相关内容,D项错误。4.(2016沈阳
4、摸底)朱熹曾讽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元气(物质)不灭的思想为佛教的“大轮回”;后来的王夫之指出,恰好是朱熹自己的学说和佛教的唯心主义相一致。这主要反映出()A.宋明对外来文化的抵制B.理学各学派间相互攻击ks5uks5uks5uC.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D.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 解析:D材料反映了宋明理学家的某些思想与佛教的思想主张相一致,反映了理学对佛教思想的吸收,D项正确,佛教思想源自印度,抵制外来文化说法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王夫之不是理学家,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明清之际儒学的具体内容,C项错误。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而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
5、儒以礼杀人。”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A.都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B.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C.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D.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解析:B材料讲述了程朱理学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而A、C、D三项均是从一个方面来说,均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6.(2016哈尔滨质检)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解析:D材料中三者皆对农民土地问题强烈关注,给予小农人性关怀,D项正确。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批判继承,其主张具有复古色彩不符合史实
6、,A项错误;三大思想家强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诸多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经济上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主张,C项错误。7.(2016兰州月考)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上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ks5uks5uks5uA.土地兼并严重 B.对外贸易发达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社会性质的变化解析: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挑战,黄宗羲等人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B、D两项与史实不符;A项不利于商业发展,因此不会导致工商皆本思想出
7、现。8.(2015汕头摸底)汉代九章算术中有“方田”“粟米”“均输”(计算赋税)等章节,其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A.理论性B.实用性C.复杂性D.文学性解析:B理论性、复杂性不符合材料“与农业社会相关”信息,A、C两项错误;九章算术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是为农业服务的,体现的是实用性,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文学性,D项错误。9.“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观察下图,通过“车”字的演变,得出关于汉字演变规律正确的是()A.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C.美观性逐渐突出,实用性逐渐减弱ks5uks5uks5uK
8、S5UD.始终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解析:BA项说法正好相反,故A项错误;“车”的原始文字特别像一辆行进的马车,属于象形文字,具有图画的特征,后来在演变过程中,笔画简化便于书写,实用性逐渐突出,故B项正确,C项错误;现在“车”字已经脱离象形文字的特点,故D项错误。10.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解析:A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二元性的特点:文化世俗化倾向和高雅文化倾向,此外还须注意题干的时间信
9、息:宋元以后。风俗画和文人画符合题干时间,从艺术特征来看,分别是文化世俗化与高雅文化倾向,A项正确;话本和小说在时间上是符合题干的,但都是世俗化倾向,B项排除;汉赋和唐诗都在宋代之前,C项排除;元曲和傩戏都是世俗化倾向的表现,D项排除。11.(2016昆明质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从其创作风格来看,该作品属于()A.先秦时期的民歌B.文采华丽的汉赋C.战国时期的楚辞D.平仄押韵的唐诗解析:A题干中材料为整齐的四言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出自诗经,属于先秦时期的民歌,A项正确。结合楚辞、汉赋和唐诗的特点,可排除B、C、D三项。k
10、s5uks5uKs5u12.(2015濮阳一模)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解析:D戏剧为统治者服务只是材料中一个方面,A项错误;儒道佛逐渐合流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题干中时间不符,B项错误;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只是材料中一个方面,C项错误;戏曲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但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内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
11、,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2分,14题15分,共37分)13.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
12、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
13、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7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所在。(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董仲舒支持中央集权的理论来作答;第二小问依据“积极影响”的设问和材料一中“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反对任何分裂活动”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等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经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寻找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
14、“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可以看出,其对正统思想发出挑战;结合所学李贽的思想来作答。第二小问要考虑到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但还要让世人“知道”李贽的罪行,以防其他人效仿李贽。答案:(1)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8分)(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7分)(3)理
15、由: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反对礼教的虚伪。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7分)14.(2016南昌联考)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生民
16、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ks5uks5uKs5u.Com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颜氏家训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能利用材料,明确史料与史
17、论的关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政治史角度结合对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研究提出史料价值即可,材料中“答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色,将其作为史料即可;经济史角度结合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研究提出史料价值即可,根据材料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所体现出的小农经济特色,将其作为史料即可;思想文化角度结合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研究提出史料价值即可,根据材料中第一段中的“慈、孝、友、恭、义、顺”及最后一段中“仁、义、礼、智、信”和儒家经典等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文化特色,将其作
18、为史料即可。 答案:举例1: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经济史研究资料。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颜氏家训规定:“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从中可以透析当时的家庭收入来源和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透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幅典型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式风光。(15分)举例2: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资料。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极力倡导,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家是微缩的社会,颜氏家训强调人伦道德教育,承袭了儒家孝悌仁义的传统思想。将夫妇、父子、兄弟三亲当作人伦之重,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作为治家的基本法则,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在家族中的实施。颜氏家训以礼论语等儒家经典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这是儒家文化不断向下层社会普及与渗透的结果。(15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