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827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2020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期末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期末综合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乡贤文化:乡村治理的时代选择张雯婧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新乡贤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乡土的守护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农村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以“贤”作为乡贤文化的核心,科学阐释和积极培育

2、当代新乡贤观念。我们所说的“新乡贤”,不局限家世出身、籍贯居所。只要个人在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取得突出业绩,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的人,都可认定为新乡贤。在过去,由于地域信息的封闭性,一个人要在乡里维持地方风习、推动地方公益事业,往往要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宗族势力才行。而在今天,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通信,凭借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名人效应、创意点子,都可以吸引大量资源造福乡里,赢得乡里社区声望。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村官”,活力四射的回乡创业青年,潜心创作的艺术家,还有退休回乡的干部、教师、工人等,只要能服务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起到引导示范作用,不论其身份官职、教育背景、年资阅历,

3、只要有德行有威望,且有热爱乡梓、护佑乡亲的赤子情怀,始终以德为先、敢于担当,就都能成为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这种新观念,摆脱了封建等级制度及与其所伴生的权力依附、人身依附与宗族依附,在平等、民主、法治的环境下,转变形成一股新的乡贤文化力量。重视新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发挥其在促进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功能。乡贤文化植根乡土、贴近乡情,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内在力量。新乡贤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大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将自身的知识阅历、城市资源带回乡村,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同发展的“桥梁”。新乡贤的出现,弥补新农村建设的部分资源不足,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为更

4、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传承优秀的乡贤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乡情为纽带,以新乡贤为模本示范引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耕文明与时俱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正确认识新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发挥新乡贤文化在促进乡村治理中的践行功能。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人才流失、主体弱化、环境复杂化等问题凸显,新乡贤及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强。乡贤文化对于今天的乡村治理仍具有独特的人文道德价值以及经济社会效益,它是倡导文明乡风的精神力量、传承地域文化的方向坐标,在乡村社会矛盾化解中起着“安全阀”的作用。鼓励推动乡贤治村,不是也不能寄希望于把新乡贤打造成为乡村

5、治理唯一的甚至决定性因素,而是要按照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构建一个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乡贤文化”和“新乡贤文化”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乡贤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B新乡贤文化与传统乡贤文化一样具有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C乡贤是指生活在本乡、造福本乡、深受本乡民众爱戴且有影响力的民间精英。D现代社会,只要个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取得突出业绩,都可以成为新乡贤。解析:A项,将乡贤文化直接定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表述有误。C项,“生活在本乡”只是传统乡贤的含义,新乡贤则突破了这

6、一限制。选项中的“乡贤”应该包括传统乡贤和新乡贤,因此错误。D项,依据原文可知,新乡贤除了能力和威望外,“以德为先、敢于担当”的品德要求也是必备因素。表述有误。 2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作者在文章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强调了新乡贤文化的意义和价值。B作者在全文用对比法阐释新乡贤文化和传统乡贤文化的区别,凸显其时代特征。C作者运用比喻论证如“助推器”“桥梁”“安全阀”,使说理更加形象明白。D文章在阐明新乡贤文化的内涵之后,从引领和践行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和价值。解析:只有第二段用对比方法阐释了新乡贤文化和传统乡贤文化的区别,“全文”二字扩大了范围。 3根据

7、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过去因为交通通讯不便,乡贤需要定居本地才能起到维持地方风习等作用。B传统乡贤文化有强烈的等级和依附色彩,这与民主、平等的现代观念冲突。C城市化使乡村和城市间出现了裂痕,出身乡村的新乡贤可以弥合这种裂痕。D新乡贤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因素。解析: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裂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第三段在论及新乡贤在这方面的作用时用语非常谨慎,如“促进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功能”“弥补了新农村建设的部分资源不足”“有利于农耕文明与时俱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等。“弥合”在程度上使用不当。(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

8、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在对全国100多万份调查问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后,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本次调研显示出,当前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程度,令人触目惊心。报告披露,超过七成的人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多达81%的人收到过对方知道自己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53%的人因网页搜索、浏览后泄露个人信息,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在租房、购房、购车、考试和升学等个人信息泄露后,受到营销骚扰或诈骗的高达36%。两成人曾受到电信诈骗恐吓。报告显示,有26%的人每天收到2个以上的垃圾短信。20%的人每天收到两个以上的骚扰电话。即便最少的数据比例,即“个人隐私信息被

9、网站公布”“购买机票后收到航班异常的电话或短信诈骗信息”也达9%。60%的人不知如何维权。报告显示,有高达55%的人将证件复印给相关机构时,从不注明用途;47%的人经常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直接扔掉而不加处理;超过27%的人在停用、注销手机号的时候,甚至不去银行、支付宝、网站等变更绑定的手机号。在被问到发现个人信息泄露会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时,71%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掐断电话或不予理睬,选择拉黑及拒接的比例为63%;仅有20%的参与调研者选择了举报、投诉、报警等积极的应对措施。量刑过轻震慑力有限。报告认为,尽管目前我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存在诸多法律规定,但基本都分散在效力层次不一的各种法律法规乃至

10、规范性文件中。因此建议,应尽快通过一部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能对相应的法律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整合。(摘编自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六成人不知维权)材料二:(资料来源于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材料三:记者从四川省公安厅了解到,从2017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这部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打击公民个人信息数据被非法获取、泄露或者非法使用的犯罪行为。在网络安全法施行前夕,华西都市报一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相关人士。总队相关人士介绍,网络安全法是一部基础性法律,而在之前

11、,这方面的规范都是一些规章制度,上升为法律后,就为更好地开展网络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网络安全法正式通过后,针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最高法、最高检做出了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义,除了姓名、身份证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还有行踪轨迹等也纳入这一范畴。司法解释明确,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不仅是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违法,房产中介之间交换公民个人信息也已经构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对于刑法相关规定中“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司法解释明确规定

12、了入罪10种情形,包括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500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前两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5 000条以上的;违法所得5 000元以上等。四川警方为严厉打击网络攻击违法犯罪行为,2017年组织开展了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截至2017年5月31日,收集挖掘教授黑客技术、提供黑客工具类线索521条;收集挖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线索485条;抓获行业“内鬼”18人。同时清理相关违法有害信息1.

13、2万余条、关停网站栏目5家、封停即时通讯号码1 800余个,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摘编自网络安全法来了贩卖五十条个人信息可入罪)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数据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骚扰程度,与所在地经济发展程度基本成正比。B从参与调查人群对电信骚扰的反馈情况来看,收到最少骚扰电话与最少垃圾短信的地区一致。C调查数据显示,在明确自身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并面临侵害时,相当一部分人不清楚维权的方式。D相当一部分参与调研者维权意识不强,因个人利益未受损、程序烦琐、成本高昂而放弃维权。解析:从图1可看出“收到最少骚扰电话与最少垃圾短信的地区”不一致。5下列对材

14、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证件复印注明用途、处理好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和手机号变更后的相关事宜,信息就不会泄露。B至今,我国针对个人信息保护仍然存在量刑过轻震慑力有限、没有统一的较全面的法规的问题。C网络安全法只用于打击公民的个人信息数据被非法获取、泄露或者非法使用的犯罪行为。D未经他人合法授权,无论以哪种途径获取或发布他人的行踪轨迹,均违反了网络安全法。解析:A项,说法绝对;B项,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有网络安全法;C项,“只用于打击”错,原文为“其中重要的一方面”。6针对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这一现状,应采取哪些措施?请根据材料,从公民个人、信息使用者、政府相关部

15、门三个方面简要概括。(6分)答:公民个人,要清楚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树立和增强维权意识并加强防范。信息使用者,必须依法获取、使用与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政府相关部门,完善法律、加强宣传,简化维权程序,降低维权成本,加大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力度。(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拒绝骆驼我回去的时候,父亲正在老家的院坝里发呆。几根倾斜的柱子,让人不敢多看。见我回来,父亲突然来了精神。但这样的神色仅在父亲脸上存留了几秒,便逝去了。我理解父亲的苦处,祖辈留下的老房子,在父亲眼里,该是何等的重要啊。不是为了守它,父亲或许早就随我们进城了。多年来,父亲都以看守祖

16、辈留下来的老房子为由,单独在老家生活。这次,我在心里暗喜,或许就是个绝好的机会吧。父亲说,我找你三表叔看过了,这房子还可以修好。我心里一惊!三表叔在老家有点名气,全村大部分旧房子都是他带领人修建的,他的话,父亲会信的。我看了看父亲,没作言语。我说,我先去转转。逃过父亲的视线后,我转而朝三表叔的家走去。我必须尽力说服他,让他阻止父亲再修整旧房。不然,父亲余下的时光,还将在老家度过。没想到,曾经受过我的无数恩惠的三表叔,居然拒绝了我!三表叔说,没办法啊,侄子,你爹那脾气,没办法啊。回去之后,父亲说,我准备今天开始修整房子了。你帮我做做下手吧。说完,父亲便开始在院坝边调泥巴了,父亲的身板大不如以前了

17、,他每和一下泥,都能看出力不从心。我颓然地坐在了老家的院坝边。回想起来,我已经20多年没做过农村的体力活了,看到这些心里就发怵。我走到房屋拐角处拿出手机,给在老家镇上当领导的同学打电话搬救兵。同学告诉我,我们家是前几天定下的重灾户,志愿者下午就可以到。没想到,当父亲知道我搬救兵的事后,突然大怒。他说,你不愿意修就算了,还去搬救兵,你这不是给政府添乱吗?!昨天,你那个镇长同学已经派人来过了,我没有答应。就这么大点儿事,还搬救兵?像青川那些重灾区的人,不是要去天上搬救兵?亏你这么多年在外面跑,遇事咋就不晓得个轻重缓急?说完,父亲又开始忙活了。我独自无语。我想,等下午人到了,父亲也就不会拒绝了。下午

18、,同学带着几个人,还带来了方便面、被褥等救灾物资。父亲看见他们,脸唰的一下就白了,少顷,又满脸通红。父亲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头埋得很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手足无措。父亲将大家让座到院坝的街沿上,回屋去取出了一包皱巴巴的香烟,给大家散了。而后爬上园子里的苹果树,采摘了一篮早熟的苹果。没想到,父亲此时的身手,会那样敏捷!我在心里长长地舒了口气!就是像你想到的那样,父亲拒绝了所有人,拒绝了所有救灾物资。我满面愧疚地向大家道歉,同学说,你父亲,我们理解,多年前,他就是全市的优秀共产党员,这样的大事面前,他这样的老干部高风亮节,也属正常!你可能不知道吧,就在“512”的第二天,你父亲就向灾区捐款1 30

19、0多元,还强行要当志愿者,我们没办法啊,他吃住在现场,20多天啊。他肩上和手上的伤,就是救灾时弄的。我感到了一阵眩晕!每次,父亲在电话里都说,他在老家干这干那,一切都好我默默地来到父亲身边,问,你的伤,好些了吗?父亲愣了一下,说,知道了啊?没关系的,早就好了。我说,这么大的事,你该告诉我们啊!父亲说,自己身上的肉,还不清楚吗?几天就好了!我回屋取了把锄头,默默地与父亲一起和泥。父亲长时间地盯着我,抬头看时,他满面微笑,我还看见,有泪从他的脸颊滑过。回到成都的第二天,父亲打来电话,问我还累不累。他说,我是共产党员,国家干部,国难当头,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问心无愧!短时的沉默后,父亲说,你给你的同

20、学镇长说说,不是我们这些退休老汉不给他面子,救灾物资要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不要搞平均主义。他给我们家评了,还不是看你的面子?我说,嗯。父亲又说,还有,我老了,有些话还得给你先说说,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我们罗家祖祖辈辈,就没有一人吃过国家救济,再大的灾难,都是尽力自救,只要挺过去,一切都会好的!我长时的无言。(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6期)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我”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人,在文中起到了穿针引线、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B“三表叔”以修缮旧房为生,所以他不顾“我”的劝阻,答应“我”父亲帮忙修理“我”家的老房子。

21、C镇长把“我”家定为重灾户,并与志愿者去送救灾物资,既是对灾区百姓的关心,也是出于同学情谊。D小说综合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手法,抓住细节,突出个性,使人物形象逼真、感人。解析:曲解文意。据“三表叔”自己解释,之所以答应帮“我”父亲修缮老房子,主要是拗不过“我”父亲的执着。8“父亲”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父亲”拒绝当重灾户,希望把救灾物资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助人为乐,关爱灾民。“父亲”在汶川大地震后主动当志愿者,并向灾区捐款献爱心。自尊自强,严于律己。“父亲”时时以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责;镇长带人送救灾物资到家慰问时

22、,“父亲”也一一谢绝。重情恋旧,恪守祖训。“父亲”不愿进城过好日子,而愿意在老家守着老屋陪乡亲们度过余生。“父亲”遵守祖训,决不吃国家救济,而是在灾难面前尽力自救。(大意如此,言之成理,任意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9小说以“拒绝”为题,有何意蕴?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指曾受过“我”无数恩惠的三表叔拒绝“我”阻止“我父亲”修整破损的老房子的请求,侧面衬托“父亲”的形象;指“父亲”拒绝当重灾户,谢绝志愿者们送来的所有救灾物资,正面表现“父亲”的性格;以点带面,突出主题,形象地表现优秀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热情歌颂他们的高风亮节。(大意如此即可。每点2分,共6分)二、古代诗文

23、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萧渊藻,字靖艺,少立名行,志操清洁。齐永元初,释褐著作佐郎。天监元年,封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出为益州刺史。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藻年未弱冠,集僚佐议,欲自击之。或陈不可,藻大怒,斩于阶侧。乃乘平肩舆,巡行贼垒。贼弓乱射,矢下如雨,从者举楯御箭,又命除之,由是人心大安。贼乃夜遁,藻命骑追之,斩首数千级,遂平之。进号信威将军,征为太子中庶子。藻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辞,尤好古体,自非公宴,未尝妄有所为,纵有小文,成辄弃本。六年,为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北伐涡阳,辄班师,为有

24、司所奏,免官削爵土。大通元年,迁侍中、中护军。时涡阳始降,乃以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镇于涡阳。高祖每叹曰:“子弟并如迦叶,吾复何忧。”迦叶,藻小名也。入为安左将军、尚书左仆射,藻固辞不就,诏不许。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常以爵禄太过,每思屏退,门庭闲寂,宾客罕通,太宗尤敬爱之。恒布衣蒲席,不食鲜禽,非在公庭,不听音乐。高祖每以此称之。侯景乱,藻遣长子彧率兵入援。据京口,藻因感气疾,不自疗。或劝奔江北,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因不食累日。太清三年,薨,时年六十七。梁书列传卷二十三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25、是(3分)(D)A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B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C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D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解析:藻曰:“吾国之台铉,位任特隆,既不能诛剪逆贼,正当同死朝廷,安能投身异类,欲保余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释褐:亦称“解褐”,始任官职,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古

26、代国君、士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C平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起初作为山行的工具,后走平路也以之为代步工具。D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解析:“古代国君、士大夫”错,应为“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萧渊藻智勇双全,置安危于不顾。在焦僧护发动叛乱时,他力排众议,到自己军营里巡视督战,最终稳定了军心,平定了叛乱。B萧渊藻谦逊退让,不求闻达显名。他擅长作文赋,尤其爱好古体诗,平时不曾妄有所为,即使有小文章,一旦写成就会扔掉底稿。C萧渊藻身居高位,经常自我反省。他经常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爵位太高俸禄太多,就想

27、隐退,与宾客们也少有往来。此举深得太宗敬重喜爱。D萧渊藻尽忠报国,誓言掷地有声。“侯景之乱”发生后,他镇守京口染疾,也不去治疗,有人劝他投降,为此,他几天没有吃饭。解析:到乱贼占据的营垒外巡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州民焦僧护聚众数万,据郫、繁作乱。(5分)译文:当时国家刚刚建立,边境还不安定,益州人焦僧护聚集了几万人,占据郫、繁二县后叛乱。(“草创”“边徼”“据”“作乱”各1分,大意1分)(2)藻独处一室,床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则。(5分)译文:萧渊藻独自一人住一间屋子,他的坐具上有膝盖磨出的痕迹,宗室子弟、官绅士大夫,没有一人不把他

28、当作楷模。(“床”“膝痕”“衣冠”“楷则”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萧渊藻,字靖艺,年少时树立了好的名声和形象,志向操守清雅高洁。齐永元初年,他入仕任著作佐郎。天监元年,(萧渊藻)被封为西昌县侯,食邑五百户。出任益州刺史。当时国家刚刚建立,边境还不安定,益州人焦僧护聚集了几万人,占据郫、繁二县后叛乱。萧渊藻此时还不到二十岁,他召集幕僚佐史商议,想要亲自出击焦僧护。有人认为不可以这样,萧渊藻大怒,将那个人杀死在台阶旁边。于是萧渊藻乘坐平肩车,到乱贼占据的营垒外巡视。乱贼弓箭乱射,箭矢如雨般射向萧渊藻,跟随的士兵举起盾牌为他挡住射来的箭矢,(萧渊藻)又命令除去(盾牌),于是,人心安定。乱贼就在夜

29、里悄悄溜走了,萧渊藻命令骑兵追杀乱贼,斩杀了数千人,于是平定了乱军。萧渊藻进封号为信威将军,被召为太子中庶子。萧渊藻性格谦逊退让,不求闻达。他擅长作文赋 ,尤其喜好古体诗,但除非是在公宴上(作诗文),平时不曾妄有所为,即使有了小文章,一旦作成就扔掉底稿。六年,任军师将军,与西丰侯正德一起北伐涡阳,很快就班师回京,被有关官员奏本,免去了他的官职,削减他的爵土。大通元年,迁任侍中、中护军。当时涡阳刚刚投降,就任命萧渊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在涡阳镇守。高祖经常赞叹说:“子弟们如果都能像迦叶一样,我还有什么忧虑呢。” 迦叶是萧渊藻的小名。萧渊藻又被召入任安左将军、尚书左仆射,萧渊藻坚决辞让

30、,不肯接受任命,皇帝命令不许他辞让。萧渊藻独自一人住一间屋子,他的坐具上有膝盖磨出的痕迹,宗室子弟、官绅士大夫,没有一人不把他当作楷模。他经常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爵位太高、俸禄太多,就想隐退,因此门内庭中空闲寂寞,与宾客们也很少来往,太宗(萧纲)因此特别敬重喜爱萧渊藻。(萧渊藻)常年穿布衣、垫蒲席,不吃鲜鱼活禽,如果不是在公众场所,就不听音乐。高祖常因此而称赞他。侯景之乱发生后,萧渊藻派自己的长子萧彧率领兵士进入京城增援。占据京口时,萧渊藻染上流行病,他自己不作治疗。有人劝他投奔江北,萧渊藻说:“我是国家的重臣,地位特别重要,既然不能诛杀剪除逆贼,那么应当与朝廷同死生,怎么能卖身投靠异族人,而求保

31、全自己的性命呢。”于是,他好几天不吃东西。太清三年,萧渊藻去世,终年六十七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王维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注 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井陉: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首联以“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情缘起,“柳”字暗点特定场景,言简意赅。B颔联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点出了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

32、星”呼应。C颈联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意思是无论是辞凤阙还是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D诗歌前两联重在表现赵都督的耿耿忠心,后两联重在描写其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解析:D项,应为诗歌前两联重在描写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重在表现他的耿耿忠心。15诗歌的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尾联的意思是哪里肯学那些书生之辈,终老窗前死啃一经。既表达诗人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也借此表达对赵都督的赞扬之情。解析:答题时先答出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情感。“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表达诗人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

33、衷以及对赵都督的赞扬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2)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自己尽管在吃穿方面比不上别人,但却因内心愉悦而浑然不觉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

34、寻找捷径“躺着把钱挣了”,只能是痴人说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察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急功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上了别人设下的圈套。如果要给如今大学生的“常识缺乏症”找原因,互联网的影响是怎么也绕不开的。当前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他们几乎从小开始接触互联网学习、娱乐、沟通、搜索、求助等等,(),所以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惯性,自然就和互联网绑在了一起。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

35、取知识、实现交流、传递信息,延长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但不可否认,网上知识一般都是碎片化的,很难提升人的思考水平和思辨能力,且长期接触容易滋生思考惰性,陷于肤浅、习惯轻信;网络交流也多是浅层次、与现实脱节的,缺少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相处等带来的情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此外,网上各种一夜暴富、耸人听闻的事件和观点,也容易对那些急于改变自身命运的大学生形成误导,助长浮躁风气。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二段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B)A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B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

36、穆朗玛峰。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D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解析:文中的破折号表示后面部分是解释说明。A项表示话题的转变。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B项表示解释说明,对上文进行补充。与原文用法一致。C项表示声音的延长。D项表示插说。插说部分是句子的特殊成分,它是句子整体的一部分,但不同别的成分发生结构上的关系,是独立成分,位置也比较灵活。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在虚拟的网上似乎都能解决B似乎都在虚拟的网上解决 C几乎都在虚拟的网上解决 D几乎都在网上的虚拟能解决解析:几乎,指大概,差不多;

37、似乎,大多数情况下为副词,表示揣测,有仿佛、好像、不确定的意思。补写句子应写出当前的大学生和网络联系密切,许多生活需求差不多都在网上解决,因此选“几乎”一词,排除A、B项。D项表达的意思是“在虚拟都能解决”,括号前后的内容表达的是大学生与网络的密切性,没有说虚拟,所以“虚拟”应该修饰“网络”,而不是“网络”修饰“虚拟”。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A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实现交流、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延长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B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实现交流,延长了学习的时间和拓宽了空间边界。 C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传递信息、获

38、取知识、实现交流,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延长了空间边界。 D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实现交流,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解析:原句中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获取知识、实现交流、传递信息”语序不当,应是先“获取知识”“传递信息”,然后才能“实现交流”;第二处是“延长时间和空间边界”搭配不当,应该是“延长时间”“拓宽空间边界”。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进入春季后,天气日渐转暖,人们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脑涨,这种现象叫春困。冬天,人体受到低温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_,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

39、,以减少热量的散发,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_,人体毛孔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耗氧量不断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加上温暖气温的刺激,会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_。答案:血液流动相对缓慢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就会困倦思睡解析:语段主要讲春困的原因。文中冬天与春季形成前后对照关系,处,后文有“人体毛孔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再结合前句“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可知,横线处应填写“血液流动相对缓慢”之类的语句。与此道理相同,处与前文信息“低温”相对应,自然应填写“随着气温的升高”之类的语句。处,“因而”提示此处应填写表示结果的句子,与首句“春困”相呼应,可填写“人

40、们就会困倦思睡”之类的语句。21请根据下面新闻报道内容,拟定新闻标题与导语。标题在15字内,导语在65字内。(5分)美国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当天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说:“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实现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祝贺!”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相关新闻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第一时间对“嫦娥四号”成功落月表示祝贺。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对新华社记者说,“嫦娥四号”成功落月是中国取得的一项重大航天探索成就,确保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技术非常复杂,此前任何国家都未能使其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

41、陆,“中国这一成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轰动效应”。背景链接: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标题:美俄航天专家点赞(或盛赞、祝贺等)“嫦娥四号”导语: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1月3日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传回第一张月背影像图。对此,美国和俄罗斯航天专家纷纷表示祝贺并盛赞这一人类壮举。解析:该新闻中,事件的主体对象是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重点内容是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传回第一张月背影像图;时间是1月3日;影响是美国和俄罗斯航天专家分别对中国表示祝贺,高度称赞这是人类

42、的又一次壮举。因题干中有导语字数的限制,65字以内,因此可对总结出来的新闻要点组接时再进行压缩。一定要保证语句通顺,要素齐全,字数符合要求。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19世纪7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

43、。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任务明确。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不同时期广大青年出国留学、立志回国、报效祖国等一系列人生轨迹。材料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一方面反映出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现实,另一方面揭示出个人成长与国家强盛、民族富强之间的深刻关联。要求中说“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

44、之先的社会力量”,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谈自己的“感触和思考”,提示考生应从青年成长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来思考。从青年在不同时代回国的情况来看,19世纪70年代他们是“被召回国”,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他们是历尽千辛万苦回国建设祖国,现在是形成“归国潮”,这一过程既表现了青年的立志报国的觉悟、决心和毅力,同时也能表明祖国日益强大离不开广大青年学生的付出,又表现出祖国的日益强大带来了无尽的感召力。据此可以写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青年的关系。从青年自身来看,他们面对着不同的境遇,做出了努力,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出不同的作用,表现出一种向上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与毅力。据此可以写青年人应努力奋斗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等。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可以结合古今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让文章更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立意参考: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离不开青年人的付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人要勇于担当,为民族复兴而奋斗;青年人要志存高远,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