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马家砭中学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导学稿__教师用.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7786 上传时间:2025-10-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马家砭中学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导学稿__教师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马家砭中学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2课时导学稿__教师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家砭中学导学稿科 目语文课题观潮周密 (2)授 课 时 间2019-12-17设计人李永刚课型新授班 级八( )姓 名学 习目 标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3、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寄语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宋)陈师道十七日观潮一、自主先学1、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观潮四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段: 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 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 第三段: 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 写观潮人数之多。 2、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原文填空。(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

2、是: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二、课堂探究1、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 作者是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来写的。作者先由远及近写潮来之状,运用比喻,写出潮水涌动的雄伟壮阔,然后写演兵之威,这是文章最精彩之笔。作者生动的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先把读者

3、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上,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南宋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作者又写弄潮儿高超的弄潮之技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勇猛;“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间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2、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作者在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又写了“校阅水

4、军”和“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亲临现场,使中心更加突出。3、文章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仅如银线”“玉城雪岭”从“形”、“色”两方面写;“大声如雷霆”从“声”这一方面写;“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从“势”这一方面写。4、文章第二段中写“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中“如履平地”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是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水兵作战技艺之娴熟,这时水兵们不是在平地上,而是在波涛汹涌的潮水上,更显艺高人胆大。5、第三

5、段“吴儿”手持十幅大彩旗的作用是仅仅为了好看吗?吴儿以弄潮时“旗尾略不沾湿”来证明自己泅水本领之高超。6、文章题目是“观潮”,结尾一段却写“人”,是否多余?为什么?不多余,是用侧面描写衬托前文的海潮之盛,水兵演习与弄潮儿弄潮之精彩。正侧面结合,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你还有哪些疑问?四、检测巩固阅读下段,回答问题。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 ”者是也。1、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引用的诗句,并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2、从选段来看,作者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比喻、夸张, 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表现出来。 3、选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4、这个段落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突出了潮水雄伟壮观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