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学习目标1.结合“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2.结合“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危害,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3.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
2、就和外交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自己建设 的一次成功探索。(2)大会宣布:我国 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2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1)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
3、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 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 。(2)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 开展起来。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1)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 。(2)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 。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 。4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重要成果(1)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 ”的方针。(2)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4、调整很快取得重要成果。(3)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 ”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自主探究:观察下图,图片反映出当时的经济建设存在怎样的问题?原因有哪些?提示:问题:片面强调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发展,造成农业总产值的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知识点二“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20世纪60年代中期, 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强调“ ”,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起来后,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
5、动“ ”和“踢开党委闹革命”。(3)1967年年初,“全国夺权”的“ ”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2“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1)1969年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 ”运动。(2)1970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 的事件发生。这个事件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3周恩来、邓小平先后领导整顿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批判 ,使各
6、项工作出现转机,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这次整顿实际上是后来 的预演。4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1)江青等人极力反对周恩来、邓小平领导的整顿,使 再度恶化,人民群众对“ ”的抵制、抗争进一步发展。(2)1976年,毛泽东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 的阴谋活动。(3)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自主探究:从“文化大革命”看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材料一全国掀起了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高潮。中央文革小组煽动造反派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各级党政领导机关,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各级人民群众团体,这些机关的工作陷于
7、瘫痪状态。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领导干部以及一些群众被扣上“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帽子而遭到批斗、抄家和监禁。整个社会不断陷于动乱之中。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说:“只有认真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现象:国家机关处于瘫痪状态,干部群众个人权利无法保障。说明: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根据材料二回答“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建设敲响了怎样的警钟。提示:必须建设高度民
8、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和法制教育。知识点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际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1)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 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大规模的 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3)中国成功地爆炸了 、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2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1)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 ,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2)教育事业
9、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3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 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2)“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 、解放军好战士 ,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3)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 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4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1)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的一切合法权利。(2)1972年,中美关系 ,中日正式建交。我国外交成就极大
10、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自主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材料一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材料二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美国从敌视中国转
11、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原因:应对苏联的威胁。影响: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打开外交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自主检测1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据此可知,该会议指的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解析:由材料中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可知,这次会议应是1956年召
12、开的中共八大,故B项正确。答案:B2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A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国民经济停滞 D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解析:19571965年是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探索的时期,是在探索中前进,有失误,也有成绩,A项正确;B项是在19491952年底,C项是在“文革”期间,D项是在1978年之后,B、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答案:A3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解析:“
13、社社亩产万斤粮”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是违背客观实际的,因此这一时期应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现象严重,B项正确;亩产万斤在当时根本做不到,A项错误;这是严重与事实不符的,不可能是科技进步造成的,C项错误;D项没有理解此时期的真实状况是“浮夸风”,排除。答案:B4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A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B国家政治决定婚姻C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D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家政治决定婚姻,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意识形态制约人们
14、的生活,故C项错误;据材料“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可知个人崇拜已影响人们的生活,故D项正确。答案:D5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纠正“左”的错误 B坚持八大路线C“大跃进”的推动 D贯彻“八字”方针解析:19591961年,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
15、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这三次经济复苏回升都是因为纠正“左”的错误。故选A项。答案:A6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解析:材料“1971年10月25日”“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正确;A、C两项是1972年;D项是1954年。答案:B7毛泽东说:“两霸,我
16、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两人话题的核心是指 ()A中苏建立同盟关系 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美关系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根据“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可以推断应指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根据“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可见其突出与大国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可以判断主要得益于中美关系缓和,故C项正确;日本不是资本主义的头号霸主,故D项错误。答案:C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
17、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材料二农村人
18、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解析:第(1)问,考查“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分析依据:“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五年计划、“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第(2)问,考查人民公社、“大跃进”等知识点,题干反映了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的目标,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其原因则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析,以及“左”的影响和自然灾害,恶劣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中苏关系恶化。第(3)问,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正确的探索,而材料二则是错误的探索,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和吸取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建设就取得硕果,而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规律,未能处理好农、轻、重的关系,经济建设就遭到巨大损失。答案:(1)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尤为突出。(2)没有。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左”倾错误的扩大;农业生产并没有得到实际重视;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3)应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