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 宋明理学班级_ 姓名_【学习目标】 宋明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特征,各个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学习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学习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课前预习】:一、三教合一1. _时期,儒学吸收_、_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2隋朝,儒学家提出_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_为主,调和并吸收_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_的政策,即_,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二 程朱理学1.理学含义:融合_来解释儒家义理,以_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代表人物和观点:北宋的_。观点:核心思想:_是万物本原,
2、主张_; 伦理观:把_和_直接联系起来; 认识论:提出_。南宋的朱熹。观点:天理就是_;强调“_”;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_。著作:_,成为科举教科书。3、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_,南宋以后成为_,有力维护了_。三、 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把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_,认为_。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_。认为_就可得到天理。2. 明朝中期以后,_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集大成者。主要观点:宣扬_,认识论上提出_和_的学说,影响:对明朝以后的中国社会_产生深远影响。【合作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核心思想。2、通过以下材料评价宋明理学的可取之处和消极影响材料一 “先天下之
3、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材料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材料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材料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材料六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材料八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重男轻女;轻视个体自由)三从四德:“三从” 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重男轻女)“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重礼轻法)戴震 (清)3、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内容影响
4、异对理的具体认识达到理的途径【巩固练习】1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魏晋玄学()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2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3唐到北宋,养老院基本上由政府
5、筹建。宋金对峙后期,金国汉人刘厢遣散家中奴婢,拿出全部财产建“孤老院”。此后,宗祠集资的民间养老院在宋金多地兴起。民间养老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等级观念的淡泊 B儒学复兴的影响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政府强制的结果4“从唐末到北宋五子再到南宋,儒学终于消化了佛道两个思想体系,对儒家经典做出了创造性的新理解”。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新理解”的是() 理即天道 心即理也 经世致用 格物致知A B C D5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人国家祭
6、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A孔子祭祀规格不断提高 B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C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D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6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7“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之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 )A内心反省 B考察事物 C消灭私欲D遵守三纲五常8南宋朱熹认为“礼”是伦理纲常的集中体现,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作了相当全面、细致
7、的规定,并且为“建祠堂”、“祭祖先”等旨在巩固伦理纲常的宗族活动制定了行为规范。同时,他还专从儿童教育方面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这反映出朱熹()A注重儒家伦理世俗化、普及化 B坚持三纲五常与封建统治结合C维护宣扬周代以来的礼乐纲常 D高度重视宗族和儿童教育工作9“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10朱熹在白鹿书院揭
8、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C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D为学的目标是写出华丽的词章11明代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致良知”是其心学主旨,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即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致良知”的途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行优于知12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A董仲舒B
9、朱熹C王阳明D李贽13列出本课知识提纲。(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和隋唐时期佛教与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之源;(2)积极的方面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强调通过自身的道德完善达到理想的人格建树,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有其积极的一面;(2分)最消极的方面为了维系专制统治,而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望,妨碍了人的潜能作用的发挥。(参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内容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影响都压制、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异对理的具体认识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
10、,达到理的途径格物致知克服私欲,内心反省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一种什么现象?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出现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局面。原因: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荡不安,佛、道教广泛传播,儒学思想不能解决当时出现的社会问题,因而三种思想互相渗透,三教合一。影响:为宋代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材料二体现了朱熹的什么思想?体现了朱熹的理学思想,主要指理学在社会伦理道德思想方面,即三纲五常,以此规范人们的道德规范。(3)材料三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唯心主义观点;“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4)理学塑造
11、了中华民族哪些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不少于3个)发奋立志、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等。【基础金题】1A古代妇女的“贞节牌坊”是典型扼杀人欲的历史证据,用以证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片面强调理、义,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与(社会进步)人本精神背道而驰。 2C 陆九渊提出“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所以选C。3B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都是儒学的发展,两者在本质上一致,主要区别在于求理的方法。4C 理学是儒学在宋代新的发展,融合了儒、佛、道三家内容,是当时主要思想。文天祥就义正是南宋末年。故选C。 5C 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能力提升】6A 三教图是清朝丁云鹏的作品,反映了自唐宋以来“三教合一”的潮流,文化艺术反映社会现实。7B 理学的核心即是“理”,所谓“理”,体现在社会上即儒家的“伦理道德”。8B 朱熹认为求理的途径是“格物”也就是考察事物。9D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10C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因而C项不符合宋明理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