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692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东汉豪强地主庄园内纳宾客附徒,兴办教育,经营各种经济事业,豢养军队,甚至通过舆论,控制地方政权。田庄A. 是王国问题的延续B. 国家培养人才C. 利于维护君主专制D. 不利于地方有效管理【答案】D【解析】东汉豪强地主利用庄园不仅控制地方经济、军事还控制地方政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明显不利于中央对于地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王国属于分封制下诸侯,地主不属于诸侯,权力也较小,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庄园的教育管理,并不能说明是国家培养的人才,故B项错误;庄园属于地方势力,

2、与君主专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2.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这些改革A. 实践了儒家“仁政”思想B.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确立C. 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式D. 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产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仁政”思想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A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最早由战国时期的商鞅提出并确立,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B错误。“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说明了春秋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变革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成,C正确。铁犁牛耕技术的产生推动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D项颠倒了二者的因果关系,排除D。

3、点睛: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改革的影响。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均田分力”、“与民分货”。“均田分力”就是把土地公开折算后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管仲提出在发展耕织和工商业时必须“与民分货”,即让人民分享一点生产成果和经济收益。农民分户耕种和分享经济效益的做法,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成。3.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A. 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 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 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社稷是指国家与山河,材料中的“稷”是谷神,这说明古代的最高统治者非常的

4、重视农业生产,小农经济需要中央集权的保护与支持,小农经济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B项正确。A项明显错误,CD两项是无关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为立国之本4.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迮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等。下面对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A. 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B. 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C. 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D. 家禽饲养,自成体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肖纪年(月、日、时)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的里程碑,对研究掌握自然科学规律,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伏羲八卦的演化进程中,十二生

5、肖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归类五行,和八卦四象组成一体,由天干地支(配生肖)组成的纪年(农历),积累应证的自然变化规律,在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靠天饭的漫长年代里,什么年干旱、什么年雨水多,农民参照这些规律,什么年适宜种什么庄稼。至今,在一些地方还流传着“羊马年,广收田”,“就怕鸡猴饿狗年”的谚语。因此其有利于安排农时,发展生产 。A说法过于笼统,BD说法错误,畜牧业是作为农业的辅助而非是农业的基础,也没有自成体系。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5.苏轼诗云:“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诗句反映出当时A. 在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B. 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C. 政

6、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D. 商品经济的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来看,说明当时进入市场进行交换的商品种类较多,市场上商品丰富,因此诗句反映出两宋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故答案为D项。会馆的出现是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政策的变化,排除B项;北宋时期商品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排除C项。6.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 主人公出身低微B. 个人情感历经曲

7、折和磨难C. 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的夹缝中生存D. 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歌曲反映了以印染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开始就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在夹缝中生存,所以选C考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产生特点7.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由此可以看出A. 争尝异味乃国人之普遍心理B. 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C. 反映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D. 不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8、【答案】C【解析】根据“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说明资本家并不是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所以C项正确,BD两项表述错误;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8.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它是A. 唐代飞钱B. 四川交子C. 山西日升昌D. 民国洋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教材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一节所学内容可知,山西“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私人金融机构,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以“汇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因此C选项

9、正确;A、B、D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教材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一节相关所学内容即可得出答案。9.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大门的武器是A. 坚船利炮B. 洋纱洋布C. 自由平等观念D. 欧洲风俗习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特别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武器”,可以理解为途径和工具。自由平等的观念和欧洲风俗习惯应该是传播的内容,而不是“武器”,排除CD。“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主要侧重的应该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排除A。从题中“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

10、可知,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品逐渐输入中国,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中国的棉纺织业,家庭手工业破产,妇女从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故答案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自然经济的解体【名师点睛】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表现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即:纺与织分开,织与耕分开。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这也在客观上促

11、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10.18431852年,英商不得不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销售棉纺织品。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 中国近代机器棉纺业的发展B. 供过于求,超过国人购买力C. 自然经济对英货的顽强抵抗D. 英国棉纺织品的质量低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英货有很强的抵抗作用,故项正确。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A项错误。B属于材料中的现象,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以判断,英国棉纺织业在当时主要采用机器生产,质量不一定低劣,同时这也不是根本原因,故

12、D项错误。11.央视3套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A. 在希望的田野上B. 我是公社小社员C. 走进新时代D. 春天的故事【答案】B【解析】我是公社小社员反映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时间上不属于歌声飘过30年,而其他三个选项在时间上均属于歌声飘过30年,所以本题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2.建国初期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A. 经济政策深受苏联影响B. 经济建设

13、出现浮夸风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D. 工农业比重逐渐失衡【答案】A【解析】“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反映了工业的迅速增长,是属于一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是深受苏联影响的,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尚未出现浮夸风,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是改革开放之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中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工农业比重逐渐失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建国初期、工业的迅速增长”等字眼可以判断出是一五计划期间。13.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和平转变的

14、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 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可知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是发展生产力,排除。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14.据统计,19

15、61年7月1日到1962年6月30日.我国共进口粮食117亿斤。同期,征购粮食减少了158亿斤。上述做法旨在A. 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B. 纠正“大跃进”的弊端C.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D. 缓解国内的经济困难【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正是我国农村经济困难时期,为了解决国内粮食短缺和缓解农民负担,实行减少粮食征购和大量进口粮食的政策,D项正确。当时国家缩减了工业化建设规模,排除A。题干的做法是解决“大跃进”所导致的经济困难,并不是纠正其弊端,排除B。题干做法虽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15.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

16、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该报A. 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B. 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C. 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喉舌D. 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答案】A【解析】根据“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可知该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A项正确;该报没有体现西方文化侵略的内容,故B项错误;该报纸不是介绍政府政策内容的,故C项错误;该报不仅仅宣传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

17、,还有电影和演艺等新内容,故D项错误。点睛:题眼是“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 花边新闻”。从中可以分析出答案。16.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亿人次,成为后来难以逾越高峰,电影界喜称为“中国电影复兴之年”:与此时电影大发展相关的背景是A. 中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B. 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C. 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 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答案】D【解析】【详解】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排除A;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排除B;1982年我国颁布新宪法,之后还对它进行多次修订,逐

18、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国内形势转好,电影行业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走向繁荣,故D项正确。17.1911年6月24日,电影开始进人我国民间,当时规定:开设影戏院,必须领有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影片不得有淫亵内容,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12点以前为限等。这些规定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 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B. 政治清明,社会秩序井然C. 旧习俗受到猛烈冲击D. 革命成功,社会进步明显【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电影在民间流行是西方事物传入中国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观看电影反映出思想开放的一面。但是

19、看电影又有许多要求:“必须领有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影片不得有淫亵内容,放映时间至迟以夜间12点以前为限等”。这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反映出当时中国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的特点,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材料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故排除。C选项没有体现出思想依旧保守的特点;D选项说法错误,“必须领有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依旧是思想保守的一面,不是革命成功带来的社会明显的进步。1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论述的是A.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B.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

20、格革命”C. 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 英国、荷兰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答案】A【解析】材料“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是突出商业活动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力了条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商品数量、种类和贸易中心等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商业领域的重大发展,故选A;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反映的是欧洲货币充盈,引发通货膨胀,和题意无关,排除B;CD是商业战争,和题意无关,排除。19.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

21、是指A. “商业革命”B. “价格革命”C. 文艺复兴D. “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提到,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导致商业中心发生改变,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商业革命”,故A项正确。“价格革命”是对西欧封建制度和旧贵族而言,与材料无关,故B项排除。文艺复兴是指“内部文化”,故C项排除。“工业革命”在18世纪后期,故D项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20.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

22、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帝国特惠制”的建立A. 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初雏形B. 表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控制C. 加剧了本来很严重的贸易摩擦D. 成为缓和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材料时间“1932年”可以判断此时并没有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不能反映出英国对殖民地的政策,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

23、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可以看出是面对经济 危机的应对措施是贸易保护,因此加剧了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帝国特惠制”是帝国之间的优惠,不但不能解决经济危机,并且加剧了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21.二战后,某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政府与产业界、学界三者之间牢固的合作关系,政府始终掌握着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该国是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英国【答案】C【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二战后日本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经济计划和经济

24、政策的决策权,所以该国是日本而非美国、德国以及英国,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22.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A. 提倡“新经济”B. 发展社会主义C. 建立福利国家D. 实施计划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建立社会福利国家制度,进行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扩大就业,故C项正确;“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故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西欧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B错误;二战以后西欧各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发展计划

25、经济,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二战以后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联系所学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析解答。23.“决定在完善内部市场、加强团结和环境保护范围内,为了他们人民的目的,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实行确保其他领域进步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政策。”依据1991年签署的该条约,欧洲相关国家A. 组建煤钢共同体B. 建立欧洲共同体C. 成立欧洲联盟D. 发行统一货币欧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实行确保其他领域进步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政策1991年”反映了欧洲联盟条约签署,即依据该条约,欧盟成立,故C正确;1951年煤钢共同体条约签署,故A错误;1967年欧洲共

26、同体建立,故B错误;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故D错误。24.1974至1975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6个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同体成员国。”这表明A. 世界各国试图摆脱经济发展中的困境B. 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C. 欧共体成员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D. 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描述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并且建立相应的经济组织保障本国的经济利益,与发达国家进行

27、对抗,迫使发达国家作出让步,从而冲击了旧有的经济秩序,故B项正确。A项错在材料并没有体现“世界各国”摆脱经济发展困境。材料体现了欧共体成员国作出的让步,但并没有体现其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故C项错误。“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是在世界银行、国际金融货币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成之后开始的,故D项错误。25.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中国加入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是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欧洲联盟D. 亚太经合组织【答案】D【解析】【详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集团组织,排除A。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加、墨 三国组成自由贸易区,排除B;欧

28、洲联盟是由欧洲国家组成的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排除C;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性质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共50分)26.材料一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引自苏州府风俗考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梁廷

29、楠粤海关志卷材料二 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广东所产生的著名的民族企业,其创办人简照南于1870年出生在南海县。20世纪初的中国烟草市场完全被英美的烟草公司垄断。(因英美烟草公司阻挠),南洋公司陷入困境,不得不宣布破产拍卖,(此后),简照南只好重操旧业,一边经营土洋杂货,一边推销香烟。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10万元,1914年获利16万元。岭南经济史材料三 近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

3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摘自胡锦涛演讲稿(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的哪些政策,其在经济方面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说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最大障碍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的主要原因。(3)依据材料三,说明“近30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2分)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2)障碍:列强的侵略。(2分)原因: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建立,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31、促进民族工业发展。(4分)(3)主要原因:改革开放(2分)(4)启示: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的制定应该顺应国内和国际形势的需要。(只要答出其中任意一点或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得满分4分)【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可知重农抑商;依据”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闭关锁国。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20世纪初的中国烟草市场完全被英美的烟草公司垄断”可知列强的侵略。第二小问依据所

32、学从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建立,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及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回答。(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4)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所学可知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闭关锁国会导致落后等。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经济参考报材料二

33、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对“历史悲剧”,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答案】(1)“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

34、界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昔日的落魄白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材料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再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的角度回答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本题据材料二“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联邦紧急救济署还实行了

35、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等方面概括罗斯福为了应对“历史悲剧”,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再从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为主导等方面回答这些措施有何特点。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美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关系到美国能否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问题;第二次改革(19世纪上半叶),关系到一个“一国两制”的美国的走向:是带有前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色彩的,还是工业资本主义的近代化道路;第三次改革(19世纪末),涉及自由资本主义能否平

36、稳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材料二 (美国)在现代史上的另外五次改革浪潮,是确保美国在20世纪处于领先地位。第一次在20世纪最初20年,它涉及能否有效调节垄断资本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转问题,核心在于解决现代化进程中许多经济和社会政策问题第二次浪潮在三十年代,它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和美国。第三次改革浪潮发生在战后初期1/4世纪,是第二次改革的深化,伴随这一改革浪潮的,是美国成为超级经济大国。第四次改革浪潮在70年代以来,被称为保守主义改革浪潮又一次挽救了当代资本主义,从而免受滞胀经济之苦。第五次改革浪潮是90年代克林顿的新经济改革,使得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稳居超级霸权国家地位。黄安年美国经

37、济发展史专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如何发展资本主义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改革浪潮是怎样挽救现代资本主义和美国的?与第三次改革浪潮相比,第四次改革浪潮在手段上有什么变化?【答案】(1)第一次政治上确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为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二次通过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度,提高了劳动力;第三次通过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产生垄断,促进生产力发展(2)挽救美国:缓和了经济危机,走出了低谷;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变化:为解决滞涨,由普遍奉行国家干预到逐渐减少国家干预【解析】(1)从材料“第一次改革,关系到美国能否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问题;第二次改革(19世纪上半叶)第三次改革(19世纪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2)根据材料“第二次浪潮在三十年代”可以得出,第二次改革浪潮罗斯福新政;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从材料“第四次改革浪潮在70年代以来,免受滞胀经济之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