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顾名思义,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比较体味诗歌与散文在形象创设上的不同。所以,“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我们既要把握不同类型诗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多样化手段,还要关注形象创设方面散文与诗歌的区别。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1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实用性更强,叙述、说明乃至议论性成分比较多,理性较强,有鲜明的意旨。散文中的形象一般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能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2散文和诗歌创造的形象各有特点。散文通过翔实具体的交代,所展现的形象带给我们具体逼真的感受。而诗歌常用比兴,展现的形象
2、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直接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与升华,上下前后之间的联系一般不像散文交代得那样具体,而是有许多跳跃和省略。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阅读散文应注意:一、分析人物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意气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二、分析事情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
3、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三、分析景物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西南及醉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及宴饮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四、分析物象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如宋濂猿说: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
4、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其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这一篇短文,借猿的一系列表现,表达了“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的主题,形象生动而道理显豁。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五、分析感情几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如上文猿说,从“毛若金丝,闪闪可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从“母度
5、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之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可以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很多冷色调的词语,让人读后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阅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握作者的感情。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六、分析义理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一
6、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前者要了解其义理很容易,至于后者,则需知人论世,先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文中寄托的作者的思想,也即文章的义理。第16课 过小孤山大孤山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导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代散文的诵读,培养良好的语感。2.在积累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陆游在本文内表现出来的情感。3.体会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一文化常识1.背景解读陆游主张抗金,曾因参加科举考试谈论恢复中原而被罢官。1169 年,被起用为夔州通判,次年从故乡山阴
7、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且行且记所见所闻,感慨万千,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学校与科举(一)(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此处“六艺”指六经,指诗书礼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六艺”有时候还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3)“博士”是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教授”一开始也是学官名。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
8、后课时作业(4)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开始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但后来官府也参与其中了。较著名的书院有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二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烽燧()潦缩()翠蔓()营葺()烽火矶()赪()巉然()2词语解释(1)杰然特起杰然:(2)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所谓:sulownqjchnchn形容高大的样子所说的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3)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渺弥:(4)鸥鹭明灭 明灭:(5)岸土赤而壁立 壁立:3古今异义(1)信造化之尤物也古义:今义: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形容水势
9、浩渺,广阔无边时隐时现像墙一样站立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2)与江山相发挥江山,古义: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政权发挥,古义: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3)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文中指长江和小孤山衬托、辉映不能出行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4一词多义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5词类活用(1)极登临之胜()(2)皆以杏仁澄之()(3)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4)落星之
10、类,皆名天下()(5)如宝装屏风()形容词用作动词,极尽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变得澄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耸的山峰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名气、闻名名词作状语,用宝石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6)上干云霄()(7)晚泊沙夹()(8)南望彭泽、都昌诸山()(9)岸土赤而壁立()(10)掠江东南去()名词作状语,向上名词作状语,到晚上名词作状语,向南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向东南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11)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12)不与江水乱()(13)亦占一山之胜()6特殊句式(1)省略句倒影()水中方立()庙门遂行泛()澎蠡口形容词作动词,
11、混淆形容词作动词,混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风景优美的地方于于于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复以小艇游()庙中其间一日()阻()风不行(2)倒装句若稍饰以楼观亭榭()(3)被动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于船于介宾短语后置,应为“若以楼观亭榭稍饰”无标志的被动句,阻,为所阻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4)判断句此山当是其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7名句默写。(1)过小孤山大孤山中作者过烽火矶,因舟行颇迟,秋深潦缩
12、而得见奇石,于是想起杜甫所谓“,”。(2)过 小 孤 山 大 孤 山 中 作 者 猜 测 澎 浪 矶 得 名 的 原 因 是:“,”。(3)过小孤山大孤山中,作者认为与小孤山相比,大孤山的奇特之处在于:“,”。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答案(1)幸有舟楫迟 得尽所历妙(2)舟过矶 虽无风 亦浪涌 盖以此得名也(3)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望之如浮水面 亦一奇也答案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三古今对译过小孤山大孤山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 自武昌至 京口,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到京口,列置 烽燧,此山 当是其一也。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
13、该是其中之一。自舟中望山,突 兀 而 已。及 抛江 过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其 下,嵌 岩窦 穴,怪奇万状,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奇形怪状,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 迥异。又有一石,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大不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不 附山,杰然 特 起,高 百 余 尺,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丹藤翠蔓,罗络其 上,如宝装 屏风。是 日 风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静,舟行颇 迟,又秋深潦 缩,故 得 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水位下降,所以能看到这里的
14、 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段解:记述过烽火矶之所见,突出山之“怪奇”。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过 澎浪矶、小孤山,二山 东西相望。小孤 属 舒州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有戍 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 名天下,然峭拔秀丽 皆 不可与小孤比。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自数十里外 望之,碧 峰 巉 然 孤 起,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独自高高耸立着,上干云霄
15、,已 非 它山可 拟,愈近 愈 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冬 夏 晴 雨,姿态 万变,信造 化之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尤 物 也。但 祠宇极于荒 残,若 稍 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稍微饰以 楼观亭榭,与江山 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用楼台亭榭装饰,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山之西麓,额曰 “惠济”,神曰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有“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 湖 湘 还,尝加营葺,“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
16、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有碑载其 事。又有别 祠 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 江,倒影 水中,亦占一山之 胜。舟过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 矶,虽无风,亦 浪涌,盖 以此 得名也。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昔人 诗 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 句,古人诗中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的句子,传者因谓小孤 庙 有 彭郎像,澎浪庙 有 小姑像,传说的人于是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
17、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实不 然也。晚 泊 沙 夹,距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 一里。微 雨,复 以 小艇游 庙 中,孤山一里远。天下着小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游览,南 望 彭泽、都昌 诸 山,烟雨空濛,鸥 鹭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灭没,极 登临 之 胜,徙倚 久时现,登山临水游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之而归。方立 庙门,有 俊 鹘 抟 水禽,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鹘抓住一只水鸟,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掠 江 东南 去,甚可壮也。庙 祝云,山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
18、山上有栖鹘 甚多。栖息着很多鹘。特起:拔地突起。凡:所有。巉:险峻陡峭。干:冲。尤物: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美的地方。但:只是。发挥:辉映。虽:即使。盖:表示推测,相当于“大约”“大概”。实:其实。不然:不是这样。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段解:记过小孤山、澎浪矶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移步换景,从远及近。层解:第一部分(第 12 段),行程的第一天,写从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重点写小孤山、澎浪矶的景物特色,突出山之“峭拔秀丽”,将读者引入胜境。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 风云腾涌,急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 缆。俄 复开霁,遂 行 泛 彭系上缆绳。
19、不一会儿,天又转晴,于是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蠡口,四 望 无 际,乃 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为妙。始 见 庐山及大孤。大孤 状类 西 梁,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 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 小孤之旁,颇有 沙洲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葭苇,大孤 则四际 渺弥皆大江,望之 如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 水 面,亦 一 奇 也。江自湖口分 一支为南江,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
20、南江,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盖 江西路 也。江 水 浑浊,每 是长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 ,皆以 杏仁 澄之,过 夕乃可饮。南江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则 极 清 澈,合 处如 引 绳 ,不相 乱。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 抵 江州。州治 德化县,即唐 之浔阳县,柴桑、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皆 其 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 为 定 江 军。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管辖。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岸土 赤
21、 而壁 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岸上红色的土,像墙一样地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很清,不和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 一日阻 风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不行,实 以四日半 溯流 行 七百里 云。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俄:一会儿。始:才。类:像。澄:澄清。乃:才。不行:不能前行。层解:第二部分(第 3 段),行程的第二天。写从彭蠡口至湓浦口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之奇。末尾处点明
22、六日行程,呈现日记体之特色。课内文本探究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文脉梳理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二|文本探究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其顺序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我的答案: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1)其顺序为游踪顺序(地点变换空间顺序)。(2)主要内容: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从远及近。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之奇清浊分明。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3)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作者热爱祖
23、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决心,爱国忠君之情。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2本文的景物描写方法有哪些特点?试举例简要分析。我的答案: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提示:多角度写景。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山水风景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写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外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时刻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写景重点突出。
24、写小孤山着墨最多,作者借登临览胜的机会,较详细地描写景物,而且还写庙宇传说、前人诗咏、近人事迹,内容丰富。运用对比法。如写小孤山,则以金山、焦山、落星山比较,写大孤山则以小孤山比较,写水,则动静、缓急、清浊,对比鲜明,写出江与山的特色。语言洗练,用字恰切,风格清丽,给读者很好的艺术感受。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3技法探微文章是怎样体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的?我的答案:提示:(1)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比较,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比较,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古刹的萧条、残缺比
25、较,渲染了小孤山的古刹的萧条、残缺,更是为了阐明小孤山如果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之上矣”。(2)直接描写。直接写其“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4创新表达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自己的心境的?(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为什么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的孤石呢?我的答案:提示:写孤石是为了托物言志。作者力主抗金,长期遭受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排挤、打击,看到“不附山,杰然特起”的孤石,自然心中有感。作者写孤石,乃是为了表达自己九死未悔、无论遭受再大打击而始终不改收复中原之志
26、的孤傲情怀。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2)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的原因是什么?我的答案:提示:“徙倚久之”,固然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3)写“俊鹘抟水禽”,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为什么呢?我的答案:提示:作者一生渴望力抗金人,收复国土,其人其策却始终不为所用,故其许多作品中或明或暗都表露了这样的志向。此处写“俊鹘抟水禽”同样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托物言志手法,通过描写矫健的鸷鸟抓着一只水鸟掠过水面的勇猛姿态,
27、表现了作者是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们能够像这只“俊鹘”一样勇猛,希望南宋对金人的战斗像“俊鹘抟水禽”一样能占据上风,取得胜利。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4)作者写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相乱”,目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提示: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不相乱”,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教材迁移讲练 文言断句(一)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
28、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三、高考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1语法断句这是断句最常用也是最靠谱的方法。(1)找名词。通读选段,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2)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3)找代词。代词在文中常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在它的前面或者后面常常断开
29、。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提示:这一句抓住三个做主语的名词,在其前面断开即可。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提示:这个句子抓住“诸葛亮、魏明帝”这两个人干什么事,取得了什么结果,就能很
30、好断句。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2虚词断句法在运用语法断句感到困难的时候,常常要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提示:在这个断句过程中,找准句首语气助词“夫”,句末语气助词“焉、也”,关联词“以、则、而、故”就能很好断开。提示 课内自主学习 课内文本探究 课后课时作业 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提示:找准这个句子当中的句末语气词“耳、也”,关联词“然”,就能很好断开。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