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讲城市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选择题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 9 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读图回答13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解析:选A。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各省区中,只有湖北省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
2、下D总体来看,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大解析:选D。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 3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解析:选B。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2011年湖南长沙模拟)读地理漫画,完成45题。4漫画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3、)A建筑物密集,绿地面积小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5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担城市职能解析:图中小鸟满身灰尘与油渍,说明城市大气等污染严重,而城市主要污染源来自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因此应分散生活、生产造成的影响。答案:4.B5.D(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67题。6上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A人口由
4、中心向周边迁移B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7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知,该重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在10年间,市中心区人口负增长,周边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第7题,图中人口由市中心迁往周边,导致居住用地扩大。答案:6.A7.B(2009年高考浙江卷)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下图,完成89题。8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A中期阶段 B. 加速发展阶段C高级阶段 D衰落阶段9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
5、的最好办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解析:第8题,依据图示及材料,东京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说明其城市化已进入高级阶段。第9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是较好选择。城市绿地具有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应予以保留。乡村城市转化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因素。答案:8.C9.C(2011年广东湛江质检)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正确的是()A晴天日平均值约
6、1.7 ,最大值约3.7 B阴天日平均值约0.9 ,最大值约2.4 C热岛强度与天气情况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D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11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海陆热力环流显著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A BC D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阴天时城市热岛强度最大值约1.6 。晴天时比阴天时热岛强度大,热岛效应显著。云量少、风速小时,多为晴天,热岛效应显著。第11题,城市人口集中,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排放的废热多,形成热岛效应。图中热岛强度峰值时刻为800前后,正值上班高峰期。答案:10.A11.B二、综合题12(20
7、11年青岛模拟)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
8、选)()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 _ 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_,发展中国家城市化_。解析:第(1)题,由材料1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充分挖掘材料1得出。第(2)题,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
9、是城市化的质的提高。第(3)、(4)题,材料2中的图甲充分反映出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同一国家不同年份比较,人均CDP上升,则城市化水平提高;不同国家不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图乙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答案:(1)英国美国日本逆城市化现象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2)BC(3)社会经济发
10、展相互促进(4)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13(2011年河南焦作一模)2010年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在中国上海成功闭幕。世博会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150多年历程。根据下图和材料1、2,完成下列问题。注:外滩为上海市的中心商务区材料1: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全球总人口有55%居住于城市,城市将成为21世纪人类最关注的环境之一。材料2:“城市和乡村的互动”是上海世博会的副主题之一。上图中A区为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该区
11、以现代科技武装的工厂化、设施化农业为基础,走农、科、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发展加速了浦东一流农业的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很好地体现了“城市和乡村互动”这一主题。(1)上海市形成时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随着上海市的城市化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城市问题,为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上海市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2)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必将加速该城市的发展。上图为该城市新区规划图,数码代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则金融贸易区应位于图中的_(填数码),并分析其分布于该处的原因。(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市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的区位条件。解析:第(1)题,上海市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
12、采取的措施有:建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交通、居住条件;治理城市环境等。第(2)题,金融贸易区与外滩相连,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市场最优。第(3)题,从气候、地势、土壤、河流、交通、科技等方面分析。答案:(1)河流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2)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便利),市场最优;与外滩(上海商务中心)相连,可继承和保持上海特色。(3)开发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连片;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区域内河流纵横,灌排便利。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运输。雄厚的科技实力,强大的科技后盾。配套的基础设施,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