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172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4.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94页
第94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95页
第95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96页
第96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97页
第97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98页
第98页 / 共9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课件:6第6课 琵琶行(并序) .ppt_第99页
第99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唐代诗歌第二单元新课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年间,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其诗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主要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

2、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著有白氏长庆集。2文题解读琵琶行原名琵琶引。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行”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它的典型特点是婉转流动、纵横多姿。3背景探寻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跟拥兵割据的藩镇首领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当时是“蛮瘴之地”,加之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州刺史的副职,但实际上是一个闲散职务,这对诗人来说是一种莫

3、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遭受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白居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由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在政治上的坎坷,顿时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心情,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于是创作出了这一传世名篇。诗篇一问世,即广为传诵,远扬塞外。唐宣宗曾在白居易去世后作悼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直至今天,这首诗仍传诵不衰。4文体知识歌 行“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于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行体”,为南朝刘宋时期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汉魏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代表

4、作是拟行路难,共十八首。他的歌行体对后世影响极大,很多诗人都从中受到启发,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明代学者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指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是新题乐府的简称,主要以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其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二是写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承其传统,以新乐府反映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

5、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经元结、顾况等的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5文化常识(1)元和:唐宪宗的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除了用于纪年以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年号的开创使用,发源于汉朝皇帝汉武帝刘彻,年号建元。以后每逢新君即位就更改年号,称为“改元”。(2)左迁:贬官,降职。古代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擢,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

6、、平级转调三种情况;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黜、罢、免、夺等词都是免去官职;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转,改任官职;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3)司马:官职名,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在白居易所生活的唐朝,司马是一个闲职。(4)霓裳六幺: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又名绿腰录要乐世,是唐代有名的大曲之一,教坊记载有此曲。(5)京都:即京城长安。古代有“二京两都”之说,两

7、汉指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东汉指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隋唐时期的两京也指此。北宋是三京制,即东京汴梁、南京应天、西京洛阳。明朝的“二京”指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6)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7)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8)司马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唐代三品以上官员朝服为紫色,唐代四品、五品官员朝服为绯色,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而官员腰带饰物也与品级有关,从高到低依次为玉、金、银、鍮(tu)石(黄铜矿石)。基础夯实积累1音形识记铮铮然(zhn)贾人

8、()红绡(xio)钿头(din)银篦(b)呕哑嘲哳(u y zho zh)湓浦(pn p)霓裳(chn)2解释重点实词(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2)使快弹数曲()(3)予出官二年()(4)因为长句()(5)寻声暗问弹者谁()(6)弦弦掩抑声声思()(7)大弦嘈嘈如急雨()(8)小弦切切如私语()(9)妆成每被秋娘妒()(10)秋月春风等闲度()(11)梦啼妆泪红阑干()(12)如听仙乐耳暂明()(13)满座重闻皆掩泣()(14)去来江口守空船()3解释一词多义(1)言凡六百一十六言感斯人言自言本是京城女 (2)数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范增数目项王 (3)为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委身为

9、贾人妇 (4)信低眉信手续续弹自可断来信今行而无信欲信大义于天下 (5)故暮去朝来颜色故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6)却却坐促弦弦转急却与小姑别却之不恭 4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义(1)明年秋()(2)因为长句()(3)铁骑突出刀枪鸣()(4)整顿衣裳起敛容()(5)暮去朝来颜色故()(6)老大嫁作商人妇()(7)凄凄不似向前声()5解释词类活用的词语(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2)歌以赠之()(3)遂命酒()(4)梦啼妆泪红阑干()(5)商人重利轻离别()6句式翻译(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译文:_(2)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译文:_(3)江州司马青衫湿。译文:

10、_7名句默写(1)琵琶行中描写大弦粗重、小弦短促交错弹奏时所形成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2)琵琶行中用听众的反应以及江心的秋月来反衬琵琶女高超的弹技的诗句是_,_。(3)琵琶行中我听完琵琶女身世的自诉,而产生同病相怜之感的诗句是_,_。8古代文化常识判断(用“”“”表示)(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之意,另外“迁谪”“罢”“黜”“除”等也表示贬官,“出官”是京官外调。()(2)“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霓裳是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也是当时有名的曲子。()(3)“春江花朝秋月夜”中的“花朝”即花朝节,一般认为二月十二是花朝节,“秋月”则指中秋节。()2(1)贬官,降

11、职(2)畅快(3)(京官)外调(4)七言诗(5)悄悄地(6)悲,伤(7)声音浊杂粗重(8)声音轻细急促(9)常(10)随随便便(11)纵横错乱的样子(12)忽然,一下子(13)掩面哭泣(14)偏义复词,走了以后3(1)字 话 说,称(2)几 数量 多次(3)弹奏 替 作(4)随意 媒人 信物 通“伸”(5)衰老 仍旧 所以(6)退回 退出来 拒绝4(1)第二年(2)于是写(3)突然冲出(4)整理(5)容貌(6)年纪大了(7)以前5(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作歌(3)名词作动词,摆酒(4)名词作状语,在梦中(5)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以为轻,看轻6(1)(状语后置)曾经跟穆、曹

12、二位琵琶师学艺。(2)(被动句式)被这人的话触动,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3)(被动句式)我这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打湿。7(1)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8(1)(2)(3)文本赏析解读1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请你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2本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哪两句诗将这些形象连接在了一起?1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2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原文呈现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

13、送 客 湓 浦 口,闻舟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我在湓浦口送客,听到船中 中 夜 弹 琵 琶 者,听 其 音,铮 铮 然 有 京 都 声。【1】有人在夜晚弹奏琵琶,听那乐音,清脆的琴音中有京城流行的乐曲声的韵味。左迁:贬官,降职。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已有职无权了。明年:第二年。其:代词,那些,那个。铮zhn铮然:模拟琵琶清脆的声音。京都声:指唐代京城长安流行的乐曲声调。京都,指京城长安。问其人,本 长安倡女,尝学询问那人是谁,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跟姓琵 琶 于 穆、曹 二 善 才,年 长 色10 衰,委身为贾人妇。【2】穆和姓曹的二位琵琶师学习弹奏琵琶,年龄大了姿

14、色衰退,就出嫁做了商人的妻子。遂 命 酒,使快 弹 数 曲。曲 罢 悯 于是吩咐手下人摆酒,让歌女畅快地弹奏几支曲子。弹完她表现出忧郁的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样子,自己述说年轻时的欢乐的事情,又说现在漂泊沦落,困顿萎靡,辗转迁徙间。【3】各地。倡女:歌女。尝:曾经。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10 色:容颜,美色。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贾人:商人。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快:畅快。悯mn然:忧郁的样子。少小时:指年轻时。漂沦:漂泊沦落。憔悴qio cu:困顿萎靡的样子。江湖:泛指四方各地。予出官二年,恬然21 自安,感斯人言22,我出京做官已有两年,自觉内心安然、淡泊宁静

15、,此时却被琵琶女的话感动了,是夕始觉 有迁谪23 意。【4】因为24 长句25,歌26 以赠之,凡27这一晚才觉得有被贬谪的失意之情。因此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来送给她,全六百一十六言28,命29 曰琵琶行。【5】诗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出官:京官外调。21 恬tin然:淡泊宁静的样子。22 感斯人言:“感于斯人言”的省略,意思是被琵琶女的话感动了。斯,指琵琶女。23 迁谪:贬谪,放逐。24 为:创作。25 长句:这里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26 歌:作歌。27 凡:一共,总共。28 言:字。29 命:命名,题名。段解:本段是诗的小序,为诗的内容大概和写作缘由的说明,交代了写作动机和琵

16、琶女的身世。“有迁谪意”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原因。1 浔 阳 江 头30 夜 送 客,枫叶荻31 花秋瑟瑟32。【6】夜晚我来到浔阳江边为客人送行,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主人33 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34。【7】醉 不成我和客人下马上船,在船上想要举杯畅饮,却没有音乐相伴助兴。喝醉了,心情却欢 惨 将 别,别 时 茫 茫 江 浸 月。【8】并不愉快,我怀着悲伤的情绪与朋友分别,分别时月影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30 浔阳江头:长江流经浔阳境内的一带。31 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生长在水边。32 瑟s瑟: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33 主人:白居易自指。34 管弦:指音乐。管,箫、

17、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段解:江头送客的凄惨景象。2 忽 闻 水 上 琵 琶 声,主 人 忘 归 客 不 发。【9】忽然听到水面上传来琵琶声,我忘记了回家,客人也忘记了开船。我寻 声暗35 问 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36。们探寻传来的乐声,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琵琶女想要答话却移 船相近邀 相37 见,添 酒回 灯38重开 宴。又有些迟疑。我们把船划过去请她过来见面,添上酒移过灯盏,再一次摆开酒宴。千 呼 万 唤始 出 来,犹 抱琵 琶 半 遮面39。【10】千呼万唤,琵琶女才走出船舱,怀抱琵琶羞涩地遮住半边脸。35 暗:这里是悄悄的意思。36 迟:迟疑不

18、决。37 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前一个“相”指代琵琶女的船,后一个“相”指代琵琶女。38 回灯:重新掌灯。39 面:脸。转轴拨弦40琵琶女转动弦轴,三 两 声,未 成 曲 调 先 有 情。【11】拨动弦线,调好弦音,试弹了三两声,还没有奏出曲调就已先有了情意。声声弦音弦弦掩抑41 声声思42,【12】似诉平生43 不得志44。低眉信手45 续续46 弹,低沉抑郁,充满愁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一生。她低着头随手连续不断地弹奏,说尽心中无限事【13】。轻 拢 慢 捻 抹 复 挑47,初为霓用乐声诉尽无限的心事。轻轻地叩弦慢慢地揉弦,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先弹裳后六幺48。【14】霓裳,后奏六幺。

19、40 转轴拨弦:这里是调弦校音的动作。41 掩抑:低沉抑郁。42 思:悲伤。43 平生:平素,往日。44 得志:得意,在事业上获得成功。45 信手:随手。46 续续:连续。47 拢、捻nin、抹、挑:弹琵琶的四种指法。48 霓裳n chn六幺yo:都是唐代乐曲名。大弦49大弦声音嘈嘈50 如急雨,小弦51 切切52如私语。嘈 嘈 切 切 错 杂 弹,大珠粗重如同暴雨,小弦声音轻细好似私下言语。大弦小弦交错间杂弹奏,好像大大小珠落玉盘。【15】间关53 莺语54 花底小小的珠子落在玉盘上发出的浊重和清脆的声音。声音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 滑55,幽咽56 泉流冰下难57。样婉转流利,又像冰下的泉水幽

20、幽咽咽冷涩艰难。像冰下的泉流寒冷滞涩,弦冰 泉 冷 涩 弦 凝 绝58,凝绝不通声暂歇。别 有 幽 声渐缓似要断绝,凝结不通弦声暂时停歇。于无声中另有一番隐藏在内心深处愁 暗 恨59 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6】的愁与恨萌生出来,这时虽是无声却胜过有声。49 大弦:指琵琶四根弦中最粗的弦。50 嘈co嘈:形容声音浊杂粗重。51 小弦:指琵琶上最细的弦。52 切切:形容声音轻细且急促。53 间关:形容鸟声婉转。54 莺语:鸟鸣声。55 滑:形容乐声婉转流畅。56 幽咽(y):低泣声,这里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57 难:有“冷涩艰难”的意思。58 弦凝绝:形容弦 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59 幽愁

21、暗恨: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银瓶乍60 破水浆迸61,铁 骑62像银瓶突然间破裂水浆溅射,像带甲的骑兵突出63 刀枪鸣。曲 终 收 拨 当 心 急速冲出刀枪齐鸣,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乐曲终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名师赏评【1】“左迁”概括了白居易人生和仕途的不幸与坎坷,为下文写与琵琶女产生共鸣埋下伏笔。“夜弹”为琵琶女的情感埋下伏笔,“京都声”为作者接近琵琶女提供条件。【2】交代琵琶女的身世,为下文“同是天涯沦落人”做铺垫。【3】琵琶女的诉说概述了她的身世:少小欢乐,老大漂沦。通过对比表现了琵琶女现在的凄凉,语言精练。【4】诗人由“恬然自安”到“有迁谪意”,全由琵琶女所言的自身遭遇引起,作者借

22、以表明写作动机:同病相怜,生发感慨。【5】这一序言有什么作用?点明了写作动机,介绍了时间、地点、写作缘由、人物身份和遭遇,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感情基调。【6】开篇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与周围环境氛围。作者选取了枫叶、荻花两个意象,描绘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7】“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设伏笔,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8】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这几句诗。“枫叶荻花秋瑟瑟”和“别时茫茫江浸月”写景,“醉不成欢惨将别”直接抒情。茫茫秋江边,暗淡的月光下,暗红的枫叶和惨白的荻花在瑟瑟秋风中摇曳,充分渲染了诗人谪守江州、月夜送别的凄

23、凄离情。【9】以主客的反应衬托琵琶声悦耳动人,主客皆被吸引。【10】(炼字)这段文字中加点词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与迫不及待。“迟”“出”“抱”“遮”表现了琵琶女的矛盾心理:内心痛苦,无心见人;看透世情,不愿见人;拘于礼法,不便见人。【11】“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情意深重及诗人的知音之感。【12】“掩抑”写曲调沉郁,“声声思”写愁情之多,确定琵琶女弹奏音乐的情感和基调。【13】写琵琶女弹奏时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其技艺的娴熟及复杂的心情,暗示其不幸遭遇。【14】琵琶女初弹霓裳,后弹六幺,表现出她的指法灵活多变。弹奏的曲子

24、难度很大,这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15】(修辞、句子赏析)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四句音乐描写。这四句运用了比喻和叠词的手法。通过“嘈嘈”“切切”等叠词来模拟乐声,强化听觉;又用“如急雨”“如私语”等比喻使其进一步形象化。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通,令人“耳”不暇接。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到急促轻细,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到凄苦,而后倾泻而出,达到演奏高潮。【16】“间关莺语”“幽咽泉流”“冰泉冷涩”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上个乐段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感情由悲愤凄苦,转为哀怨,进而转为凄楚难言,以至无声。这里进入演奏的低潮,情感的低潮。“别有”两句,既

25、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琵琶女情感的极度压抑,还写出了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表明乐曲演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表演者已将听者带入音乐的意境中。画64,四弦一声如裂帛。【17】东船西舫65悄无言,唯 见心划一下,四根琴弦发出像撕裂绸帛一样的声音。东船西舫悄然无声,只看见倒江心秋月白。【18】【19】映在江心的秋月又白又亮。60 乍:突然。61 迸:溅射。62 铁骑:带甲的骑兵。63 突出:突然爆发出。以上两句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64 当心画:这是弹奏琵琶到一曲结束时的常用手法。65 舫fn:船。段解: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3 沉

26、吟66 放 拨 插 弦 中,整 顿67 衣 裳 起琵琶女默默沉思,放下拨子插在弦中,整理一下衣服,站起来,脸上敛容68。【20】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69 下住。十三学得显出庄严的神色。说自己本是京城女子,家住在虾蟆陵下。十三岁就学会了琵琶成,名属教坊70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71,妆成弹奏琵琶的技艺,名字编在教坊第一队里。一曲弹完曾使琵琶师叹服,上妆后每被秋娘72 妒。的美貌常常被其他歌伎嫉妒。66 沉吟:默默深思的样子。67 整顿:整理。68 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69 虾蟆 h ma陵:地名,在长安城东南。70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71 服:佩服

27、,钦佩。72秋娘:这里是对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五陵京城年少73 争缠头74,一 曲 红 绡 不 知 数。钿 头富贵子弟竞相赠送财物礼品,弹完一支曲子所得的红绡不计其数。镶着金银篦75 击节76 碎,血 色 罗 裙 翻 酒 污。今花的银篦随音乐打拍子而被敲碎,猩红的罗裙被泼翻了的酒玷污。欢乐的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77 等闲78 度。【21】弟 走 从 军 阿 姨79日子一年又一年,美好的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度过了。弟弟离去从了军,母亲离死,暮去朝来颜色故80。【22】开人世,我随着时光的流逝容颜衰老。73 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74 缠头:古代送给歌伎舞女的锦帛。75钿(din)头银

28、篦(b):上端镶着金花的银质发篦。76节:节拍。77 秋月春风:比喻良辰佳景、美好岁月。78 等闲:随随便便。79 阿姨:这里指母亲。80 颜色故:这里是容貌衰老的意思。门前冷落鞍马81 稀,老门前冷落车马少了,年纪大82 嫁作商人妇。【23】商人重利轻83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大了,出嫁做了商人的妻子。商人看重钱财,轻视别离,上个月到浮梁买茶去。去来84江口守空船,绕 船 月 明江水寒。他走了以后我在江口独守空船,绕船伴我的只有明亮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85。【24】深夜里忽然梦见年轻时的往事,梦中哭得搽了脂粉的脸上红色泪痕纵横交错。81鞍马:鞍子和马,此处指前来

29、为琵琶女捧场的人。82老大:年纪大了。83轻:与前面的“重”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以为轻,轻视。84 去来:走了以后。85 阑ln干:纵横错乱的样子。段解:叙写琵琶女的身世。4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我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已经深深叹息,又听了这一番话更加为之感叹唧86。【25】同是天涯87 沦落88 人,相 逢 何不已。我和她同样是沦落天涯遭遇不幸的人,今天既然相逢在一起,为什么一定必曾相识!【26】要从前互相认识呢!86 唧唧:叹息声。87 天涯:天边,这里泛指各地。88 沦落:沉沦流落,遭遇坎坷。我 从 去 年 辞 帝我从去年辞别京京89,谪居卧病90 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

30、乐,终岁不闻丝竹91 声。城,被贬职抱病住在浔阳城。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终年听不到丝竹之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92 闻何住地靠近湓江,地势低洼潮湿,黄芦苦竹环绕住宅丛生。这里早晚能听到什么声物93?杜 鹃 啼 血94 猿 哀 鸣。音?只能听到杜鹃悲切的啼声和猿猴凄哀的鸣叫。89 帝京:此指长安。90 卧病:抱病。91 丝竹:这里指音乐。92 旦暮:早晚。93 何物:指什么声音。94 杜鹃啼血:形容杜鹃啼声的悲切。春江95 花朝96不管是春天江边鲜花盛开的早晨,还秋 月 夜,往 往 取 酒 还独倾97。岂 无 山 歌 与是秋天明月朗照的夜晚,常常拿酒独自酌饮。难道此地没

31、有樵夫牧童唱山歌村 笛,呕哑嘲哳98 难为听99。【27】今 夜 闻 君 琵 琶 语B100,如听仙乐吹竹笛?有,但单调细碎实在难听。今夜听到你弹奏曲调,如同听到仙界耳 暂B101 明。莫辞更B102 坐弹一曲,为君翻作B103琵琶的音乐,耳朵顿时清亮起来。不要推辞,再坐下弹奏一曲,我为你谱写琵琶行行。【28】的歌辞。95 春江:意指春江水流。96 花朝:意指花开的早晨。97 独倾:独自饮酒。98 嘲哳zho zh:形容声音繁杂。99 难为听:难听,听不下去。B100琵 段解:同病相怜伤迁谪。段解:写琵琶女再次演奏,全场的人为之动容,诗人泪洒青衫,无限伤感。【17】乐声“暂歇”过程中集聚的力量

32、终于爆发,连用比喻将乐声推向高潮。既写出乐声的雄壮激越,又寓琵琶女情感的激昂愤慨。乐曲在高潮之时戛然而止,令听者咀嚼不尽。“一声如裂帛”,撕心裂肺,传达出琵琶女的凄凉悲愤之情。【18】“悄无言”写出听众如痴如醉的情状,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乐声的动人美妙。“秋月白”照应“江浸月”,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19】(内容梳理)作者是如何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段文字直接描写琵琶女演奏琵琶的场景,分为七个乐章:序曲,调弦校音,情随声出;总写,演奏名曲,倾诉悲情;第一乐章,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二乐章,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三乐章,铁骑突出,激越雄壮;曲终,曲终收拨,戛然而止;尾声

33、,江心月白,余韵无穷。生动的比喻与巧妙的烘托,突出了琵琶声感人的艺术效果。【20】过渡句,描摹琵琶女由弹奏结束到自述身世的动作和神态。“沉吟”的神态,暗示与询问者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矛盾内心;“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下决心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21】这几句介绍琵琶女自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自言”句介绍籍贯,照应序言“铮铮然有京都声”;“十三”以下四句写自己色艺出众;“五陵”以下六句写歌伎生活的欢乐,为后来的凄凉生活做铺垫。【22】过渡句。交代自己漂沦憔悴的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23】交代自身生活的转折。以“鞍马稀”交

34、代“门前冷落”的状况,以“老大嫁作商人妇”表现自己被迫下嫁的惨状。【24】写琵琶女嫁给商人后生活的不如意:商人重利寡情,完全不理解琵琶女内心的凄苦;独守空船,孤单寂寞,有恨无处诉说。最后两句写梦忆往事,今昔对比,让人倍加伤怀。【25】承上启下,表达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26】(思想主题)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也是本诗的主旨句,你如何理解它的深刻内涵?这两句诗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在封建社会,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迥然不同。但此时,他们同是来自京都,同是才华出众,同是沦落到偏僻的浔阳江畔,而且同是命运悲惨。琵琶女的艺术生涯毁于“老”,诗人的政治生涯毁于“谪”,相似的命运将两个人的心紧紧

35、地联系到一起。这两句道出了封建社会诸多文人与艺人的辛酸,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27】作者向琵琶女倾诉自身遭遇,表达同病相怜之意。共有六层意思:“我从”两句表明被贬谪,内心本就抑郁;“浔阳”两句写居住地偏僻无乐,生活无趣;“住近”两句写居住环境之恶劣;“其间”两句写居处鸟兽悲鸣,环境凄清;“春江”两句写生活的孤寂无聊;“岂无”两句写村野音乐之粗俗难听。可谓伤心人处伤心地,其伤彻肺腑之意溢于言表。【28】此四句写对琵琶女的颂扬和请求。作者以“仙乐”赞赏琵琶女演奏的琵琶曲,用“耳暂明”写乐曲带给诗人的强烈震撼,最后请求再奏一曲并写诗相赠。【29】“皆掩泣”写出了演奏效果之动人,与上文的演奏相照应。

36、【30】江州司马之泪,既是对琵琶女的同情之泪,也是自伤迁谪之泪。最后两句表明了作者的感伤程度之深,也从侧面反映了琵琶女技艺之高超。重点难点突破1结构图解2主旨归纳诗歌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寄予了作者对琵琶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诗人还借琵琶女的身世来照应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遭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主题深刻而又有广泛的社会意义。3文本特色多管齐下,闻其声又能见其形(1)出色的音乐描写。诗中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音乐:第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及后面的句子,用一连串的比喻,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音量和感情的变化都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第二,通过演

37、奏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来表现,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满座重闻皆掩泣”等,都能让人感受到琵琶声中隐含的无限感情。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比单纯客观地描写音乐效果更好。第三,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以无声衬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强调音乐的效果。(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例如,写琵琶女的身世,用琵琶女昔日的年轻貌美反衬后来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纨绔子弟争相追逐,门庭若市,反衬后来的门庭冷落,独守空船;用昔日的纵情欢笑反衬后来的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反衬只有明月寒水做伴的孤寂生

38、活和伤感情怀。再如,写琵琶声停后,用“悄无言”的宁静反衬人们思想感情上的不平静,以观众的反应衬托乐曲强烈的艺术效果等。(3)叙事详略得当。诗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和其自述身世写得比较详细,其他一些过程和过渡则交代得比较简略。诗人自述身世则完全是从贬官后开始讲起,而贬官前的情况未及一语。这样处理,更加有利于诗歌主题的表达和诗人情感的抒发。(4)双线结构,曲尽其妙。作者安排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是叙事线索,即琵琶女的身世;一是抒情线索,即作者的心理感受。双线虚实相应,交会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不仅使全诗的内容表现得更为丰富,而且层次上显出一种变化的流动美,给人以美的享受。一、阅读文前的

39、小序,回答后面的问题。1对诗歌前面小序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B概述琵琶女的身世。C点明写作动机。D定下全文欢快恬淡的感情基调。解析 D 项,“定下全文欢快恬淡的感情基调”错,应是“奠定全文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答案 D二、阅读第 1、2 两段,回答后面的问题。2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的氛围。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

40、奏张本。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解析 D 项,“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意。答案 D3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解析 A、B、D 三种说法均与原诗不合。答案 C4下面对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水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

41、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落玉盘之声一样时而浊重时而清脆。C弹奏的乐声婉转流利,好像“莺语花底滑”,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解析 B 项,“一起奏响”错,应是粗弦细弦交错弹奏;“杂乱无章”错,并非“杂乱无章”。答案 B5下面全部属于从正面描写琵琶弹奏的一项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A BC D解析 属于侧面描写,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答

42、案 C三、阅读 35 段,回答后面的问题。6下面对诗句及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含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

43、露了封建社会的人才被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解析 B 项,以偏概全,诗歌不仅浓缩春秋两季,还有朝夜两个时间。答案 B7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身世悲凉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迫害者的形象。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的形象。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在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解析 B 项,应是写琵琶女的形象是为了衬托自己的遭遇。答案 B高考考点对接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琵琶行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4、两句上会合。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奏的曲子和她境遇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全诗结构严谨,情节波澜起伏。赏析诗歌的结构技巧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方面,高考题也多有涉及。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属于考试大纲中古诗文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表达。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写法,下笔即写情,类似于开门见山。具体来说,古诗词中的结构技巧主要有:1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

45、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赞扬),而后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2卒章显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杜甫的蜀相,诗的尾联承接颈联,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无私奉献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3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诗歌结构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的议论或抒情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设问方式】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3试分析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46、4这首诗有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行文的结构技巧和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从内容和形式上作具体分析。第三步,写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 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读懂诗歌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当天马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

47、添它的威风。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本诗的前四句是为了突出曹霸的画技而做的铺垫。先看前两句,“画工如山”是形容画师众多,“貌不同”是说所画之马都不逼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先帝的御马玉花骢被许多画师画过,每个画师画得都不同,且都不逼真,暗含玉花骢难画之意。这是第一层衬托。接下来两句是描写真马。“迥立”“生长风”写出了真马昂首挺立、气宇轩昂的姿态,暗示画师要画出此马的神采实属不易。这是第二层衬托。答案 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此马灵动的神采尤为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