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知识体系构建春秋战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汉宋朝明朝明清之际儒学产生百家争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挑战儒学正统的思想出现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l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l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l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l清代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一课孔子与老子v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v春秋鲁国人v思想家v政治理论家
2、v教育家v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简介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2.孔子的思想(1)政治思想:核心内容:“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仁”-仁者爱人对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仁爱人实施方式“忠恕”之道核心“忠恕”之道:“
3、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礼西周等级名分制度实施方式“克己复礼”“正名”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核心礼(克已复礼)根据教材指出“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复礼”是一种保守思想?“礼”: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克己复礼”的实质:要求人民安分守己,从而维护没落的奴隶制度。为政以德A.“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人民。B.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是“仁”的思想在政治领域里的反映。(2)孔子的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实际问题“仁”与“礼”的关系:“仁”“礼”“仁者爱人”道德、修养“克己复礼”规范、准则内在自觉自律外在约束他律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4、“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态度:对鬼神敬而远之,注重先尽人事。务实态度天命思想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教学原则和方法教育思想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学习方法教育思想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篇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学习态度教育思想(3)教
5、育思想教育对象(原则):有教无类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习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独立思考、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兴办私学整理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史称“六经”。3.孔子的历史地位 P3二、老聃与道德经1.老子其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作道德经,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孔子拜谒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哲学思想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辩证法“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l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l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辩证法哲学思想l“治大国如烹小鲜。”l“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l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把原始淳朴的社会当作理想目标,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愚民”政策有消极影响。政治思想无为而治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老子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