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17152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37页
通史版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质量评估三魏晋隋唐_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作业课件2021060416.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质量评估(三)(阶段三)(40分钟 85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杜佑通典写道:“禄山称兵内侮,未必素蓄凶谋,是故地逼则势凝,力侔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据此,杜佑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边疆军事力量强大B.统治阶层更迭频繁C.中央官吏管理疏漏D.地方管理体系不当【解析】选D。由材料“地逼则势凝,力侔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可知,杜佑认为安史之乱是节度使制度的必然结果,因为节度使掌握地方政治自主权,控制财政,拥有强悍的武装,故选D;材料没有强调边疆军事力量强大,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统治阶层内部的调整问题,排除B;“地逼则势凝”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而

2、不是“中央官吏管理”,排除C。2.史书成书朝代史家特点宋书南朝梁沈约称北朝政权为“岛夷”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称北朝政权为“岛夷”魏书北齐魏收称南朝政权为“索虏”南史唐代李延寿把南朝诸帝列入帝纪北史唐代李延寿把北朝诸帝列入帝纪导致上表史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史书体例的变化B.儒家思想的影响C.北人南迁的推动D.政治局势的变化【解析】选D。表格中的史书都属于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故A错误;从“岛夷”到“帝纪”反映了政治局势由分裂到统一的变化而非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B错误;北人南迁只是次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C错误;表格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局势的变化,故D正确。3.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

3、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解析】选C。根据材料“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改进,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故C正确。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的农业发展,而不是南方的商业,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租佃关系,故D错误。4.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

4、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得出三省分权造成一定程度隔阂和过分牵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根据材料“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得出三省长官合并办公有利于三省间的有效沟通和执行,避免互相扯皮,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故A正确。5.(2021承德模拟)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在唐时尚属初创公卿大臣有权公荐举人,取

5、士之权一归有司,新老士族仍可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和传统的社会地位,继续把持取士大权,科场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录取与否的主要标准。”可见,他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C.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D.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解析】选B。由材料“取士之权一归有司,新老士族仍可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和传统的社会地位,继续把持取士大权,科场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录取与否的主要标准”可知新老士族可通过自身的强大势力干预人才的选拔,考试成绩并不能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故选B;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并未提及中央集权,排除A;科举制的创制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排除C;材料强调门阀士族势力的强大

6、,排除D。6.下表为“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比较表”。它反映了唐代()A.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D.江南地区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淮南区浙西区浙东区宣歙区总计唐前期8129029唐后期173326783【解析】选B。材料中反映的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水利工程数量的增多,体现了农业的发展,故B正确。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故A错误;材料中兴建水利工程,说明农业并未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故C错误;材料中仅仅反映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并未说明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故D错误。7.从现有文献看,东晋十一位帝王

7、中,明确与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东晋权力实际掌握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蜜多罗交往甚厚,琅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僧,其一即为王导之弟释道宝。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A.打破了儒学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B.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C.形成了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D.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解析】选D。据材料“东晋十一位帝王中,明确与僧尼有交往的就有元帝、明帝等八位之多;东晋权力实际掌握者王导与高僧帛尸梨蜜多罗交往甚厚,琅琊王氏家族中有两名成员出家为僧”可知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交往密切,必然会扩大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故选D;据所学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但正

8、统地位并没有被打破,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佛教中国化,排除B;材料仅说明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交往密切,无法体现士族意识形态的变化,排除C。8.(2021长春模拟)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中,已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官吏豪商在柜坊中存钱,少则数万贯,多则数百万贯。同时,还出现了有势力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这表明唐代后期()A.社会商业信用在逐步形成B.官商勾结破坏了经济秩序C.国家金融制度在创新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解析】选A。“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官吏豪商在柜坊中存钱,少则数万贯,多则数百万贯。同时,还出现了有势力富商

9、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表明这些金融机构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可见商业信用的发展,故选A;“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官吏豪商在柜坊中存钱”这属于正常的经营范围,不属于官商勾结行为,排除B;“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无法体现是国家制度,属于民间金融机构的可能性较大,排除C;“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只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不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排除D。9.(2021绵阳模拟)北魏时期,孝文帝深叹“移风易俗,实为甚难”。南迁洛阳后,留在北方边镇民众甚至出现了鲜卑化趋势。而在南方,新汉族较多地保存了北方汉族之文化传统,“蛮气”则显得不足。南

10、北民族交融的差异缘于()A.区域地理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C.汉文化影响力D.政府推行力度【解析】选C。魏晋时期,北方汉族整体上处于被统治地位,因此“留在北方边镇民众甚至出现了鲜卑化趋势”,而南方政权一直是汉族王朝,因此在民族交融过程中汉族处于绝对的主动,所以南方民族交融后形成的新汉族仍然较多地保存了魏晋时期北方汉族之文化传统,而“蛮气”则显得不足,所以南北民族交融的差异缘于汉族地位之差异,缘于汉文化影响力的不同,故选C;“南迁洛阳后,留在北方边镇民众甚至出现了鲜卑化趋势”说明区域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排除A;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鲜卑族,但“留在北方边镇民众甚至出现了鲜卑化趋

11、势”,排除B;政府推行汉化的力度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10.(2021晋城模拟)据唐朝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这一局面()A.表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B.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解析】选B。材料表明,佛教在隋代得到扶持,出现繁荣和发展局面,佛教的传播、佛经的翻译,使传统文化得以丰富。故选B。A,材料不能说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政策,排除;C,儒学自汉朝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直到新文化运动其统治地位才被动摇,与“隋代”不符,排除;D,多元文化“开始出现”的说法材料信息不能表明而且

12、也与史实不符,排除。11.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这说明()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人数54034416192306比例37%24%11%7%21%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解析】选C。由上表可知,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比较复杂,科举制入仕的占到三分之一左右,“文官政治”的特色在唐代不明显,故A错误;由上表可知,门荫入仕的占7%,因此门阀政治没有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故B错误;由上表可知,官员的来源比较复杂,表明唐代政

13、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故C正确;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材料没有涉及,故D错误。12.(2021衡水模拟)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朝()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增强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解析】选A。根据材料所给的时间是唐代,再结合关键词“长安”“住宅”可知,材料讨论的是长安城的布局以及商业的发展状况。唐代出现坊市分离,但是材料中的叙述表明已经出现了商住复合的私人住宅。因此本题选择A。二、非选择题(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科举非恶制也,所恶

14、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而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材料二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年后出现了疏离。在某种意义上,清政府是毁在废科举上。说得绝对一

15、点,不废科举,何来“辛亥”?没有“1905”,何来“1911”?科举的废除还造成一个后果,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的胜利,中央不再能控制全国。此外,科举废除后,这套比较具有公平性的选官制度没有找到替代品,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所以科举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比辛亥革命更重要,它倒是一场真正革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利弊。(1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产生的影响。(13分)【解析】第(1)题科举制的利弊分析之利处,根据

16、材料一“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传统的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得以破除;“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年后出现了疏离”可知国家和精英的关系出现疏离,削弱了清朝统治基础等。答案:(1)利处:削弱士族势力;读书风气盛行;选官相对公平;提供底层上升的渠道;扩大统治基础;成为整合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8分)弊端:考试内容不切实用;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4分)(2)影响:国家和精英的关系出现疏离,削弱了清朝统治基础;丧失了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吏治败坏

17、,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冲击儒家学说,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新型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和社会变革;促进了近代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13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种圈层结构,它以中原地区为核心,不断向外部空间进行扩展。从秦汉到明清,圈层结构经过两千年的空间扩散,外部达于自然边疆,内部结构相互融合,逐步形成核心边缘边疆的圈层梯度分布,行政管理层次上的政区、城、镇、乡村的等级系列并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模式。摘编自姚晓瑞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过程及模式研究解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史实明

18、确、史论结合)【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抓住主题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种“圈层”结构,然后围绕“圈层”结构,结合相应史实进行回答,例如:从“圈层”结构的形成历程、“圈层”结构是否稳定的角度阐述均可。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是一个圈层的梯度分布。(3分)论述: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空间;秦汉时期此地缘政治空间向外扩展到了北至长城、南及岭南地区;最终到明清时期地缘政治空间达到了北至蒙古高原、东至大海和西至新疆的自然地理边疆,从而体现了圈层性的梯度分布。(9分,任意3点即可)示例二:观点: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圈层空间结构是一种稳定的模式。(3分)论述:中国古代自先秦时期形成了中原地区的政治中心区后,秦汉以后以此核心区为中心不断地进行政治空间的扩展;历代政权对地方管理也是由核心区向边缘区管理;核心区无论是政治大一统时期还是政治分裂时期,都表现出了政治统一的凝聚性,这都说明地缘政治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9分,任意3点即可)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