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40年以来中国外交回眸一个国家的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登国际舞台 20世纪70年代:外交舞台的拓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方位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一、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新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毛泽东选集第1354页毛泽东主席于1949年10月1日在
2、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1、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基本方针国际形势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的依据?“另起炉灶”不承认屈辱,新建平等关系“一边倒”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其特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外交奠定基础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1950年2月,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
3、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苏联(1949.10.3)保加利亚(10.4)罗马尼亚(10.5)匈牙利(10.6)朝鲜(10.6)捷克斯洛伐克(10.6)波兰(10.7)蒙古(10.16)民主德国(10.27)阿尔巴尼亚(11.23)越南(1950.1.18)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1.6)社会主义国家1954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互相尊
4、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内容: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三.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954年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日内瓦会议会场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和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朝鲜外相南日、越南代外长范文同合影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和法国总理兼外长孟戴斯弗朗斯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三.走向国际舞台:1.1.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2.2.亚非会议:亚非会议:1954年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4月17日)一九五五年四月,周恩来
5、总理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求同存异”方针目的:为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含义:“同”: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外交政策的制定 1949打破封锁的实践 19491950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