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历史回顾:宰相制度始于何时,其地位权势如何?秦朝,丞相是百官之首位高权重材料一:“自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宰相统领各部权力扩大。材料三: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宰相胡惟庸,从此撤销宰相。明太祖时,为右宰相,在位期间,擅自决定官员的升降,而且呈给皇帝的奏章要经过他的审查,凡对他不利的,一律不予上呈。胡惟庸 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2、。探究1: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1)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2)现实原因:明太祖废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权力于中央,宰相职权扩大。(3)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厂卫五军都督府吏户礼兵刑工全国军队殿阁皇帝二、明设内阁1、原因: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废宰相后,政务繁多 皇帝力不从心 2、内阁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设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正式设立内阁 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授予内阁票拟权
3、 对奏章拟处理意见 内阁首辅权力膨胀“部权尽归内阁”侍从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X(时期)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Y(地位上升情况)O明内阁地位演变探究2:宰相制内阁制区别 宰相制内阁制不同相同权力来源制约皇权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宰相制度赋予决策权对皇权作用皇帝个人信任侍从咨询为主皇权强化产物职权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皇太极 康熙 雍正 努尔哈赤 三、清设军机处1、过程:(1)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商讨和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权力机构。影响:皇权受到限制皇太极(2)设立南书房康熙议政会议 南书房
4、内阁 三足鼎立 影响:集权于皇帝(3)设立军机处雍正军机处内景凡被选入军机处者,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中间既不再经过内阁这道手续(“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达),对邦国大政的处理更无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决。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简、速、密 军机处职能:特点:影响:(1)提高了行政效率;(2)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3)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积极:消极: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