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1章 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6866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1章 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1章 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1章 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1章 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1章 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1章 探究实践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实验基础自主学习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形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形增长。2实验步骤3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4具体计数过程: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实验关键探究学习1实验设计2实验结果与分析(1)酵母菌增长曲线图:(2)趋势:先增加再减

2、少。(3)分析增长: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剧增。稳定和波动: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有害产物积累等,酵母菌死亡率逐渐升高,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衰退:随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3实验关键(1)操作提示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3、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结果最好用记录表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天)123456数量(个)(2)计数提示计数原则: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原则计数。结果异常的原因:a统计结果偏小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偏少;在计数时,未计边缘的酵母菌等。b统计结果偏大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了表层的培养液;在计数时统计了四周边缘的酵母菌等。(3)注意事项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

4、在显微镜下计数,且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血细胞计数板必须保持干燥,否则培养液将不能渗入计数室。清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确方法是浸泡和冲洗,不能用试管刷或抹布擦洗。冲洗干净后不能用纱布或吸水纸擦干,应自然晾干或烘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实验应用对点练习1(2020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B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因此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时要进行

5、第一次计数,A正确;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B错误;每隔一定时间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C正确;营养、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2(2019全国卷)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在培养到23

6、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异养生物可以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A正确;随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不断减少,代谢废物不断增加,故更换培养基的频率不同可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曲线可知,a组中细菌甲在23 h前,数量增长一直很快,说明该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一直是充裕的,C正确;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在培养的早期,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资源是充足的,细菌甲种群的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且图中a、c曲线在早期重合,也可说明早期可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3温度在1535 时,酵母菌

7、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下表是同学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温度()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0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151.23.03.84.64.03.22.82.5201.25.05.34.22.11.20.80.6251.25.25.64.62.91.00.60.2301.24.95.54.82.21.30.70.5351.21.51.82.02.21.30.80.6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不同温度条件下酵

8、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D每天取样检测一次即可,不需要固定取样的时间D每天取样检测一次即可,但需要固定取样的时间,否则无法进行比较酵母菌在每天某一特定时间的数量的变化。4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甲乙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记重捕法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一定达到K值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除统计方格内菌体外

9、还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5小时前每个小格内约有5个菌体,而5小时后每个小格内约有10个菌体,但这是稀释100倍后的值,所以5小时后种群密度增加200倍,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否达到K值无法判断。(1)计数方法: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方格网,对于1625的方格网,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方格网,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2)计算方法:大方格长度为1 mm,高度为0.1 mm(即规格为1 mm1 mm0.1 mm),则每个大方格的体积为0.1 mm3(104 mL),故1 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中方格中小方格个数)400104稀释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