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来只谈人权的美国,这次终于拿主权说事在对于乌克兰事件的表态上,俄罗斯和美国似乎“拿错”了发言稿。3月1日,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说,俄罗斯“是应乌克兰合法当局的请求,为了保卫居住在乌克兰的俄罗斯人的人权而向乌克兰派兵的”。三天之后,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基辅,重申美国“对乌克兰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强烈支持”。事实上,国际舆论对美国外交的印象,还停留在不断重复“人权、人权、人权”的阶段。比如2月27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2013年度国别人权报告,这已是美国第38次发布国别人权报告,报告对很多国家的人权状况都进行了批评。撰写这类报告最初的功能,是为美国对外援助提供依据,但现在它广
2、为人知的新功能是“为人权活动人士提供帮助和支持,为相关学者和新闻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的人权保护活动提供激励和压力”。简而言之,就是为美国外交服务。下面又是一连串人们熟知的美国外交动作:1986年,美国以保护在利比亚的美国国民为由,对利比亚进行了空袭。1989年,美国又以保护美国侨民、保护民主选举的名义,入侵巴拿马,推翻了反美的诺加列政权,并扶持了亲美的总统上台其实,美国外交系统使用“人权”这一外交工具,也有清晰的用法:人权外交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66年在美国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到上世纪70年代,卡特政府将这一理论“升级”,明确提出人权外交、公开向全世界宣布人权是美国
3、对外政策核心原则,其中心思想就是以人权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简单来说,就是它认为哪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有问题,美国就疏远它、制裁它。到了90年代,一个升级版的人权理论又出现了美国提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潜台词就是,现在不只可以疏远和制裁,直接采取军事行动都是“对”的。如此一来,之前美国的诸多海外军事打击就都有了正当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1999年北约出兵科索沃,很多国家强调应尊重南斯拉夫的主权完整,克林顿政府拿“人权高于主权”作为回应。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理由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当局政府践踏人权”。2011年,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再次以人道主义和人权为理由对利比亚进行空袭,最终导致反美30多年的卡扎菲政府下台。而现在,美国人终于开始拿主权说事因为以前都是它对别国采取军事行动,现在换主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