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文科班第一次月考政 治 本试卷分共6页,5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50小题,共70分。其中1-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31-5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面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A方法论
2、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3. 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有所成就,需要哲学思维。这说明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发展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学习与计划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5.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
3、于A可知论B不可知论 C主观主义D唯心主义7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 B. C. D. 8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上述观点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否认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9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10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
4、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1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错误的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D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12. 和谐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不同社会之间,最终还是要达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是A一切服从于自然 B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C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 D顺应自然,放弃改造自然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反映了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观实在性 B静止 C运动 D客观存在14.“没有
5、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5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的16李白名句“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可以被改造的17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
6、物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18.“不折腾”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的一句北方方言,其要求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维护安定团结、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这种要求体现了 A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 B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C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D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19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
7、动性20论语子路里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欲速则不达。当时孔子弟子子夏做了莒父这地方的县长,向老师问政治。孔子给他指点迷津,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率不成同。”“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 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 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21. 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一切物质性活动。A自然界 B人类社会 C思维 D客观世界22.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这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8、 D能动性23下列名言包含实践是认识来源的哲理的是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D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24.“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旨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2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A.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6.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有用性 D反复性
9、27.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主要反映了A.真理的具体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真理的客观性28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9.“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知不足”,是因为A.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C. 真理是具体的
10、有条件的 D.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30. 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这表明认识运动是一种直线式发展 圆圈式循环 螺旋式上升 波浪式前进A. B. C. D. 31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指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这说明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和规律的思考C哲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 D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民族精神的凝聚32.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下列命题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是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是非难辨 气者,理之依也
11、心外无物A B C D33. 生活中,相信“咒语”、怕遭报应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D形而上学34. 老子强调顺应天命,无为而治;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 老子是客观唯心主义,荀子是主观唯心主义B. 老子是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C. 老子强调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 老子强调要顺从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3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
12、革命性的统一A B C D36据冰岛科学家介绍,由全球变暖引发的冰岛海域海水温度上升是从1996年开始的,海洋生物圈的变化将是不可逆的,一些物种会因此绝迹。这启示我们A要正确分析矛盾的特殊性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我们必须保护自然C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D人们要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37下列选项正确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A B C D38. 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一观点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3、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009年10月,美国航天局宣布通过实施“撞月”计划显示月球上有相当数量的水,这一成果为人类了解月球翻开了新篇章。回答39-40题。39被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A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0实施“撞月”把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带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月球还蕴藏着众多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示。这表明A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B
14、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C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正确性41.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正在改变中国人平常的生活习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正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A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决定生态文明 B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可忽视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意识的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4232年前, 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这主要表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意识对改造客
15、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A. B. C. D. 4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 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A B C D4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首诗的哲学寓意是A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B客观事物的变化必然导致认识的变化C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D一切真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45. 庄子提出的“是非莫辩”的观点:我和你辩论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无论第
16、三者与你我的意见是否相同,都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A指出了人们的观点不能分正确与错误许多人:要分散投资,才不会全军覆没!股神巴菲特:应该集中投资,小心看管!B肯定了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C断定了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认识D表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6. 右图所示的漫画说明A集中投资优于分散投资B投资行为成功与否取决于投资观念是否正确C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真理不止一个D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47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主
17、要表明A真理与谬误是有严格界限的 B认识具有反复性C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D认识具有无限性48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木桶理论”认为,如果把木桶倾斜放置(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真理是主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因人而异的A. B. C. D.49. 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以谬误为基础 D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50.“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只有服从真理,才能成为权威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18、 D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其中51小题8分,52小题10分,53小题12分。)51. 2010年3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总结全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会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等观点的丰富和发展。会议强调,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科学发展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结合材料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
19、代的关系的?(8分)52. 2010年9月,广东某地遭特大水灾。面对灾情, 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这是天意, 人没法子。老天爷, 你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们呢?”第二种人垂头丧气哀叹:“多年辛苦白费了, 荒年已成定局, 无法改变。” 第三种人坚定地表示:“ 灾害已经发生, 这是事实, 但我们以丰补歉还是大有可为的, 夏季损失秋季补, 农业损失副业补。要自力更生战胜灾害。”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评析这三种人的观点。(10分)53. 材料一:1978年11月,被饥饿所迫的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被判现行反革命的风险,按下 了18个手印,搞起了大包干,解决了温饱问题,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
20、幕。从此,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热潮迅速蔓延全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 世公认的变化。实践证明,大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材料二:“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未进富裕门。”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岗村和我国中西部的多数农村一样,面临着温饱过后的发展瓶颈。敢为人先的小岗人再次摸索发展的新路子,他们把昔日分到各户的田地部分进行土地流转,掀起了第二次农村改革的热潮。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2分)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文科班第一次月考政 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50小题,共70分。其中1-3
21、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31-5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0: CCCAB ABDBB 11-20: DBCBC CACCA 21-30: DAABD ADDDA 31-40: CBCCB BDBDC 41-50: BDCDB DDB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其中51小题8分,52小题10分,53小题12分。)51.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2分)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
22、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促进社会变革,推动时代前进。(2+2分)52.(1)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反对唯意志主义和消极无为的形而上学思想。(2+1+1分)(2)第一种人认为天意决定一切, 是听天由命的宿命论, 否定了物质决定意识,是荒谬的。(2分)(3)第二种人只看到灾害带给人们的困难, 认为人无法改变, 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所作为的观点。(2分)(4)第三种人既承认灾害 , 又强调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可以战胜灾害,既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是正确的观点。
23、(2分)(注意:对每种观点的评析应简要指出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关系,并表态判断。)53.(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0年前小岗村被饥饿逼出来的“大包干”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农村改革找到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正确方向。(2+1分)(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小岗村由实行“大包干”到进行“土地流转”试验,寻求新的改革出路,是实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结果。(2+1分)(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符合当时我国农村国情的正确决策,现在小岗人进行“土地流转”试验,仍有待于实践的检验。(2+1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无论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探索“土地流转”改革的新路子,都是为了引领农民走进富裕门,以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2+1分)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