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热点主题篇 高考总复习大二轮 历 史 2018 年 2 月 24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近 160 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按下表决器,高票表决通过修订后的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五年来,在这个神圣、庄重的会议厅里,一个个与时俱进的法律被表决通过,一个个事关改革和发展的议案被写进历史。这五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五年;这五年,是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五年。史实链接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到明清,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因有革
2、、内容丰富、特点鲜明。1夏商周时期的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结合,并渗透着神权法思想。2春秋时期,成文法出现。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君主要“以法治国”,臣民都要遵守法律。3西汉以秦律为基础确立了一整套法律制度。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质上实行的是外儒内法的政策,这构成了封建法律的理论基础,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逐渐形成以“法自君出、为君服务、礼法并用、法定特权和司法隶属于行政”为特点的封建社会的法律体系。4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从限制君权的角度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主张,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思想的萌芽。二、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各阶级、各
3、派别为建立民主法治社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著作,近代西方民主法治思想传入中国。2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但这些主张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319 世纪 90 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他们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但最终失败。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5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
4、、科学大旗,力图从思想上铲除封建专制的根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6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根据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1931年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等。三、现代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1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颁布了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2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迈出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一步。3改革开放后,民主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法律制度的建设1
5、以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为特征的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在众多城邦中,雅典的民主政治最具代表性。但要注意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滥用。2古罗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完备的法律体系上。罗马法不仅是罗马帝国辉煌的象征,也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五、近代西方民主法治的建设1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以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等为代表的近代民主法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近代英、美、法、德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渐确立并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典例呈现例(2019全
6、国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公元前 1 世纪建立,到公元 4 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 5 400 万,意大利约有人口 600 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
7、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 5 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
8、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从公元前 1 世纪建立,到公元 4 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可以得出这两个国家都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第二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一“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材料二“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可得出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
9、材料一“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材料二“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可得出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材料一“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材料二“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可得出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等,材料一“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材料二“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
10、汉人”。可得出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等不同。(2)据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和所学知识可得出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和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据材料二“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可得出强化了民族认同;据材料二“汉朝盛时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可得出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2)意义: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主题训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