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学案1传统文化的继承考试内容及要求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b)。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c)。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知识梳理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
2、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试判断: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提示F。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化的特点(1)继承性: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得以延续。(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请思考: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吗
3、?提示不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4传统文化的作用(1)积极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请思考: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传统文化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已经过时了吗?提示判断文化过时与否,要看它能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这时它就是不过时的;反之,它就是过时的。重
4、点突破1区分相对稳定性与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内涵不同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侧重点不同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2.文化的双重性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典例运用典例1“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管做吹箫”这首温州童谣,让我们重新拾起了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5、。童谣是时代背景的镜子,保存着民间文学的精华,值得我们重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来看,温州童谣流传至今,属于()A传统思想的继承 B传统文艺的继承C传统习俗的继承 D传统道德的继承答案B解析童谣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温州童谣流传至今,体现了对传统文艺的继承,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典例2中国的“家风”文化注重挖掘传统美德,注重典型家风家训的传播,同时将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赋予家风家训新的时代内涵。这反映了()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千变万化的C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立性答案A解析今天我们仍然传播“家风”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并赋予
6、家风家训新的时代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A符合题意;B、C、D说法错误。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知识梳理1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1)对民族、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2)对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保持、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2)改造、剔除: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
7、除。试判断:保护好古村落有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提示F。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重点突破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1)从社会发展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
8、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典例运用典例3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A B C D答案C解析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才能起积极作用,表述错误,正确。 故选C。典例4“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的酒文化有千年的历史。中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说法,然而今天众多的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可见() A传统文化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影响B面对传统文化要“
9、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D经济、政治的变化决定着传统文化的发展答案B解析题中强调“酒文化”与“酒驾惨案”的关系,说明面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并不仅仅是强调传统文化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A与题意不符;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要加以改造,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C错误;题中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而不是强调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D与题意不符。议题: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材料一中国孝
10、文化产生于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大,从尊祖敬宗的宗教祭祀仪式演化为以尊亲事亲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从以“事君”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演化为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核心的社会伦理,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基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1)材料一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2)结合材料一,说明传统文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材料二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
11、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都做出了常人所不能为的举动。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的故事迷信思想严重。(3)“二十四孝”是财富还是包袱?(4)应该怎样继承“二十四孝”,发挥孝文化的积极作用?(5)请你就弘扬孝文化写两句宣传标语。(要求:句式精炼、朗朗上口)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得以延续。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
12、神纽带。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优秀、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传统孝文化顺应经济、政治生活的变迁,有利于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面对“二十四孝”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二十四孝”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就是财富;对于“二十四孝”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如果不加分析地照搬,它就会成为包袱。(4)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二十四孝”中文明的、
13、合乎理性的内容应继承和发扬;愚孝的、迷信的内容要“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5)要想子女好,自己先敬老。饮水要思源,为人不忘亲。(任意两条即可)素养感悟(1)政治认同:通过对我国孝文化特点和作用的探究,感悟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认同我们的中华文化,增强政治认同。(2)科学精神:通过探究“二十四孝”是财富还是包袱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看待传统文化。(3)公共参与:通过让学生就弘扬孝文化写宣传标语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孝文化,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孝亲敬老,增强社会责任感。一、判断题1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答案T
14、。2“乡愁”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答案F。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答案T。4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它。()答案F。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二、选择题5对绝大多数漂泊他乡的人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这表明()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答案
15、B解析过年回家与亲人团聚是一种传统习俗,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仍然要回家,B符合题意。其余三项观点均错误。6徽派古村落、古民居是徽文化的“活化石”。在长期保护实践中,黄山不仅创造了异地搬迁的“潜口模式”,还创造了西递、宏村的整体保护开发和呈坎等原地保护、重点维修、成片开发等多种模式。黄山重视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是因为()传统建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承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 B C D答案C解析传统思想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错误;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批判继承,错误。7“身如竹叶心如水,不
16、带江南一线归”。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强调为官始终清廉,刚正不阿。今天我们继续强调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但又赋予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思想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A B C D答案B解析继承传统文化对“浩然正气”的崇尚,又赋予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体现其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故排除;传统思想至今影响深远,入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说法错误,排除。8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
17、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例如,只要是汉族人,大家都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过年都要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这些都是汉族成员彼此认同的基本依据。这表明()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稳定不变A B C D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民族性及其作用,没有体现民族文化的平等性,与题意不符;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说法错误。9“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国家要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以传统
18、文化来治国理政。”下列对这一观点的科学解读有()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重要启示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智慧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的精华所在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A B C D答案A解析用传统文化来治国理政,说明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重要启示,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智慧,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不完全是精华,排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说法错误。10百鸟朝凤是流传于鲁、豫、皖等地的优秀民间唢呐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鸟鸣之声,所以得名。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新老两代唢呐艺人在面对传统艺术即将消亡以及生存压力下传承民间技艺的故事。面对即将消逝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面向世界,博采
19、众长,探索文化的统一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传递人类人文情怀尊重社会历史现实,勇于放弃传统束缚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A B C D答案B解析面对即将消逝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传递人类人文情怀,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的统一”表述错误,排除;“放弃传统束缚”的说法过于绝对,我们应该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说法错误。 故选B。11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蒙指出:“传统节日的发展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不是回到过去。”这启示我们()抛弃传统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体现时代精神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
20、性对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B C D答案D解析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全盘抛弃,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不符合题意;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故本题选D。三、综合题12厦门中山路是著名的现代商业街,同时又富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处都是历史建筑。在厦门的老城区里,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老建筑,怎样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是当前旧城改造中亟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中华街道,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任务中,积极探索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一个城市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文化、它的历史,在于这个城市本身。近年来,厦门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特色,着力延续历史文脉,留住骑楼“灵魂”;有效利用厦门本土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文化上保持闽南历史文脉,让现代酒店、民宅与现存的无数幢历史建筑相协调,保留人们喜爱的“最厦门”城市风貌,充分展现中山路的发展脉络、人文特色和丰富内涵。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山路的经验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答案(1)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传统建筑,为继承传统文化提供物质载体。(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增强人们的认同感。(3)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为其注入时代精神。城市建设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