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三章课时跟踪检测(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5998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三章课时跟踪检测(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三章课时跟踪检测(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三章课时跟踪检测(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三章课时跟踪检测(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三章课时跟踪检测(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三章课时跟踪检测(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三章课时跟踪检测(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三章课时跟踪检测(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 第十三章 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不断改变,形成生殖隔离时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答案:B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C在自

2、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从而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答案:D3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马和驴交配产生强壮的骡子,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D狼和兔子的奔跑能力的提高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解析:马和驴交配后产生的骡子并没有生殖能力,马和驴之间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4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

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C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解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有些情况还会导致稳定性降低,甚至由于缺少新物种的天敌导致本地有些物种灭绝;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有利的个体,其有利的基因得以保留,但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答案:B5(2011盐城模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

4、是修改内容()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共同点是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均以可遗传变异作为进化材料,并由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不同点: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机理,而现代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一缺点。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B6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具有一

5、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 BC D解析:是物种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包含多个种群;在物种形成过程中,隔离是必要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先出现地理隔离,然后再出现生殖隔离。因此错误。答案:B7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交产生F2,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分别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互交)和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的比例分别为()A1/8,1/9 B1/6

6、,1/4C1/8,1/6 D1/6,1/9解析:由题意可知,F2中取出的灰身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Aa、1/3AA,在自交时只有2/3Aa自交才能获得黑身果蝇,其比例为2/31/41/6;在自由交配时,只有2/3Aa2/3Aa时才能获得黑身果蝇,其比例为2/32/31/41/9。答案:D8(2011九江调研)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且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B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且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解析: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

7、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并且变异的有利与有害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而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决定于自然选择,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慢取决于哪种性状表现更能适应当前环境。答案:C9(2011盐城检测)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

8、是()A50%和50% B50%和62.5%C62.5%和50% D50%和100%解析: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所以T的基因频率为20%1/260%50%;感染锈病后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所以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T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3/4,T的基因频率是1/41/23/462.5%。答案:B10(2011西安质检)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蠖体色是浅色(由s基因决定)的,少数深色(由S基因决定)的;100年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黑褐色,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2009年据科学家调查

9、研究,英国的桦尺蠖浅色型正在增加。下列有关桦尺蠖体色由浅变深,又变浅现象的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A桦尺蠖体色的深或浅是可以遗传的性状B树干颜色的变化是桦尺蠖种群体色变化的环境条件C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基因s能突变成基因S,基因S也能突变成基因sD这是环境治理成效的很好例证解析: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树干颜色这一环境对生物进行了定向地选择。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4分)(2010上海高考有改动)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数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2)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

10、用类型,图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3)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0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小。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是:_。(4)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

11、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年份种群A种群C规模t(%)w(%)规模t(%)w(%)190046 000511 00051192045 0005.5185071194048 0007185090.819604400081800120.6198042 00061600100.8200040 00051550111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_。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B与种群A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受气候影响更大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_;种群规模与基因_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解析:(1)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生物个体之间会发生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

12、者被淘汰,导致个体数不可能无限增加。(2)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图示表示的就是居中间的个体数最多,可用图表示。图中两种选择类型的表现型差异会越来越大,即进化方向不同。最容易发生生殖隔离产生新种。(3)种群A与B、种群A与C,原来可以迁移,进行基因交流,但是建矿之后,种群A与B之间形成了地理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进而与种群C之间也是无法进行基因交流;这样种群B进化方向与原来相比就发生了改变,经过长期进化过程,种群B与A、C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种。(4)种群C与种群A之间,等位基因1和2在100年内仍然都存在,因此两种群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但是等位基因1中t的概率在增加,因此等位

13、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从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不能判断哪一个种群受气候影响更大。由于种群C的规模仅有550,远少于种群A的规模40 000,因此种群C的基因库(种群内的全部基因)比种群A小。比较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变化,可以发现T/t的频率变化和种群规模变化密切相关。答案:(1)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适者生存)(2)(3)由于与种群A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B与种群A、种群B与种群C的基因交流;因此种群B内的基因突变开始积累,且产生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下来;种群逐渐适应了生存环境,种群规模开始扩张,并形成生殖隔离,新种形成(4)A(5)小1(T/t)12(16分)“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

14、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请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问题:(1)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2)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_。(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_。(4)近几年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

15、要加以保护,这是在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解析:由亲代基因型频率可计算出基因频率是A 60%,a 40%,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AA 36%、Aa 48%、aa16%。若所有的雌雄个体都能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性状没有作用,基因不发生突变,则后代的基因频率会维持不变。基因突变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要看该基因对应的性状与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本题是指从物种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答案:(1)AA 36%、Aa 48%、aa 16%(2)没有迁入和迁出

16、;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性状没有作用;雌雄个体都可自由交配产生子代;没有基因突变(3)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4)物种13(20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

17、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2)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你的理由是:_。(3)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选择一只纯种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_;_;_;(4)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_。解析:(1)F2中BBBb12,产生的两种类型的配子Bb21,故F3中bb为1/31/31/9,即F3中长翅果蝇占8/9

18、,其中的纯合子为BB2/32/34/9,占长翅总数的1/2。(2)要研究人工选择作用是否对种群基因频率产生影响,需要以人工选择作用作为单一的变量,通过由人工选择作用的种群和自然繁殖的种群繁殖若干代后进行对照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1/2(2)不科学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3)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4)这

19、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 教师备选题14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发生了进化;长期的地理隔离大多可导致生殖隔离,但不能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答案:D15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解析:种群的基因库指同种生物构成的同一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甲岛和乙岛都有不同的鸟类。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