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52006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四) 2005.12一、选择题1、决定下列农业生产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热量 水源 光照 市场B.水源 地形 热量 市场C.地形 国家政策 土壤 科技D.土壤 热量 国家政策 地形2.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在松嫩平原一带大力发展柑橘、香蕉等水果 在南方山地、丘陵大规模开垦梯田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和北部,逐步实行退耕还牧、退耕还草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A.B.C.D.3.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
2、种植热带作物 大力发展造纸工业 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以及相关的加工工业 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A.B.C.D.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设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据此回答46题。4.该厂产品最可能是A.化工产品B.电子产品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5.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A.海港B.航空港C.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6.该企业还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这一过程属于A.本地化B.工业化C.城市化 D.全球化7.成都能在战
3、国时代发展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城市,是因为A.手工业的不断创新B.商业得到空前发展C.人口急剧增长D.气候变得温和湿润8关于城市的区位因素,叙述错误的是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五个方面 我国湖南省株洲市、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是以交通因素为主导因素发展起来的 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说明了交通线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不会变的A. B.C.D.9.影响阿伯丁、株洲、堪培拉、麦加四个城市区位的重要社会经济因素分别是A.自然资源、交通、宗教、军事B.交通、宗教、政治、自然资源C.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宗教D.政治、自
4、然资源、宗教、军事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清洁生产”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1012题。10.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A. 要求人们购买、使用绿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11.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等A. B. C. D.12.目前,国家统计局与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
5、,正在加紧研究适合国情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这表明A.中国的发展目标正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B.中国将不再追求GDP的增长率C.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环境的日趋恶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D.我们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下图是铁路、公路、水运、管道四种运输方式示意图,回答1314题13图中表示水运运输方式的是AX BY Cz DW14宜采用铁路运输的距离区间应是A B C D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地球表面83%适宜使用的陆地已经为人类使用,地球陆地上几乎没有什么人迹罕至的原始地域。据此回答1517题。15、
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开发时间的长短 B.自然条件C.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 D.政治、军事因素16.全球人口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机械增长率17、当今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量之间的矛盾 人口增长过快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 人口增长过慢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矛盾 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不相协调A. B. C. D.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821题。18、上图说明该地区A.城市化程度很高B.城市人口是2500万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D.人口密度较大19.
7、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的国家是A.阿根廷 B.印度 C.英国 D.美国20.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D.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21.这种状况可能造成的问题是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农村人口增长速度缓慢,出现负增长A. B. C. D.22.下列文化区中有较明确的界线的是A.宗教文化区 B.经济文化区C.语言文化区 D.政治文化区23.典型藏族男装的着装特点是上、下午将藏袍的右袖褪下,中午双袖褪下,围在腰间,这是
8、因为A.当地气温日变化大 B.民族礼仪C.适于放牧 D.适于宗教活动24.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中,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竹楼这种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 竹楼的材料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 竹楼记录了建筑技术水平 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A. B. C. D.25、读“无锡人对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达机会图”,说明影响游人到游览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A.游览价值的大小 B.交通的通达性C.感知机会的多少 D.市场经济距离26、清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主要反映了旅游资源欣赏的要求是A.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B.抓住
9、景观特点C.把握观赏时机D.移情与景,情景交融27.江南私家园林以小、精、巧、淡为主,其设计思想是A.显示权贵的尊荣B.满足城市生活的心理需要C.与当地湿润的气候相和谐D.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说:“我们的新欧洲诞生了。”结合欧盟东扩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增加居民7500万的事实,回答2830题。28.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元的正式启动,标志着A.欧盟由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组织B.纸币不再有国家强制使用的特点C.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竞争程度日益加深D.国际货币体系将以欧元为主导29.欧洲共同体建立,是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重要步骤
10、。欧洲共同体建立的目的是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建立自身安全体系 促进西欧各国间密切联系A.正确,不正确B.正确,不正确C.正确,不正确D.都正确30.不是当前世界政治和经济地理格局的主要特点的是A.国际关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B.世界仍不平静,国际社会中需要某个国家发挥主宰作用C.军事争霸让位于综合国力的较量,民族发展成为重新调整国家间关系的基础D.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经济、科技和环境领域的安全问题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心二、非选择题31.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它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及南
11、亚的_气候区。(2)图中字母B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最大生产国是_。(3)图中字母C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它主要分布在有大面积的_气候区。其中阿根廷_草原是世界上经营这种农业的杰出代表。(4)图中字母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的典型代表是_,字母E在我国的_也有分布,但规模、性质、管理方式上有很大差别。(5)依据农产品的性质和归宿来划分,上述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自给农业的有_(只填写字母),主要分布在_国家,属于商品农业的有_(只填写字母),主要农业经营方式是_。3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
12、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设施。项目国家1970年1992年城市人口比重(%)人均GDP(美元)城市人口比重(%)人均GDP(美元)埃塞俄比亚96913114韩国41282746777英国8919128915625美国7448617623180日本7119467729486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美元)(1)资料中叙述的现象在表中的_(国家)明显,人们称为逆城市化现象。这是由于_。(2)读表格回答: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发展水平,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3)
13、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兴小城镇,有如下四种模式可供选择,适宜的模式是A.B.C.D.33、这几年全球范围内大公司合并或兼并的现象时有发生。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汽车和食品,则最有可能表示汽车的是_。原因是_。(2)我国汽车企业有100多家,但其产量不及某跨国公司一家的年产量,结合上图指出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_,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3)图中F、F点的含义是_,其说明_。34.下图是“我国江西省轮廓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省会城市A是_,铁路干线B是_,C是_。(2)图中斜线所示地是我国著名的_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的另一部分位于_省
14、内。(3)C铁路在修筑时,从降低筑路费用考虑,设计路线是图中的虚线D,但后来却不惜增加投资,向左拐了一个弯。拐弯的主要目的何在?从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区位选择的因素看,这属于_因素产生的作用。35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期是_。AC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CB时段二者的关系是_。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时段。(2)图中AC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A.核工业 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 D.电子工业(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其原因是增加环保投入 工业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
15、 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 B. C. D.(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3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达到13亿。中国从1989年的11亿人口日到1995年的12亿人口日用了大超大约6年的时间,而12亿人口日到13亿人口日,则用了大约10年的时间。这表明,在人口基数不断增
16、大的情况下,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在放缓。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材料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按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人口总量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峰值14.6亿。据分析,在未来20年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将保持在1000万左右。根据预测,2020年,中国1564岁适龄劳动力将高达9.4亿,占总人口的65%左右。同时,老年人口比重将从现在的7%增加到11.8%,预测当峰值到来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高达23%。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值已经升高到119.92,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了8.5个百分点,严重偏离了
17、正常值(106)14个百分点。有5个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值甚至高达130以上。(1)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最大环境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B.我国目前人口环境容量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C.我国目前人口达到13亿,人口与环境属良性循环D.我国目前人口与耕地、淡水之间的矛盾尖锐到很难协调的程度(2)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必须正视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_和_这两项基本国策。(3)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
18、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显著下降(4)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_。(5)从材料中看出,我国将面临哪些人口问题?37结合所学知识并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要分析黄山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开发中的制约因素。(2)在开发黄山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0052006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BCBBDBDCA11121314151617181920BDCBBCCACB21222324252627282930CDABDDCCCB31、(1)水稻种植业 季风、热带雨林(2)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3)大牧场
19、放牧业 干旱、半干旱 潘帕斯(4)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海南岛(5)A 发展中 B、C、D、E 家庭为单位的大农场32、(1)美国 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城市与郊区之间交通发达;郊区与城市相比,生态环境好(2)经济 (3)B33、(1)A 汽车产业生产过程复杂,技术含量高,所需零部件多,协作工厂多,生产规模大(2)规模太小,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及技术革新 产业重组,形成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加大科技投入(3)企业达到规模经营时的生产规模 规模经营的规模有极限值34、(1)南昌 浙赣线 京九线(2)井冈山 湖南(3)带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经济社会35、(1)A以前 经济发展与
20、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长(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 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B以后(2)C (3)B (4)C36、(1)A(2)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3)B (4)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总人口规模大,就业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严重,性别比例失调。37、(1)开发的优势条件 从游览价值看:首先,具有较高的审美和历史文化价值。其次,具有较好的集群状况。黄山、九华山和歙县相距不远。第三,地域组合状况好,黄山附近没有雷同的旅游景点。 从市场距离看:该地区与沪、宁、杭经济发达地区相距较近、具有较短的经济距离 从交通条件看:此地区有浙赣线、皖赣线通过,同时公路和航空与其它地区相连,交通的通达性较好 开发中的制约因素: 从地区接待能力看:该地区城市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区接待能力较低 从旅游的环境承压量看:本地区尤其是作为重要景点的黄山缺乏较为宽阔的平地、生活设施少、环境承载量小(1分)(2)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旅游接待能力, 同时一定要确定与环境与环境承载量对应的旅游活动规模, 以防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