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秦的统一1.据秦集史统计,自秦武王以后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中,共有右丞相12人,左丞相9人,其中非秦国人占到丞相总数的60%以上。此材料可说明()A商鞅变法十分彻底 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C秦国重视招揽人才 D旧贵族势力严重削弱2嬴政统一六国后,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嬴政这一做法()A重在限制丞相权力 B具有宣扬功业色彩C在寻求统治依据 D企图保证皇位世袭3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说明秦朝郡县制()A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
2、B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强化了皇权专制制度D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4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知识点二、三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5.“约2 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多万人去修秦始皇陵和阿房宫,50万人征伐南方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A生产工具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C社会观念的差异 D经济形态的差异6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
3、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高起、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1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家国同构”的形成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D诸侯争霸的形成2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此称谓()A意在突出皇
4、权的至高无上B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C体现了皇权的神秘性色彩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据此推断,秦汉“化家成国”主要得益于()A实行宗法制 B尊奉儒家思想C采用严刑酷法 D推行郡县制4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这得益于()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5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A刘邦、项羽起义 B“国人暴动”C三家分晋 D陈胜、吴广起义6秦采取了一系列巩
5、固统一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等材料二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的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
6、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素养家国情怀)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
7、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2(素养史料验证)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三秦朝作为
8、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必备知识基础练1答案:C解析:A项“彻底”说法太过绝对,不符合题意,错误;军功爵制是指论功行赏,题目中并未涉
9、及,故B项错误;题目中“非秦国人占到丞相总数的60%以上”体现了秦不拘一格降人才,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旧贵族和新兴贵族势力的变化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以“皇帝”作为尊号不是出于限制丞相权力的目的,故A项错误;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合“皇”和“帝”二字为“皇帝”并作为自己的尊号,故B项正确;封建社会统治者寻求的统治依据为“君权神授”,非“皇帝”这一尊号,故C项错误;保证皇位世袭的,非“皇帝”这一尊号,故D项错误。3答案:B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统治的制度,与材料中“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的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
10、接有效的控制,与材料中“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相符,故B项正确;皇权专制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与材料中郡县制强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故D项错误。4答案:C解析:材料呈现的是秦简语书中对于官员职责的表述,未体现社会秩序是否稳定,故A项错误;秦简语书中的一项处罚规定,只能说明当时存在这种失职现象,但是仅凭一则材料无法确定失职现象十分严重,故B项错误;本题材料强调的是当时官员因“不胜任”的失职行为被免职,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
11、;地方官员负责地方治理,需要负责地方经济、治安、行政等各个方面,而不是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抓住材料提供的信息与“直接原因”分析,生产工具的差异是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实现权力集中,能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而西周分封制下,无法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故B项正确;社会观念的差异与能否调动大批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形态的差异不是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有功者,并未涉及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故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故B
12、项排除;据材料“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和“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有功者,并不能说明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故D项排除。关键能力综合练1答案:A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故A项正确;“家国同构”的形成应该是在商周时期,故B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故C项错误;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没有分封诸侯,故D项错误。2答案:A解析:材料中与皇帝相关的人、事、物都有专门的称呼,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故A项正确
13、;郡县制建立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体现皇权神秘性,故C项错误;皇帝制度形成后被以后王朝长期沿用,故D项错误。3答案:D解析:宗法制的兴起与题干“秦汉”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体现的是血缘政治的结束,与尊奉儒家思想无关,故B项错误;贵族家庭的倒下,不是严刑酷法导致,而是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C项错误;郡县制的推行,取代原来的分封制,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保证政令畅通和促进各地区文化的交流,秦始皇规定小篆作为标准文字
14、,颁行天下。后来又流传一种新的字体“隶书”。因此,我国形成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益于秦朝统一文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5答案:D解析:A项刘邦、项羽起义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与题意不符;C项三家分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不符;D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与题意相符。6答案:(1)措施:秦明法度,统一度量衡;在中央,丞相负责度量衡的统一;县和基层官员负责校正度量衡;规定了误差和惩罚标准。(2)原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制,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
15、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意义:便利了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一法度衡石丈尺”“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说明政令统一,丞相督导,地方官员配合。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的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可得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制,货币混乱;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及巩固政权的需要。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给国家统一向各
16、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的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并联系所学可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便利了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等。学科素养升级练1答案:C解析:材料未论及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垂直管理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体现了其在国家长期稳定统一方面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结合所学,秦代才是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标志,故D项错误。2答案:(1)首创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各种治
17、国学说。(3)对秦朝: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权力的统一与集中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解析:第(1)问,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第(2)问,根据材料“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分析,秦朝之所以能制度创新首先是国家统一,然后就是百家争鸣为其提供了各种治国学说。第(3)问,据所学知识,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可知,后世政治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所开创的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权力高度集中,而权力集中统一也成为后世王朝的总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