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26KB ,
资源ID:357889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5788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人民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人民版.doc

1、专题限时集训(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的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农作物的种类大大增加B生产工具出现根本变革C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D民众温饱问题得以解决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农业比先秦时期有了较快的发展,如铁犁牛耕被广泛使用、代田法的推广、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等,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当农业获得较快发展之后,饮食领域就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

2、即从“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发展到“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更加丰富”,故选C项。2班昭(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针线赋中载,“熔秋金之钢精,形微妙而直端”。作为例证,材料可以说明()A汉赋的风格受到史学观的影响B铁制品已应用于汉代日常生活C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D汉代兵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B根据材料“熔秋金之钢精,形微妙而直端”可知,钢针做工精巧,说明铁制品已应用于汉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故选B项;A项无从体现,排除;材料只提到钢针的制作,并没有提到是否推动手工业发展,排除C项;铁针并非兵器,排除D项。3(2020绵阳四

3、模)据九章算术记载,汉代牛价很高,“牛一头直万五千”。而西汉主要粮食一石一般为3080钱,东汉也不过数百钱。据此可推知,当时()A田庄经济推动粮食增产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D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D从材料中牛的价值远远高出粮食的价格可知,牛的价格过高,百姓拥有耕牛的数量不会太多,不利于铁犁牛耕的普及,故反映了先进的耕作方式不容易推广,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了西汉和东汉的粮食价格,没有涉及粮食增产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西汉、东汉粮食的价格,无法体现粮食成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不能反映当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排除B项;从材料中牛的价格远远高出粮食的价格,普通百姓很难购买,不

4、能使用有利于精耕细作的牛耕技术,故不是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表现,排除C项。4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B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B材料“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说明冶炼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耕作方式的进步,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与土地私有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技术更新推动生产发展,排除C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D项。5(20

5、20漳州三模)唐玄宗时,敕令男满15岁、女满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这一敕令()A保证唐朝社会持久繁荣B延续唐初休养生息政策C巩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D埋下藩镇割据战乱祸根C这一敕令有利于保障唐朝人口和户数的增加,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故选C项;社会繁荣与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一敕令并不可能会保证唐朝社会持久繁荣,排除A项;该敕令明确规定男女婚嫁的年龄,并以户口的增加作为地方官员“以进考第”的标准,已经不属于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B项;藩镇割据是因藩镇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的,与这一敕令无关,排除

6、D项。6(2020德阳三模)宋初,自耕农数量为350万户,占所有农户的58%;到1067年,自耕农数量为980万户,占农户的69%。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政府税率较前代低 B地主数量逐渐减少C庄园经济走向破产 D小农经济得到发展D自耕农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因此宋代自耕农数量增长表明小农经济得到发展,故选D项;材料没有将宋代与前代的税率进行比较,排除A项;“地主数量减少”缺少依据,排除B项;庄园经济走向破产无从体现,排除C项。7据考古发掘文物证实,宋代金银器流行文字铭刻,内容与唐代不同,纪年款识很少,而打印或錾刻店铺、产地、

7、工匠名字增多。这一现象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B产品主要供应贵族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根据材料“打印或錾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增多”可知,宋代金银器注重产品的宣传,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C项;官营手工业指的是由政府直接经营的手工业,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其是否属于官营手工业,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金银器的文字铭刻,并未提及其产品的来源与去向,无法看出是否主要供贵族使用,排除B项;私营手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D项。8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

8、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B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C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D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C唐代的文化兼容并蓄,与材料中“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相符,宋代积贫积弱,故“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表现了唐宋文化心态的变化,故选C项;唐宋都是中央集权制度,并未发生变革,排除A项;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不应该出现“孤芳的排外心理”,排除B项;“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是风格不同,材料未涉及制瓷工艺的变化,排除D项。9明中叶时,匠户匠籍仍然存在。清朝顺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价(京班匠价即班匠银),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复征收班匠银(国家对手工业匠户征收

9、的代役金)。康熙以后,陆续将班匠银摊入田赋,最后废除了匠籍。这一系列变化()A推动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B体现了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C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D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地位A匠籍制度是封建王朝控制手工业的一种手段,限制了工匠的独立自主性,废除匠籍说明政府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使匠户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推动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10(2020温州模拟)“明岁赴浙之船,必当严行禁绝。嗣后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省。”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开闽省洋禁 B五口通商C粤海关一口贸易 D许浙江“一体贸易”C由材料“嗣后口岸定于广东,不得再赴浙省”可知,当时政府限制外商,只准其在广州海关一口贸易

10、,故C项正确,A项错误;B、D两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11明洪武二十六年,在全国赋税收入中,粮食近2 000万石,而钱钞仅46 000锭,占赋税的比重不到1%。明中期后,银两成为主要的财政核算单位。到清康熙中期,实物赋税与货币赋税的比例已达12。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B货币发行制度出现重大调整C财政收入支出已经基本实现货币化D赋税征收与经济结构特征存在反差D材料“银两成为主要的财政核算单位。到清康熙中期,实物赋税与货币赋税的比例已达12”说明货币在财政收入中占主要地位这与明清小农经济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不符,由此说明赋税征收与经济结构特征存在反差,故选D项;传统经济结构发生

11、重大变革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A项;材料反映是“赋税收入”,不是货币发行制度,排除B项;材料“实物赋税与货币赋税的比例已达12”说明实物赋税仍占较大比例,没有实现货币化,排除C项。12唐中期以前,“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而到清乾隆年间,盐商家庭出身的进士达到280余名,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B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C士贵商贱的观念已打破D商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B从“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到“盐商家庭出身的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说明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之下,商人地位低下,经商环境受到政府政策的极大影响,为了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商人子弟投身科举之

12、路,故选B项;乾隆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仍被严格执行,排除A项;乾隆时期,贱商的观念仍然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乾隆时期,政府仍然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业不被重视,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周时期,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不仅有王室宫殿庙,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城市的首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又分解表现为这种城市是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手工业制作中心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祭祀和军事这两件事作为国家政

13、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城市面貌。摘编自段宏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材料二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无地的客户和少地的主户,或是在农村中做雇工,或是涌入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而政府的财税政策导致地方的赋税征敛相当繁重,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避户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脆“举户鬻产徙京城,以避徭役”。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在大城市周围形成许多“草市”和“市镇”,有些市镇还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发达,但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遇灾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其中一些流民在灾后滞留在城

14、市和市郊,成为新的城市居民。摘编自李亚宋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结构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城市相比,宋代城市的变化及其原因。(14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在这些城市里,不仅有王室宫殿庙,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祭祀和军事这两件事作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城市面貌”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或是涌入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在大城市周围形成许多草市和市镇”“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发达,但赈

15、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可知变化,结合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政策、小农经济的特点可知原因。答案(1)政治军事功能突出;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文化教育发达且资源集中;发挥宗教凝聚作用。(2)变化: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发展;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社会救济功能。原因: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政府政策影响;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4(2020深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历程时间 内容 秦汉 秦徐福东渡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人员和物资远洋航行东汉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加强了政府对中亚、西亚及罗马帝国的了解魏晋南北朝 各政权与朝鲜半岛、日本、南亚、西亚等国的使

16、节均有往来 东晋僧人法显曾由陆路赴天竺(印度)隋唐 唐与当时世界上70多个国家建立通使友好关系;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许多使节和留学生;唐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玄奘、义净西行印度和南洋 宋元 两宋与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南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与阿拉伯,非洲进一步交流;多地设置驿站保护外国商人与商人与商船;杭州、广州、泉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元代打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政权之一 明清 明太祖撤市舶司;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跨越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远至非洲东海岸;隆庆时期“准贩东西二洋” 清康熙年间再次颁布“禁海令”。乾隆年

17、间下令沿海只准广州一口与外国通商 摘编自卜宪群、梁仁志从中国历史看对外开放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解析依据材料内容,拟定观点: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对外交流从开放逐渐走向封闭的发展趋势。接着分两部分论述,从秦汉到宋元,中国对外交流的范围日益扩大,涉及欧洲、南亚、西亚、东南亚、非洲等国。重点论述,随着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通过丝绸之路,宋元时期对外交流更加频繁。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加强了与海外的联系,但是无益于国计民生,随着“海禁”政策的推行,中国逐渐走向封闭,落后于世界潮流。正反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答案示例:论题:对外开放与社会发展。论述:对外开放促进社会发展。纵观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对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秦汉到宋元,中国对外交流的范围日益扩大,涉及欧洲、南亚、西亚、东南亚等国。随着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通过丝绸之路,宋元时期对外交流更加频繁。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加强了与海外的联系,但是无益于国计民生,随着“海禁”政策的推行,中国逐渐走向封闭,落后于世界潮流。由此可知,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