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专练(六)(建议用时:30分钟)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即使是考虑到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随着1953年在朝鲜实现停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很快地调整了自己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摘自杨奎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材料二在边境加强相互信任和相互裁军等军事领域的谈判在“上海五国”协商机制形成之时就基本结束了,这一机制是由于在对谈判成果认证之时而形成的,因此,边境地区安全算是该机制的前奏曲,接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才是主角。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向世人证明,只要国家
2、秉持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的理念和态度与他国交往,形成一个公正的、和谐的新国际社会并不是一种奢望。摘自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从国内外局势的角度,简述当时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务实的背景。(2)世纪之交,“上海五国机制”发展到“上海合作组织”,指出该组织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简述该组织的发展进程对当今世界区域合作模式的探索所做出的主要贡献。解析 (1)背景可联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以及注意分别分析国内、国外两方面局势,国内从出于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考虑;而国外局势则需要考虑朝鲜停战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同时为了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局面,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3、。(2)第一小问需要抓住材料,该组织从“在边境加强相互信任和相互裁军等军事领域的谈判”“边境地区安全”到“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转变,并指出成员国方面的变化,增加了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小问,该组织的发展进程对当今世界区域合作模式的探索所做出的主要贡献则主要侧重成员国方面合作的理念和模式,例如大小国家共同倡导(或平等、协商)、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等等。答案 (1)背景:朝鲜停战后国际局势缓和;为了打破美国孤立中国的局面;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了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也可)(2)变化:从突出安全合作到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或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多边合
4、作),成员国多了乌兹别克斯坦。贡献:大小国家共同倡导(或平等、协商)、安全先行、互利协作。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更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息息相关。一方面,自清朝乾隆以来迅速飙升的人口使中国人口在进入近代之前达到了4.3亿的最高记录。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这种人口优势不仅没有转变为生产力,反而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导致农村经济破产的背景下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以英法为首的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目的不仅是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也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突飞猛进的近代航海技术最终将中国人带到了陌生而遥远的异国他乡。
5、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在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材料二下面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的主要原因。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以英法为首的西方殖民者瞄准了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2008年,移民人数在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
6、据材料信息“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根据材料信息“18211920年”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答案 (1)特点:近代海外移民数量增加,移民方向主要是东南亚;新中国成立之初,海外移民减少;20世纪70年代后移民增加,移民方向主要是发达国家。原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社会动荡,人们迫于生计移民;东南亚地理位置近,交通相对便利;对欧洲认知较少。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国际环境复杂;国内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20世纪70年代末期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走向世界。(2)原因: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躲避第
7、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3(2019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重视边疆问题,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材料二国家实现统一以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受高度自主权,并可以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97年6月30日午夜到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
8、民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初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符合上述原则。并指出清中央主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某项基本国策。按照这一基本国策,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香港回归的过程,并指出香港回归的世界意义。解析 (1)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从宗教上、文化上、民族关系上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机构名称,结合所学很容易答出是理藩院。(2)第一小问国策,结合所学即可答出是“一国两制”;第二小问过程
9、,可从1982年、1984年、1990年、1997年四个时间段去回答;第三小问,要答出世界意义,即和平解决历史问题的典范。答案 (1)措施:特别尊重喇嘛教;多伦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木兰围场、避暑山庄;册封四大活佛。(任写三点即可)机构名称:理藩院。(2)国策:“一国两制”。过程:1982年,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会谈,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磋商。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全国人大起草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世界意义:香港的回归,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
10、例。4(2019浙江“超级全能生”高三选考联考)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稳定的国际秩序在国际社会具有重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应该结束的方式:欢呼、握手、跳舞、喝酒,充满了希望。时间是1945年4月25日,地点是位于易北河边的德国东部小镇托尔高(Torgau),事件是美苏军队的首度会师,这两支军队从地球的两端进军纳粹德国,迎面相会。二
11、战中获胜一方的大同盟领导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和约瑟夫斯大林,他们在战时的两次高峰会议上已经握过手,为一个更好的世界祝过酒。然而,为什么在托尔高会师的士兵在迎接对方时会表现出惶惶不安,仿佛他们在期待会见外星来客?对所有上述问题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其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材料三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
12、关系的影响(1)就国际关系而言,材料一中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要“修正”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中美苏是如何联合应对“修正”的。二战时,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参加的两次高峰会议对战后世界做出了怎样的重要安排?赢得二战胜利的同盟大国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走向破裂?(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得出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的依据,并概括其能够“基本完成了任务”的原因。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对同盟国领土进行处置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史实不难得出,反法西斯国家于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
13、成反法西斯同盟并最终取得二战的胜利。第三小问,战后对德国处置以及确保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一系列重要安排。第四小问从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角度作答。(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得出。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不难得出。答案 (1)修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应对: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取得胜利。安排:战后对德国处置以及确保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一系列重要安排(或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原因: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尖锐。(2)依据:二战后至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制约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原因: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分别形成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双方势均力敌;两极对峙格局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壮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联合国发挥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任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