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5306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综合集训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综合集训(十)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A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B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C毛泽东把中国的民主制度比喻成核子和电子的关系,“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故选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

2、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是解决民族问题而非民主问题的,排除A项;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论述与两岸关系无关,排除B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项。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D新政协是1949年9月召开,齿轮和麦稻穗分别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体现出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3、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故选D项;新政协的召开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始,其内涵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排除A项;B、C两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3(2020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C由材料“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可知,共同纲领名称的变化体现出

4、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故选C项;材料内容并不能反映新中国政党制度的成熟,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性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41954年,毛泽东在谈到宪法时说:“我们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A坚持了新民主主义原则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C创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D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过渡性D毛泽东认为1954年宪法“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实际上是指宪法体现了这一时期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发展特点,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原则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体现的,排除A项;

5、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不是1954年宪法的特点,排除C项。51949年9月7日,周恩来说:放弃联邦制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据此可知,周恩来()A认为联邦制是国家分裂的根源B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反对照搬照抄苏联模式D首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B由材料可知周恩来认为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中国应该采取适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B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苏联模式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材

6、料中周恩来反对的是实行联邦制,排除C项;周恩来主张的是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非“一国两制”,排除D项。6(2021广东名校联盟联考)1950 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旧上海由殖民者强行占地建造供其赌博享乐的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这表明人民政府()A开启大城市规划改造的新局面B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C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D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B“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强调的是人民主权,是为了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故选B项;1950年并没有开始对大城市的规划改造,排除A项;“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排除C项;

7、人民政府的做法主要是加强对人民意识的认知,不是为了“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排除D项。7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年至2011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学者们在半个世纪以来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乙”指的是()时间 论文数量(篇) 甲 500 乙 70 丙 6 000 丁 2 000 A19491965年B19661976年C19771991年 D19922011年B乙时期数量最小,说明受意识形态影响最大,此时应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B项;19491965年不是最少,因为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排除A项;1977199

8、1年论文数量不可能最少,因为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排除C项;19922011年论文数量不可能最少,因为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排除D项。8(2021仙桃检测)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我国()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B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制定并实施了组织法和选举法,结合时间“1979年”可知,我国在这一时期将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B项正确;A、D两项

9、均不符合史实,排除;1979年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尚未进一步展开,排除C项。9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历经四次修改,综合下表内修改内容可知,这一历程反映了()时间 会议 修改内容 1988年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04年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C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D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对1982年宪法的修改、完善、健全,

10、说明我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故选B项;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表格内容显示的是对宪法的修改、完善、健全,这并不标志着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0(2020晋城一模)下表是一位中国法学专家的建言。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该专家主张()1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变化,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2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强化法律权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A制定村民自治法规 B深化基层民主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D提升官员素养B由材料“农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需求要求强化村庄内部管理和监督”“以制约行政对村民治理的不当影响”可知

11、,该专家主张我国应深化村民自治的基层民主建设,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学专家主张深化基层民主而非制定自治法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主政治建设而非依法治国,排除C项;材料强调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而非提高官员素养,排除D项。11(2020滕州一中模拟)有调查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B农

12、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A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不断地发展变化,故A项正确。12下面是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与港商投资额比重表。据表格可知()年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内地与香港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 26.9% 30.9% 4% 36.6% 1% 港商投资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 30.4% 29.0% 23.6% 24.5% 43.8% A香港的回归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B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

13、密C“一国两制”有助于两地经济发展D统一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B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A项错误;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与港商投资额比重呈增长趋势,说明内地与香港的外贸联系日益紧密,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政治政策,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香港和内地的贸易往来,不是香港经济繁荣,故D项错误。13郭溪土在试论周恩来“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1955年,周恩来在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这表明我国政府()A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C

14、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D对台政策灵活务实积极主动D“第一次正式地、公开地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对台政策灵活务实积极主动,故选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政策,排除A项;确立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政策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排除B项;我国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排除C项。14(2020扬州模拟)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A“一国两制”成共识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C“九二共识”已达成 D两岸“三通”已实现B根据材料可知,台湾同胞可以来大陆探亲,说明两岸隔绝状态被打

15、破,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两岸关系的史实,排除;C项是在1992年达成的,排除;D项是在2008年实现的,排除。15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该讲话()A丰富了“一国两制”内涵B重申了和平统一的方针C强调了武力统一的必要性D消除了台独势力的干扰B材料“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表明重申了和平统一的方针,故选B项;讲话没有丰富“一国两制”的内涵,排除A项;“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6、”不是强调武力统一的必要性,排除C项;讲话不能消除台独势力的干扰,排除D项。16(2021湛江调研)下表为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电影公司或电视台飞腾公司中华电视台台湾电视台影片或栏目跨过海峡返乡探亲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A台湾当局两岸政策松动B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局面结束C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一国两制”已成为两岸共识A由材料内容可知,当时台湾地区的这种现象与台湾当局的政策松动有关(开放大陆探亲),A项正确;结束军事对峙的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对外开放政策早在1978年之后已做出, 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

17、第17、18题各14分,第19、20题各12分,共52分)17(2020唐山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国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选举投票、举手等多种表决形式还只能是“形式主义”的,长时期内没有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1979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在投票方法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制;1995年对人大选举法进行修改,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数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10年3月,人大选举法正式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 陈晓丹代议制视角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解析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

18、所学知识分析选举制度变化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形式主义”“采用无记名投票制”“长时期内没有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正式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农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数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等信息,从群众意愿、选举范围等方面作答。 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答案(1)变化:由形式主义到真正实施(由举手到无记名投票,更能反映群众真实意愿);直接选举范围扩大;城乡代表的人口比例差别不断缩小,直至同比例选举。(8分)(2)原因: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国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乡差别缩小;民主

19、政治不断完善。(答出3点6分)18(2020苏州期末)(节选)不断地增强人民的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感,是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摘编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享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各省、

20、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务。 摘编自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三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结合起来。 摘编自2019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者的相似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并说明“一国”和“两制”的辩证关系。(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

21、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材料二“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享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一国”和“两制”的含义说明。答案(1)相似之处:都是地方行政区域;都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都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6分)(2)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4分)辩证关系:“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2分)“两制”从属和派

22、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2分) 19(2020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产生的新词统计(部分)时间新词分类词汇举例所占比重新词总数1949年至1965年政治类人代会、人民政府、人民公社、大跃进等36%3 265条经济类公私合营、粮票、统购统销、包工制等22%文教广播站、夜校、工读生、扫盲、百花齐放等17%科技核电站、半导体、原子弹、人造雨、日光灯等5%其他志愿兵、喀秋莎、布拉吉等20%1966年至1976年政治类革委会、红卫兵、红小兵、黑五类、走资派等71%812条经济类暴发户、大寨县、小三线等5%文教样板戏、工农兵大学生、五七干校、赤脚

23、医生等9%科技陈氏定理、返回式卫星等4%其他铁人式、亚乒联、洲际导弹、边防、苏修等11%1977年至1990年政治类党建、换届、特区、村委会、一国两制等15%4 226条经济类搞活、创汇、热销、外企、个体户、开发区等26%文教电视小品、自费生、主持人、笑星、职改等23%科技超导体、超导热、存储器、对撞机等16%其他夺冠、武警、白领、打的、托福等20%摘编自郭旭卿时代变迁对汉语的影响语言词汇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反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新生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某一个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阐述。(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解析第一步,确定角度。由材料可知,角度共有政治

24、类、经济类、文教、科技、其他五种,我们先自选一种拟定标题。如政治类,我们可以将标题拟定为从新生词汇的变化看新中国政治建设历程。第二步,确定观点。如政治类,对比1949年至1965年、1966年至1976年、1977年至1990年三个时间段的新词,我们可以明显地得出结论,从人民当家作主的确立到民主法治的破坏再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恢复发展,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曲折过程。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观点相关的史实。第四步,思考所列举史实与观点的联系或者影响。答案示例:角度:从新生词汇的变化看新中国政治建设历程。从材料三个阶段政治性新词的变化可以看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到“文化大革命”民

25、主法制遭到破坏再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恢复发展,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曲折过程。(2分)阐述:1949年至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代会”“人民政府”等新词是这一时期政治状况的体现。(2分)1966年至1976年,“左”倾错误思想的泛滥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爆发,社会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革委会”“红卫兵”“走资派”等新词是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体现。(2分)1977年至199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民主法制逐渐恢复和发展。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26、会上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1982年修改了宪法,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另外,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指导下,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党建”“换届”“一国两制”等新词是这一时代特征的体现。(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92008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时间 法律 19491954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或者批准的法律共23 件,包括政务院及所属各机构组织通则、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选举法等 19541958年 1954年,通过

27、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此后,通过的法律共60 件,包括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91978年 1966年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停止工作。 除1975、1978 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通过了新中国第二、三部宪法外,全国人大共通过法律6件,包括商标管理条例等 19791992年 除3件宪法修改和1982 年宪法外,共通过法律126 件,包括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19932003年 除宪法修改2 件外,共

28、通过法律153 件,包括立法法、行政复议法、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拍卖法、票据法等 20032008年 除宪法修改1 件外,共通过法律72 件,包括劳动合同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企业破产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监督法等 摘编自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某一时段或若干时段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2分)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律制定的背景和影响,说明法律的制定和修改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发展的,如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指导作用;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9、,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新时期的建设保驾护航。答案示例一:看法: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 (2分)说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通过的共同纲领带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到指导作用。1954年,为了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制定了1982年宪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重

30、要保障。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又对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之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10分) 示例二:看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2分)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 年宪法的颁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了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程序和国家机构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件数大为增加。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经济立法,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 针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定了相关法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而保障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