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5年文综试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52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年文综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5年文综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5年文综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5年文综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5年文综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05年文综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05年文综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05年文综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05年文综试卷 市场作为各种经济活动的枢纽,连接着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回答24-26题24、市场上从事交易的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通常情况下,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A、企业 B居民 C政府 D非盈利性机构25、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A、对外出口来实现的 B、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的C、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D、银行信贷来实现的26、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随着A、 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的B、 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形成的C、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形成的D、市场竞争的展开而形成的图5是一幅题为“招商热”的漫画。回答2728题27、漫画

2、“招商热”除了讽刺某些人办事不从实际出发,还批评了他们没有A、抓主要矛盾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D、发挥主观能动性28、从图5所显示的信息来看,建设水电站还缺乏基本的自然资源。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多方的需要A、消费既有的资源 B、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 D、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误解,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

3、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 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回答29-31题29、巧获蟾蜍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规律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A B C D30、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的过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A B C D31、巧获蟾衣致富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A、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B、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生产商品的

4、个别劳动时间C、技术和诀巧可以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在我国,每个民族在全国人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且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都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回答32-33题32、上述材料体现了A、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B、各民族都有平等权利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C、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D、各民族都有权管理本地区事务33、我国人大代表的主要职责是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在工作、学习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法行政,有效

5、管理社会公共事务A B C D3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议中指出,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行政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A B C D35、我国地方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贯彻执行上一级人民政协机关的决定和决议B、制定地方性法规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D、调查研究、提出议案,对地方重大事务进行科学决策。37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5

6、)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一确认的原则作简要分析。(4分)3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 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并说明该企业运行模式是如何体现新型工业化要求的。(12分)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

7、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12分)39、阿房宫一直被视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曾生动的描述了它的恢弘壮观;一些史籍和历史教科书也记载了项羽火烧阿房宫事件。根据国际文物局要求,阿房宫考古队于2002年10月开始对阿房宫遗址开展了多学科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当年阿房宫工程只完成了前殿建筑基础和部分宫墙建筑,由于宫墙建筑基址以上部分并为营建,也就不存在被大火烧毁的事实。(7)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认识论的启示?(9分)(8)无论阿房宫是否建成,它的遗址仍然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积极发展旅游等服务业,不仅能进一步发掘文化遗产的价值,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日趋多样

8、化的物质文化消费需要。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服务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9分)(9)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各级政府在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事业的同时,努力保护文化遗产。从政府职能说明政府应保护文化遗产的基本理由。(9分) 2005年文科综综合试卷三5.试题简析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20世纪50-60早代,“三大件”是指缝初机、手表和自行车。以后“三大件”逐渐演变为彩色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轿车、房子和旅游。回答25-27题。25从消费内容来看,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属于 A物质生活消费 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C劳务消费

9、 D享受资料消费26与彩色电视机相比,旅游商品属于 A物质商品 B耐用消费品 c服务商品 D专用商品27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通货膨胀水平25-27题以居民消费变化为背景,考察家庭消费的内容、商品服务市场与商品、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较为基础,只要基本知识到位,不会出现问题。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面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回答2829题。28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A自相矛盾的关系 B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诡辩的关系 D辩证否定的关

10、系29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表达两者关系的有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艺术作品应当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A B C D本组题争议较大:第28漫画题要考查什么?让学生雾里看花不知所云。如果题目中说的是“这幅画本身体现了”则选辩证统一无误。因为尽管文字与图像矛盾,却都是这幅作品无可分割的一部分,用“是烟斗又不是烟斗”来比照现实对象和的艺术作品关系,应该是辨证矛盾,而不能说是自相矛盾。而题目问的是“文字与图像”。就文字与图像来说只能是自相矛盾。但选自相

11、矛盾究竟是考哲学还是逻辑学?“辩正否定”“同一”等词语是大学教材内容,有超纲之嫌。第29题,用图形和和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漫画,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和现实对象的关系,有四个选项。如果不了解马格利特作品的背景,不了解这幅绘画的含义,单纯从“明明是烟斗,却说不是烟斗”选择对原型的模仿创造和审美再现,加上28题自相矛盾的干扰,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而且本题设置与去年题目没有太大区别,使本来具有新意漫画的新瓶装了旧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固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回答30-31题。

12、30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 B C D31有人认为,“趋福避祸、趋利避害”是一切动物的本能,人也是动物,由此得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种论证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 人性本善,自私是后天获得的特质 人性本恶,后天可以为善 人的本质应从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理解 趋群体、他人之利,是对趋利避害本能的超越 A B C D30-31题以名言入题,与教材贴近,凸现人文精神,具有一定思想性,但31题人的本质问题绝非主干知识。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

13、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回答32-33题。32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 互联网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 互联网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互联网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 互联网和其他事物一样在同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A B C D33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这是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转化 外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 A B C D互联网发展利弊,虽

14、有文化内涵,也贴近学生实际,对考生们理论功底(尤其哲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要求考生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底蘊,但高考已考过类似主观题,总显得没有新意。34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正确表述是 A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行使 B民族区域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 C民族区域自治权只有少数民族才能享有 D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实质是少数民族的自由权35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主要政体 前者不设总统,后者设立总统 前者政府对议会负责,后者的政府对总统负责 前者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后者的国家元首拥有实权 前者的议会拥有立法权,后者的立法权在

15、总统 A B C D34、35题是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易错点,比较基础,体现了重视基础的导向,但35题不能显现学科最主干知识。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表1 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及构成(单位:元/人)年份纯收入1工资性收入占比(%)2家庭经营纯收入占比(%)3转移性收入占比(%)4其它收入占比(%)2001236677232614606174720883720022476840339148860151219840200326229193501541588662597372004293699833981746594577262116395注:技术性统计误差由四舍五入造成(1) 根据表1简要说明农民

16、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3分)38 (1)在农民收入的构成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前三年是上升的,2004年略有回落。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前三年是下降的,2004年有所回升。转移性收入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本题涉及读图和概括能力,分值较小、层次分明。(2) 根据表1所显示的信息,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经济措施。(7分) 答: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增加农民务工的机会;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本题突出三农问题解决,具有现实性,答案设计课本+材料+时政,比较典型。农民工为我国国民经

17、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农民务工人数增长趋缓。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请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10分)(3)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农民工的经济、政治以及受教育等合法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必须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职能。国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第3问中的材料与设问是

18、脱节的,无需材料就能答题,就是回答“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而且答案应该从一般意义上来回答,即: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对人民负责原则角度答题,标准答案却没有这一点。而命题者增加一段材料以限定答案要点,其结果是离了根本,答了枝节,政治答题不能完全写论文一样,只要语句通顺,有点道理就可以。(3) 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人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12分)(4) 20多年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了从实际

19、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而公有制程度过高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制,体现了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刻认识。振兴农业,不仅要靠政策,还要靠科技,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利益的满足上,减免农业税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第38题第3、4问实际与大题材料无关,能单独为两小题。第4问要求从哲学原理去分析,而答案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原理以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中学哲学常识课本根本就没有提到,而是在经济学中讲到的,这有超纲这嫌,实在差强人意,尤其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20、力”这样带有明显经济常识色彩的话语出现在哲学题目的答案中,准确的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这个论断的原始形式是出自于马恩选集的.只是邓小平同志把它明确的提出来了,只是偏向于专讲经济方面的.问题是,这样和高校结合.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就免为其难了.不如说“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正确意识的巨大促进作用”更到位。还可以答出:2 .构成事物内部成分在排列结构上的变化也会引起变化 3.科学理论正确意思的指导作用 4.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第39题(7)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亚非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

21、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请回答: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实质上与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是一致的?(10分) 7)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 中国政府所倡导的国际新秩序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

22、人民的共同要求。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寻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和平与发展问题的逐步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第7问的第一问我国政府提出的国际新秩序四点,纯记忆的内容太多,特别是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复述,虽然这个内容很重要,也是应该掌握的,考查的就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还不如比较中国和美国所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有何不同?而从不是要求学生去背死知识,有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之嫌。第二问不象个政治题,且设问不明,让学生答无所据。高考试题要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而今年的文综试题太难太易都会影响高考的区分度,都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我认为时事热

23、点作为载体应该体现!像北京题那样将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等热点搬上试卷更要体现考纲!今年的高考不仅避开了热点,也避开了重点,这直接有悖高考的命题思想(不回避热点、重点),而且有些题难的太难(大学水平的),易的太易(如西气东输那个题,谁都会),试题没有区分度;问答题答案的设计脱离大纲和教材,更谈不上是考能力。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应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时政是考2004年4月-2005年3月的,可是39题出现了2005年4月24日,胡锦涛访问万隆,超越考纲规定的时政的时限范围。 (8)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2002年,中国

24、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我国谋求与东盟国家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8)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有利于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双方经济优势互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对我国农业、金融等领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本题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模

25、拟题考过类似的题目,答案涉及坚持了辩证观点,较好。. 三、试题对今后的教学启示和复习策略1、 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夯实基础,记死学活。在复习中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2、 关注现实、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体现政策取向,反映国家意志。学生最大的缺陷是不会说政治术语,学生腔严重。因此,我们在平时就应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政治术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国家意志。一些重要句子的表述,应强化记忆。4、 谋划复习策略,改变复习方法,做好“知识重组”,施展“立体复习”。首先注意不要过早搞垮学科综合而应注意第一轮复习时先“看好自己的门,适当串串门”,将

26、本学科知识理解记忆清楚,重组成网,在这个过程中,用基本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在第二轮复习时用热点问题带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能力。强调综合,而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最有效方法莫过于构建知识树,编织知识网,将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成体,做到宏观在胸,微观在手,一拉一条线,一抓一大串,能够针对问题充分调动知识储备,整体把握,全方位思考。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突出做题能力,突破表达能力。要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审题的问题。要让学生养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设问指向的习惯,要杜绝一看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马虎作风。二是实际联系理论的问题。要让学生养成看到材料、看到事例就联想理论、思考理论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