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511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专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命题角度预测与教材结合分析:(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根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经济:(1)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保持经济发展的较快速度。但经济发展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

2、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统一起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社会就业,社会秩序等社会发展.(原因:第一,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证;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社会事业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第二,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

3、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第三,我国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请为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你建议。通过科技创新和强化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遵守经营者的职业道德和市场交易的原则,重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及各项权利,在生产发展、利润增加的前提下,顾及职

4、工的现实利益。 2.哲学:(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表明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根本动力,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是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

5、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3.政治:(1)政府应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要正确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而且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同时要重视履行国家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即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

6、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2)“以人为本”作为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什么政治学道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我国国家性质的体现。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是党的性质与宗旨的体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3)运用政治常识分析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绿色GDP考核体系的正确性。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出台绿色GDP考核体系体现了国家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关的重要组织和活动原则。这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体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

7、本利益。也体现了政府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正绩观”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本特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经济:(1)运用经济常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在分配领域中收入差别过分悬殊,促进共同富裕。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树立

8、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就业,开辟更多新的就业门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2)运用经济常识论述发展生产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发展生产力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我国社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并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社会生产力才

9、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政府履行职能,解决“三农”、就业等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物质条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促进社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2.哲学:(1)说明 “党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出发。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

10、题入手。(2)运用普遍联系原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联系是指.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3)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以合理、优化的方式构成整体的时候,整体功能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协调社会内部利益冲突,缩小

11、贫富差距,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和谐社会的建立,不仅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4)和谐社会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吗?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和 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 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因此,把和谐社会理解为没

12、有矛盾的社会是错误的。(5)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必须注意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主 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

13、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 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6)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体现的哲学道理。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 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

1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 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必须重点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或问:试用重要矛盾原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7)用价值观知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性。正确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而提出的,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

15、符合人人民的根本利益。崇高的社会理想对社会具有巨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理想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3.政治:(1)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社会的原因和意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共同富裕”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旋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最终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生产目的的必然要求,才能充分发挥社制度的优越性。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只有建立和谐社会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构建和谐社会是政府履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职

16、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意义: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确处理和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2)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是如何体现我

17、国对内职能的?完善民主法制、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国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政治职能。致力“共同富裕”、保障民生之本、激发社会活力,体现了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打造创新型国家,体现了国家为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文化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实现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3)从政治常识分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类似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试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应当怎样促进社会

18、公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各种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切实履行国家职能。履行政治职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履行经济职能,发展经济,为和谐社会奠定经济基础;履行文化职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立法机关要做到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做到依法行政,司

19、法机关要做到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维护我国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坚持党的领导、性质和宗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奉行独立政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走和平

20、崛起之路,共建和谐世界,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4)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分析分析国家应该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政治职能即国家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的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转变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积极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履行文化职能,发展和谐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要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环境。(5)从公民与国家关系

21、的角度说明我国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我国公民与国家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通过制定法律和完善民主制度,制裁和惩罚侵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行为。公民在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同时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6)从党的建设角度说明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充分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党贯彻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提高各级领导层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充分发

22、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7)运用政党知识说明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发挥作用?(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2)坚持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制定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并通过法定程序是之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实施思想领导,提高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保证建设和谐社会的正确方向;通过实施组织领导,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作用。(3)应坚持科学执政、

23、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当加强自己的执政能力.(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们党提出了哪些要求?要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理论水平。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以科学的思想、制度、方法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坚持立党为公,为民执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法制化、规范化。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努力为

24、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9)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使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10)说明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具有统一性。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有利于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利于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

25、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两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三)着力解决“民生”难题(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安全生产等问题) 1.经济:(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安全事故频发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如何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这样,市场上就有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常的经济行为。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安全事故会造成生产的破坏和损失,浪费资源,损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破坏正常的生产和经济秩序;安全事故会造成劳动者生命

26、和健康受到损害,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2)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经营者和劳动者为什么重视安全生产?劳动者怎样重视安全生产?原因:企业的经营者不重视安全生产必然损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也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方面的权利。所以为了维护本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经营者必须重视安全生产。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劳动者有获得安全卫生保障的权利,也有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义务。所以,劳动者应自觉重视安全生产。 措施:劳动者要重视安全生产,首先,要履行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义务;其次要有安全意识,生产过程不违背安全操作的规程。(3)对沿海发达地区而言,

27、一个亟待求解的课题就是通过支付必要的“和谐成本”,让外来务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提供的保障制度,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环境。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我们应怎样支付“和谐成本”?进一步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外来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充分发挥财政作用,适当增加政府为维护“和谐社会”的财政支出。 2.哲学: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如何正确认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安全与生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生产只有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才能为社会带来效益,安全意

28、识的形成,安全措施的落实也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应将生产与安全统一起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3.政治:(1)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重视民生问题,构建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理由。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段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以“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重视民生问题,构建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2)从政治常识说明政

29、府在确保生产安全方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政府应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着想。政府应本着依法治国的原则,严格制订相关法规,加强检查,依法行政,杜绝安全事故隐患。政府应认真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各处公共设施,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能力提升题(一)选择题:(3分X20=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06年10月8日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大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

30、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回答15题。1、 我国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步步入现代化转型时期。党中央适时提出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并列的突出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变化发展的实际,推动了认识发展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A B C D2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

31、展的理念.( ) A 体现了价值观对人生选择的导向作用 B 兼顾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3弘扬 “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价值观角度看符合.( )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价值观不同,导向作用不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 B C D 4.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表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A. B. C. D.5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32、设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大方面的内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三个文明”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三个文明”建设是手段,实现社会和谐是目的和谐社会建设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中国社会的和谐将对整个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 A、 B、 C、 D.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前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 A.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3、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D.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7民间用传统拆字方式对和谐社会进行诠释:“禾”+“口”可意会为“人人有饭吃”;“言”+“皆”可意会成“个个能说话”;因此,要使“人人有饭吃,个个能说话”,国家.( )应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要坚持依法治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应始终把经济发展速度放在首位,增加就业 A B C D8要构建和谐社会,对沿海地区来讲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劳动环境,让外来打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我们的改革到了该支付“和谐成本”的时候了。如果只

34、让外来工“做贡献”,不让他们分享公共资源,换句话说,我们不去支付必要的“和谐成本”,社会矛盾将会越来越大。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材料中政府支付“和谐成本”主要体现了.( ) A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 B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C组织文化建设职能 D保障人民民主职能 我国宗教自古以来就有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传统,在各宗教教规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和谐的训导与启示。据此回答 9-10题:9深入挖掘有关和谐的思想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不仅是时代和社会向宗教徒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宗教徒应当反躬自问、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 ) A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B是社会主义社会对宗教的客观要

35、求和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C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D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一项内容10有佛教界人士指出,如果把僧团比作为“小社会”,则可以从僧团的和合,看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途径。这种以小见大的观点体现了( ) A部分与整体的一致性 B量变与质变的区别 C分析与综合的对立性 D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回答1114题。11这一数字说明,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转变“单纯经济增长等同于

36、发展”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因为.( ) A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起导向作用 B价值观无论正确与否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C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改变社会存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多元的价值观12为保护环境,“十一五”规划特别提出了两项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一指标的提出,有利于.( )加快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我国能源的总量 A B C D13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能停止发展,消极的保护环境,那样永远摆脱不了低水平的生活;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即使创造出

37、暂时的繁荣,那也是虚假的,总有一天要遭到惩罚。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B C D14.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即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哲学依据是.( ) A.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B.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C.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是发展动力的原理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是认识发展根本动力的原理 1

38、5 8月22日“2006中国市长论坛”在北京召开,其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城镇发展模式”,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重点研讨当前城市热点问题。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价值观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A B. C. D. 当前,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就业难等民生问题突出。回答1620。16当前民生问题被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卫生、房地产价格等问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A正确的价值取向是

39、政府决策的出发点 B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D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17高房价、高学费和高医药费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由于远期支出的不确定性,人们只好在近期扩大储蓄以规避可能的社会风险。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一状况.( ) A将拉大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公平 B反映了居民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 C将增加银行储蓄,促进现代化建设 D会抑制消费需求,不利于生产发展18为解决以上民生问题,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穷人致富”工程,让广大群众读得起书、看得起病、住得上房,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说明.( ) A政府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B加强市场监管是宏

40、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C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D.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19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2006年国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今年,这一政策将惠及约1.6亿农村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的80。2006年至2010年,不含教职工工资,国家财政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这说明.( ) A.创造必要条件,能促进事物发展 B.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20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说明.(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不能自发实现社会公平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来实现教育公平

41、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第21、22题各6分,第23题8分,第24题20分)21.如果说湿地是“地球之肾”,森林便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世界约为3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当亿多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增森林面积1.3亿亩。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6分)2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

42、始关注百姓的“幸福指数”。要让GDP与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同步增长。过去,很多人把发展仅仅理解为物质财富的增长,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突飞猛进,忽视了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民生指标”。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才是发展的目的。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这些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23.上世纪90年代以来,A市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财富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该市响应中央打造“和谐社会”的 号召,市政府不断加大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和环境整治的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并将农民工的工伤保险等纳入这一体系;启动了城市与郊区农村的综 合开发工程,吸引

43、外商投资城郊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使城郊农村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工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成为该市又一经济增长点。如今,市政府要求 各级干部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时刻关心百姓的安危冷暖,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使许多矛盾化解在基层。经过努力,A市基本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根据材料,从经济、政治角度分析A市是怎样打造“和谐社会”的?(8分)242006年10月日至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引亿万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纲领。 ()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44、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全党同志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科学分析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 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运用有关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哲理简要分析上述材料。(8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

45、的成果?(8分) (3)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应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BCCDDCBBAADBAABDDAA二、非选择题:21.答: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决定了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我国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2.答:上述材料反映了: 必须坚

46、持全面的观点。要让GDP与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同步增长,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民生指标”,体现了坚持全面的观点。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从过去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突飞猛进”到经济增长只是手段,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才是发展的目的,体现了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科学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关注百姓的“幸福指数”,全面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观。 23.(1)A市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

47、调健康发展。(2)A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若考生从国家职能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4.答:()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只有正视矛盾,才能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2分。考生若用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分析亦可酌情给分)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才能创造条件促进社会由不和谐向和谐进化。(分)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只有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

48、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才能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分)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或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分)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建设的成果是各级政府履行的政治和经济职能、贯彻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4分) (3)第一,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第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是实践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