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3课时.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4854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3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3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3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3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3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3课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3课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3课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6《创新设计》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集训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3课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2015北京朝阳期中)读下图,回答13题。1图中()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A甲包括水能B乙包括沼气C乙包括石油D丙包括煤炭3下列能源类型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A天然气B地热能C风能D潮汐能解析第1题,图中箭头a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被植物直接利用的太阳辐射;晴朗的天气,太阳辐射a被大气削弱较少,到达地面的a较多;湖泊湿地的比热容大,升温和降温较慢,

2、地面辐射能和缓加热大气;CO2增多,能够大量吸收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加,较多地补偿地面散失的热量;冰雪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增大,使得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ab的转化率减少。第2题,甲是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应该是生物能,乙代表化石储藏,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是生物遗体经过地质时期形成的化石燃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太阳能;丙代表自然转换的太阳能,如风能、沼气等。第3题,天然气和风能来源于太阳能,两者相比,风能更为清洁;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潮汐能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有关。答案1.B2.C3.C(2014山东威海一模)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

3、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为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图。读图,回答45题。4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A12月B1月C2月D4月5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7月到12月气温一直在下降B从1月到8月气温先升高后下降C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正值,年平均气温会持续上升D该地年总辐射差额虽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这与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因素影响有关解析第4题,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辐射差额小于0时,气温就会降低,图中从8月之后到第二年的4月,气温一直在降低,所以气温最低月份是4月。第5题,从上题解析可知,从8月之后到第二年的4月

4、,气温一直在降低,从4月到8月气温是一直升高的;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正值时,年平均气温不会持续上升,同时为负值时年平均气温也不会逐年下降的,因为大气环流、大洋环流都能调节低纬度和高纬度之间的热量。答案4.D5.D6(2010江苏地理,2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ABCD解析大气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而实现的;图中为大气吸收环节,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太阳辐射。故选

5、A、C。答案AC7(2015广东惠州三模)读某岛略图,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判断出()A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为主B河流流程短,落差小C图中A地每年有一次的阳光直射机会D全年晴好天气西南部多于东北部解析由经纬度位置和轮廓可知该岛是海南岛,从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可知西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东北部,说明全年西南部晴天多于东北部。河流的流程和落差在图中没有直接显示。答案D下图为我国某地1月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图。读图,完成89题。8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1日B8日C16日D26日9该地有可能位于我国()A长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珠江三角洲D塔里木盆地解析第8题,阴雨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

6、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小;从图示信息看,8日前后两曲线距离最近,即昼夜温差最小。选B。第9题,该地1月份最高温在25C左右,最低温在5C左右,日平均温度约15C,温度较高,只能是纬度较低的珠三角地区;而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1月平均气温低于0C,长江三角洲1月平均气温高于0C,但一般在5C以下。选C。答案8.B9.C(2014天津河西一模)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1011题。10此地大致()A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B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C位于120E,昼长12

7、小时左右D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11据图判断()A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B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C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解析第10题,图中显示气温最高时为北京时间(120E)16时左右,而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在14时左右,则该地位于90E附近;依据地面从太阳吸收的热量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时刻,可判断昼长约为14小时。第11题,从图中地面散失热量曲线可知,一天中都在散失热量。图中显示地面散失热量曲线与气温日变化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答案10.A11.B12下图为“某地某日气温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高气温出现在14:00,原因

8、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B最低气温出现在6: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C1:002:00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D9:0011:00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强解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911时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使地面温度上升,地面辐射不断增强使气温不断升高。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左右达到最大;能量由太阳辐射传递给地面,再由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所以地面辐射最高值滞后于太阳辐射最大值,气温最低值滞后于地面辐射最低值。大气逆辐射最弱时应是气温最低时。答案D(2014山东淄博一模)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C)分布图,读图完成1315题。13控制图中

9、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位置14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A16B20C23D271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最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3题,图中三条等温线大体上呈东西走向,基本与纬线平行,同时数值由低纬度向较高纬度递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第14题,图中R地外围闭合等温线处于20C与25C两条等温线之间,则此处外围闭合等温线数值应为20C或25C;同时R地位于两条河流的源头,说明地势较高而气温较低。此处闭合等温线必为20C;依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推测此处气温应介于15C20C之间。第15题,乙东侧等温线呈东北

10、西南走向分布,且气温较低,则此处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地;从乙的纬度位置看,该地受西南风影响较大,位于山地的迎风坡而降水较多。答案13.C14.A15.B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1617题。16影响图示20C等温线西半段走向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洋流太阳辐射河流ABCD17此时节()AP地较Q地降水多BQ地较P地气温低CQ地高温少雨DP地炎热干燥解析第16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为南美洲,图中20C等温线西半段向北弯曲,即向低纬度弯曲,说明气温较低,结合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以判断主要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和西部安第斯山地的影响。第17题,此季节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陆地气温高,可以判断为南半

11、球的夏季,P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Q地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故选项D正确。答案16.A17.D二、综合题18(2013课标文综,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C(昆明为7.7C,成都为5.5C),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图1图2(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6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

12、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分)解析第(1)题,攀枝花位于河谷中,北部有高山阻挡冷气流,所以受冷气流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使河谷处气温升高。第(2)题,应从气温、阴晴、风等方面描述。攀枝花位于背风坡,云雨天气少,晴天多;受到北部山脉阻挡,风力弱;气流运动弱,气温较高且变化小。第(3)题,应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物扩散两方面分析。工业以重污染的钢铁工业为主,且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多;河谷地形封闭,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空气质量不佳。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