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六)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说:“建国初期的共同纲领地位特殊,按其性质应该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行动的一个纲要,是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成立的联合政府的共同政治基础。”材料观点表明共同纲领是()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新政府的施政纲领C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D多党联合执政纲领解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故A项错误;共同纲领是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制定的,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架构,是新政府的施政纲领,故B项正确;建国初期,中国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故C项错误;新中国实行共产党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主同盟
2、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解析:“人民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揭示了这个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制度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答案:A3.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蒙文版,体现出()民族平
3、等的原则法治建设的成就民族团结的原则特别行政区制度ABC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蒙文版形式出版,这说明少数民族同样可以受该法的保护,这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故正确。与题目无关。答案:B4“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由材料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5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4、()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241313442比例5.11%3.41%2.27%4.55%30.11%13.64%7.39%7.39%2.27%23.86%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居领导地位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第一届人大代表包括各个阶级阶层的人物;农民是我国公民,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能成为人大代表;各方面代表中,工人代表所占比例最大;D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答案:C6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A BC 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普遍推行是改革开放后的政治成果,故选A项。答案:A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这一宪法条文的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依据材料“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
6、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信息可知,这次会议召开时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8“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当时()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解析:B、C、D三项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而且题干中无从体现,题干反映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故选A项。答案:A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
7、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解析:根据材料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和“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可以判断是指1982年宪法,故B项正确;香港地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台湾同胞投资的保护法,故D项错误。答案:B10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
8、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解析:香港回归后还有澳门问题没有解决,故A项错误;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故D项错误。香港回归属于祖国统一问题,故B项正确。答案:B11“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澳门的回归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的强大 D“一国两制”的提出解析:材料所指的事件是澳门的回归,但不是“历史使命”的根本
9、保证,故A项错误;“九二共识”仅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一种共识,而不是根本保证,故B项错误;中国的强大,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中国收回澳门的根本保证,故C项正确;“一国两制”的提出是澳门回归的关键,故D项错误。答案:C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C和平统一 D两岸“三通”解析: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故选B。A与题干材料无关,C、D是发展两岸关系的政策。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
10、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百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据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二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17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
11、“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政治建设举步维艰,甚至一度陷入瘫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民主原则在1954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得出光荣革命在事实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结合所学得出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初
12、步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第(2)问,据材料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得出确认主权在民,据材料二“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得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据材料二“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得出坚持民主集中制,据材料二“接受群众的监督”得出群众监督。第(3)问,据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出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据材料三“逐步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得出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改革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颁布了1982年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基层民主(或村民自治)。答案:(1)原因:
13、光荣革命在事实上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或议会权力高于王权);(4分)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初步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4分)(2)表现:确认主权在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坚持民主集中制;群众监督。(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3)成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改革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颁布了1982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基层民主(或村民自治)。(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70年代的宣传画材料二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节
14、选)(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的三幅宣传画,简述在20世纪5070年代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10分)(3)根据材料三,请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6分)解析:本题通过图文材料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通过本题,使学生认识中央政府随着形势的变化在调整对台政策,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图片信息研究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第(1)问,由关键词“解放”可以体现当时中央对台政策是“武力”;第(2)问,关键词“和平统一”表明中央对台政策明显变化;第(3)问应围绕对台政策有法可依作答。答案:(1)武力解放台湾。(4分)(2)祖国统一;和平谈判;第三次国共合作;高度自治;两种制度。(10分)(3)解决台湾问题有法可依,以一个中国为前提、“一国两制”方式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