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枣庄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10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2020.10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页。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共60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两大题,25 小题,共 60 分。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佳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健康剧烈运动时所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神经递质、尿素、抗体、DNA解旋酶均是内环境中成分D. 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详解】A、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有缓冲
3、物质,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A正确;B、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C、DNA解旋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正确。故选C。2. 图中的 a、b、c 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 1、2、3 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c 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B. 正常情况下
4、,b 中存在血浆蛋白、血红蛋白等蛋白质C. 细胞1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D. 细胞3的种类最多【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由图可知,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细胞1为淋巴细胞,细胞2为血细胞,细胞3是组织细胞。【详解】A、由图可知,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A错误;B、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液体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在血浆中,B错误;C、细胞1是淋巴细胞,C错误;D、细胞3是组织细胞,其种类最多,D正确。故选D。3. 下列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说
5、法,正确的是( )A. 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下降B. 体液即人体的内环境C. 冬季人体内酶的活性降低,因为气温偏低D.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详解】A、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故乳酸不会使血浆的pH显著下降,A错误;B、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即人体的内环境,
6、B错误;C、人的体温是恒定的,即使冬季气温偏低,人体体温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故体内酶的活性也不会降低,C错误;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导致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D。【点睛】4. 关于图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B. B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均会造成A液增多C. 流经胰腺组织细胞的血液中O2浓度下降,CO2浓度升高D. 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B液运输到作用部位【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其中A液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液为血浆,是
7、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液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详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故A液、B液和C液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A正确;B、B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均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使A液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C、流经胰腺组织细胞时氧气被消耗,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增加,故血液中O2浓度下降,CO2浓度升高,C正确;D、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进入消化道,不通过血液运输,D错误。故选D。5. 下列选项中都属于人体内环境中成分的是( )A. 胰液、神经递质B. 泪液、血浆蛋白C. 呼吸酶、抗体D. 尿素、胰岛素【答案】D【解析】【分析】
8、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详解】A、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相通,胰液属于消化液,消化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A错误;B、泪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C、呼吸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尿素、胰岛素都属于内环境成分,D正确。故选D。6.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9、 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B. 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C. 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D. 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
10、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血浆中的电解质和组织液基本相同,血浆中的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要高,A错误;B、细胞内液外渗和血浆蛋白外渗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加而引起肺部组织水肿,B正确;C、正常情况下,肝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些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C正确;D、血氧饱和度正常可以保证细胞有机物正常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A.7. 反射是兴奋在反射弧上顺次发生的过程。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 K+ 浓度降低后,会影响神经元兴奋性产生B.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
11、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 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仅与递质的种类有关,也与其受体类型有关D. 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大量突起,有利于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冲动的含义: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传导是双向的。【详解】A、细胞外液的K+浓度降低会导致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变大,会影响神经元兴奋性的产生,A正确;B、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正确;C、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仅与递质的种类有关,也与其受体类型有关,C正确;D、传入神经元
12、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容易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D。8. 兴奋型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 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C. 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到突触小体D. 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可卡因与突触前
13、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详解】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小泡利用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的方式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A错误。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B正确。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到突触小体,C正确。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提炼题干信息结合图形分析是解答
14、本题关键。9. 八岁的小明因一次意外不幸使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可能会导致他免疫力下降 体温调节发生变化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储存在垂体,由垂体释放。【详解】免疫功能与下丘脑无关,错误;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下丘脑受到损伤,体温调节受到影响,正确;言语区位于大脑皮层,
15、故下丘脑受到损伤,言语活动功能不受影响,错误;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故下丘脑受到损伤,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发生变化,正确;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下丘脑受到损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发生变化,正确;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睾丸的生长发育,故下丘脑受到损伤,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正确。综上所述,以上说法正确的有,故选C。【点睛】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
16、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10. 如图甲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Na持续外流的结果B. 图甲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需要消耗ATPC. 图乙中随着温度
17、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D. 图乙中随着O2浓度的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表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其中ac表示去极化,ce表示复极化。图乙表示Na+-K+泵结构,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 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详解】A、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K+持续外流的结果,A错误;B、图甲中bc段表示动作电位,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C、Na+-K+泵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随着温度
18、逐渐提高其运输速率会发生改变,当温度达到一定水平,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其化学结构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丧失,运输速率下降或功能丧失,C错误;D、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所以图乙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D正确。故选D。11. 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 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均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 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只要给感受器一个刺激,就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D. 当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该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
19、液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兴奋时钠离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糖蛋白。【详解】A、脑干是控制呼吸的神经中枢,下丘脑控制生物的节律,小脑控制身体平衡,A错误;B、神经兴奋时钠离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糖蛋白,B正确;C、要给感受器一个足够强的刺激,才会引起感受器的兴奋,C错误;D、当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该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B。12. 如图为某突触信息传递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和属于神经元的细胞膜B. 发挥作用后迅速酶解失活C.
20、 进入突触间隙过程中需线粒体参与D. 与结合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小泡,是突触后膜,是离子通道。2、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即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详解】A、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属于神经元的细胞膜,A正确;B、是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迅速酶解失活或者是重新被突触前膜吸收,B错误;C、是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需要能量,此过程中需线粒体参与,C正确;D、与结合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D正确。故选B。
2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突触的结构以及兴奋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13. 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当a处受到刺激时,有3个电位计发生偏转B.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方向是BCDC. 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为0D. 兴奋在神经元内和神经元间传导速度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弧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有神经节的B是传入神经。【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当a处受到刺激时,最右侧的电位计不会发生偏转,而其余3个电位计都会发生偏转,A正确;B、据图分析
22、可知,B右侧细胞表示感受器,B表示传入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传出神经,E表示效应器,所以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方向是BCD,B正确;C、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神经细胞膜电位为外正内负,膜内外有电位差,C错误;D、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会有电化电的转化,在神经元内都是电信号,所以在神经元之间传导速度慢,D正确。故选C。14. 光照时间的长短,对一些动物的繁殖有着重要影响。如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时间的 延长,母鸡性腺的活动大大加强,从而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潜能,具体调节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 C为性激素,其合成和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B. 鸡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神经调节
23、和体液调节等方式完成的C. 给雌鸡饲喂含雌性激素的饲料,也可促进排卵,增加产蛋量D. 若要验证 B 的生理作用,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鸡作为实验动物【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鸡大多进入繁殖季节,据图可知,鸡的繁殖有传入神经的参与,说明有神经调节;与性腺相关,说明有性激素的参与,有体液调节;由图可以看出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联想所学的知识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可以得出题图中的A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详解】A、由分析可知:图中C为性激素,其合成和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B、分析题图可以看出,鸡的繁殖活动通过
24、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完成,B正确;C、给雌鸡饲喂含雌性激素的饲料,通过负反馈调节,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性腺萎缩,不能促进排卵,增加产蛋量,C错误;D、鸡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鸡作为实验动物来验证B的生理作用,D正确。故选C。15.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引起下图所示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DH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通过血液运输全身细胞B. 结合ADH的受体促进ATP水解过程,为M蛋白供能C. H2O通过协助扩散过程,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
25、D. M蛋白促进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答案】B【解析】【分析】水平衡的调节:1、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2、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详解】A、ADH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到血液,运输至全身细胞,作用与靶细胞,A正确;B、由图可知结合ADH的受体促进ATP水解过程,生成cAMP为M蛋白的合成提供原料,B错误;C、H2O通过通道蛋白介导的协
26、助扩散,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C正确;D、M蛋白促进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提高水分子运输效率,D正确。故选B。16. 如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信号分子只有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B. 一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C. 细胞上的激素受体一旦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分解D. 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一定为肝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
27、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信号细胞分泌的是信号分子,靶细胞表面的是受体,信号分子只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A正确;B、如果是分泌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则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如果是性激素等物质,则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B错误;C、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分解,而靶细胞上的激素受体发挥作用后不会被灭活分解,C错误;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其分泌的信号分
28、子是胰岛素,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细胞,D错误。故选A。17. 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小白鼠体内耗氧量、酶活性、抗利尿激素的变化情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小白鼠耗氧量增加,说明小白鼠是恒温动物B. 小白鼠抗利尿激素减少,其尿量会增多C. 小白鼠体内酶活性不变,其血糖含量也会稳定不变D. 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可以用曲线表示【答案】C【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寒冷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便于氧化分解生成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因为天气变冷导致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
29、而根据水代谢平衡得,尿量增多。【详解】A、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白鼠耗氧量增加,需要增加代谢速率,A正确;B、温度降低,则汗腺分泌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B正确;C、小白鼠属于恒温动物,体内酶酶活性不变,但血糖含量是维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定不变,C错误;D、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增加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对应曲线,D正确。故选C。18. 肺炎重症患者主要表现发热、呼吸困难、酸中毒和出现蛋白尿等症状,患者内环境的稳态受到严重破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病毒损坏了脑
30、干的呼吸中枢B. 发热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产热增加导致的C. 患者出现蛋白尿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异常D. 患者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系统受损,血液含氧量低【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病毒损坏了肺部细胞,A错误;B、发热可能
31、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产热增加导致的,B正确;C、患者出现蛋白尿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异常,C正确;D、患者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系统受损,血液含氧量低,D正确。故选A。19. 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受体缺陷,导致糖类不能及时氧化分解,部分糖会随尿排出体外。长期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肾功能受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糖尿病患者如果肾功能受损,可能会导致身体浮肿B. 血糖升高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而出现容易口渴现象C. 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患者消瘦D. 糖尿病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疾病,与环境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血糖平衡
32、的调节:【详解】A、糖尿病患者如果肾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作用增强,血浆蛋白随尿排出体外,导致身体浮肿,A正确;B、血糖升高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而出现容易口渴现象,B正确;C、胰岛素可以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作为主要供能物质的葡萄糖利用障碍,人体氧化分解脂肪,以获得能量,由于脂肪消耗,人体消瘦,C正确;D、糖尿病易受环境影响,D错误。故选D。20. 正常机体内的血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血糖浓度较高时,机体可以合成肝糖原等物质,使 血糖下降;当血糖浓度较低时,机体可以分解肝糖原,补充血糖,下列关于肝糖原在血糖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是
33、在机体的内环境中进行的B. 血糖浓度较高时,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降低血糖C. 血糖浓度较低时,肝细胞通过协助扩散运出葡萄糖升高血糖D. 流经肝组织的毛细血管动脉端血糖浓度高于静脉端血糖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详解】A、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是在细胞内完成的,A错误;B、血糖浓度较高时,肝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来合成肝糖原,进而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C、血糖浓度较低时,肝细胞通过协助扩散运出葡萄
34、糖,进而升高血糖浓度,C正确;D、流经肝组织的毛细血管动脉端血糖浓度可能高于或低于静脉端血糖浓度,D错误。故选C。二、不定项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可能有多个答案,全部答对得4分,答不全得1分,错答、多答不得分,共20分)21. 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 乙图曲线处于点时,说明d点处于未兴奋状态C. 乙图曲线处于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点D. 丙图曲线处于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
35、现为“外正内负”【答案】ACD【解析】【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详解】A、丙图表示先后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B、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C、乙图曲线处于点
36、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点,C正确;D、丙图曲线处于点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正确。故选ACD。【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液中细胞的体积分数(经离心沉淀压实后,血细胞的体积占血液的比值),常用离心方法测量。主要用于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的诊断,是观察临床输血、输液效果的指标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血细胞比容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平均体积和血浆量有关B. 若离心时间过
37、短,离心法测定的血细胞比容高于实际数值C. 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出汗等)病人血细胞比容减小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及失血后大量补液者血细胞比容减小【答案】ABD【解析】【分析】血液中既有液体部分血浆,也有大量血细胞,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白细胞个体较大而数量少,血小板个体最小。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血细胞比容血细胞体积/血液体积。【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血细胞比容指血液中细胞的体积分数,而血液主要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中最多的是红细胞,因此血细胞比容主要与红细胞数量、平均体积和血浆量有关,A正确;B、若离心时间过短,血细胞不能完全沉淀聚集在一
38、起,细胞间间距过大,所得血细胞的体积偏大,会导致测定的血细胞比容高于实际数值,B正确;C、严重脱水的病人由于失去过多水分,血液体积会减小,血浆渗透压上升,因此血细胞比容增大,C错误;D、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体积变小,因此血细胞比容减小;失血后大量补液者首先补充的液体中大部分是生理盐水和营养物质,以迅速补充血液容量,而血细胞体积由于失血而减小,因此血细胞比容减小,D正确。故选ABD。23. 以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实验,支配脊蛙右后肢的传出神经保持完整,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39、)A. 针刺脊蛙右后肢趾部可观察到右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中B. 脊蛙只能完成非条件反射,不能完成条件反射C. 剪断后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D. 剪断后立即刺激B端,不能在传入神经上检测到电位变化【答案】AB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传出神经被切断,信号不能传到效应器。【详解】A、针刺脊蛙右后肢趾部可观察到右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后肢趾部的皮肤中,A正确;B、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
40、在脊髓,由于脊蛙去除了脑保留了脊髓,所以脊蛙只能完成非条件反射,不能完成条件反射,B正确;C、剪断后立即刺激A端,由于兴奋能传到效应器,所以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活动,但不属于反射,C错误;D、兴奋在突触上只能单向传递,且在反射弧上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然后在传到传出神经,所以剪断后立即刺激B端,不能在传入神经上检测到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ABD。24. 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药剂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次注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只有号家兔B. 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最先缓解的是号家兔C. 该实验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
41、何升高血糖的D. 该实验证明了家兔的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D【解析】【分析】分析试题可知:第一次注射时,号为对照组,第二次注射时,号为对照组。二次注射时,每组所注射的物质不同,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号注射的是肾上腺素溶液,号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二者都能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缓解低血糖症状。【详解】A、在首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空白对照),都是实验组;在二次注射实验中,是对照组,是实验组,A错误;B、二次注射时,号注射的是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能迅速地缓解低血糖症状,B正确;C、该实验能证明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但不能证明肾上腺素是如何升高血
42、糖的,C正确;D、该实验只能证明家兔的血糖调节具有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AD。25.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四种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全部都是蛋白质B. 四种信息分子的受体均分布在细胞膜表面C. 四种信息分子中最可能由垂体合成的是B和CD. 四种信息分子都一定要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答案】AB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三幅图分别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其中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垂体释放的;信息分子C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与分泌的;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详解】A、图示四种信息分子
43、不都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A错误;B、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都分布于细胞膜表面,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B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C错误;D、图示的神经递质和激素都需要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D正确。故选ABC。第卷 (共 40 分)注意事项:1第卷共2大题,共40分。2考生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和计算步骤、过程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直接在试卷上作答的不得分。三、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6. 图一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图二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
44、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结构中涉及到_个神经元,含有_个突触。(2)图二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填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3)从图一可知,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_,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从而使其与信息传导功能相适应。(4)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结构_(填结构名称)的数量将_(填“增加”或“减少”)。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结构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的细胞体,而及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_,对刺激_(填“有”或“无”)感觉
45、。(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阻断了_(填图中的序号)的兴奋传导。【答案】 (1). 3 (2). 2 (3). (4). 由正电位负电位 (5). 树突(或突起) (6). 突触 (7). 增加 (8). 运动障碍 (9). 有 (10). (同时或单独填也可以)【解析】【详解】由图一A表示轴突,B表示树突, 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突触,观察图一可以得出共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膜外由静息状态正电位变成负电位,观察图一可知得出,神经细胞表面积较大的原因是树突较多突触的数量多少影响小孩的智力发育生活在
46、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小孩突触结构较多,由于传出神经受损,兴奋不能到达效应器,导致下肢运动受阻,但是传入大脑的神经元正常仍有感觉,麻醉药作用的部位主要是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使兴奋不能传入神经中枢和效应器,故既没有感觉也不会运动。27. .下图为下丘脑对雌性激素(雌二醇和孕激素)的分级调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腺体 A 的名称是_,促卵泡激素释放因子由 404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受体分布于靶细胞的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内)。(2)排卵前,当雌二醇的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雌二醇会_下丘脑释放促卵泡激素释放因子,激发腺体 A 爆发式地释放积累的有关激素,这是_(填“正反馈”或者“负反馈
47、”)调节机制。(3)下丘脑还参与体温、水盐平衡的调节。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持续出汗后出现轻微脱水现象时,垂体释放_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从而减少尿量。.病原体侵染人体可能导致发热症状,发热过程包含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其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体液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上升,它促进机体产热增多的主要途径是_;(2)在制热性细胞因子刺激下,下丘脑体温调定点的变化是_,通过相应的调节使体温上升期产热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3)较长时间运动或发热后,
48、人体血糖浓度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此时血糖的来源主要是_。【答案】 (1). 垂体 (2). 细胞膜上 (3). 促进 (4). 正反馈 (5). 抗利尿激素 (6). 重吸收的能力增强 (7). 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 (8). 上升 (9). 大于 (10). 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换【解析】【分析】1、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一样,受下丘脑-垂体的调控,据图分析:激素甲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腺体A为垂体,激素乙为促性激素,据此答题。2、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
49、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3、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4、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少量的能量。【详解】.(1)由分析可知,腺体A为垂体。促卵泡激素释放因子由40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属于生物大分子,不易进入细胞内,其受体分布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2)排卵前,当雌二醇的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雌二醇会促进下丘脑释放促卵泡激素释放因子,激发腺体A爆发式地释放积累的有关激素,这是正反馈调节机制。(3)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持续出汗后出现轻微脱水现象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从而减少尿量。.(1)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产热增多的主要途径是促进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2)在制热性细胞因子刺激下,下丘脑体温调定点的变化是上升,通过相应的调节使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3)较长时间运动或发热后,人体血糖浓度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此时血糖的来源为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换。【点睛】本题考查了性激素的分泌,水盐调节以及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图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