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一些进步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和北非各地,这些思想是()A.科学、民主思想B.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思想C.主权在民、革命思想D.和平与发展思想【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推动了这些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故选B。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B.胡志明成为朝鲜第一个共产党人C.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D.甘地领导
2、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志明在法属印度支那领导民族解放斗争追求国家独立,与朝鲜无关,故B符合题意。3.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文明以挽救中国。在此,他揭示了()A.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中国主力军 B.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精神的核心C.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D.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完全融合【解析】选C。 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成为中国主力军”说法有误,故A错误;科学和民主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核心内容,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故B错误;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
3、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宣传,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故C正确;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完全融合表述有误,且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错误。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亚非许多国家赢得了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其主要原因是 ()大战使除美国外的帝国主义国家实力严重削弱资本主义阵营被迫改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坚持不懈地进行反帝斗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壮大A.B.C.D.【解析】选C。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含的选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正确,故本题选C。【拓展延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的影响(1)亚非拉
4、取得了国家独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2)改变了过去落后的面貌;(3)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提高了国际地位;(5)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改变殖民政策,推行“分而治之”方针,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1948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英国宣布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亚非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C.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D.亚洲独立同时埋下了隐患【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印度出现民
5、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建立了以色列国”可知,材料提及的史实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洲地区,故体现的是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故C正确,A错误;B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由材料无法看出“隐患”,故D错误。6.新加坡、韩国在经济发展中,既重视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重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下列属于儒家文化精华的是()宽容和谐竞争意识勤俭节约管理知识吃苦耐劳A.B.C.D.【解析】选A。竞争意识、管理知识属于西方文化的精华,排除。故本题选A。【深化点拨】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7.第二
6、次世界大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解析】选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也立足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传统,这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故选D。二、非选择题(22分)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
7、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 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 550万平方千米。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1)
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1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8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解放的手段上、结果上分析,首先从手段上,由材料“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手段多样化;由材料 “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以暴力革命为主。其次从结果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基本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且其中还成立了较多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入手分析。从殖民体系瓦解的角度看,第三世界国家纷纷摆脱殖民国家的统治,获得独立,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看,第三世界崛起,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同时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多样化;结果基本失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以暴力革命为主;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显著;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2)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