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同步练习知识模块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1、公元617年 乘隋朝太原起兵。 年唐朝建立。2、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中国从此进入一个重要的时代,中国出现了有名的清明政治 。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执政期间,吸取了 朝灭亡的教训,发展和完善了隋朝的 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也加强了皇权。2、唐太宗在维系隋律的基础上颁布了 。对贪赃枉法和私占民田给以重惩。3、为了提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唐太宗发展了隋朝的 制度。扩大 人选,使 地主有升迁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4、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唐太宗继续实行 制和 法。全面 用实物代役的“ ”法,进一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官吏多自
2、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佃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不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 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卷一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执政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思路点拨:1)唐太宗在执政时期,认真吸收了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制度有: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制度,均田制和租庸调法等;2)唐太宗知人善任与兼听纳谏。1、使唐初经济得到逐步恢复的政策措施主要是A、三
3、省六部制 B、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 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2、既能扩大唐朝统治基础和提拔有才能的“寒门”出身的人做官的措施是A、三省六部制 B、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 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3、唐朝的措施中对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起到非常大作用的措施是A、三省六部制 B、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 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4、导致“贞观之治”出现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A、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 B、开辟大量荒田C、人口大量增加 D、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5、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扩大了贡士人选,重视进士科
4、 B、科举考试重视士族 C、修改完善了法律 D、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6、导致“贞观之治”出现的因素不包括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B、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C、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考试制度 D、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7、下列对隋唐科举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打击了士族 B、选拔了人才 C、发展了教育 D、禁锢了思想8、“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面对这段话的诠释不正确的是A、“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B、求贤若渴,不拘一格 C、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D、知人善任9、下列关于唐初与汉初统治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5、实行宽舒政策B、都出现了治世局面,经济发展、政治清明C、都采用科举制度 D、都加强中央集权10、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唐朝出现下列哪些时代风貌兼容并蓄 博大开放 昂扬进取 经济繁荣、无土地兼并A、 B、 C、 D、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请从“时会”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一、唐朝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反腐败立法工作,一些王朝还制定了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如秦朝的为吏之道、唐律中的职律、明朝的大诰等。古代反腐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6、重刑治贪。如秦律规定贪污与“盗”同罪;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宋律徐重申唐律对贪污行为的规定外,还利用“准敕”、“臣等参详”等形式加强对赃罪的惩处,且对犯赃官员实行连坐制。 只有立法而没有执法,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所以,严格执法、审明政纪是吏治清明的关键。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他的严格执法是分不开的。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广州刺史党仁弘因“赃百万”而被弹劾,按律处死。太宗“哀其死而有功”,免其死,废为庶人,流徙钦州。事后太宗下诏罪己,认为自己犯了三条罪:“纵舍任心,以欺众庶罪一也;知人不明
7、,委用贪冒罪二也;善善未赏,恶恶不诛罪三也。”以后高官多有因赃下狱者,如功臣庞相寿、皇叔李道宗等。后世评价贞观时认为“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袭细人。”(赵翼:廿二史札记)二、唐律“治吏不治民”作为封建社会法律的代表唐律,继承和光大前世统治经验,以等级秩序的“礼”为核心,宗法制为原则,对封建官吏实行严格的权限划分,严惩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达到最终“治民”的目标。对唐律众多复杂的针对官吏犯罪条文的背后,体现出“治吏”的原则,但结合维护封建统治政权的目的和人主处心积虑的统治政策,我们发现,唐律流露和体现的是封建君主对官吏的爱护和关爱,从整体统治阶级利益出发,尽
8、其所能的为官吏提供特权和优遇。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君主掌握着国家的所有最高权力,熟练运用手中的各种资源和手段统治着松散的国家,修订和颁布法律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但“徒法不能自行”,必须依靠庞大的官吏系统组织和行使国家的权力运行,贯彻着君主的命令,履行自己的职责,选择优良的官吏,操纵赏罚二柄,驱使官吏,俯首听命。那么没有严厉的程序和权限,乖张君命,擅权腐败,徇私枉法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所以历代君主都明定君臣之分,唐太宗明言:“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所以历代君主都敬奉“治吏不治民”的统治原
9、则,制定严格的法律措施来保证官吏队伍的纯洁,提高行政秩序,达到最终控制百姓的目的。参考答案一)、1、李渊 618年 2、贞观之治 二)、1、隋 三省六部制2、唐律 3、科举制度 贡士 庶族 4、均田制 租庸调制 庸:15 DBDDA 610 CDCCA原因:从时会方面看:唐太宗即位时国家已经统一,又有隋朝一系列制度作为借鉴,这些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从人力方面看:唐太宗在执政时期,认真吸收了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发展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制度,延续均田制和阻庸调法,使社会经济逐步复苏;又重视法制建设,修订颁布唐律;唐太宗知人善任与兼听纳谏等方面体现出的开明,促成了贞观年间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