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眉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专题一和专题二第一节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2、 D礼乐制度3.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4.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5.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
3、卜。”(【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6.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7. 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A. 人民渴望统一 B.实力最强 C.统一策略正确 D.重视人才8.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
4、,(注:南海郡级小,只设郡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C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行省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 10.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君王控制了用人权 C. 扩大了统治
5、基础 D.实现了选贤任能 11.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12.“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注:东汉初期)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该材料反映了西汉刺史 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有检阅刑狱职权 是地方长官 在地方上有统治区域A. B. C. D.13.“陛下”本是对他
6、人的尊称。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皇权至上 D.家天下14.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丞相制度 B.察举制度 C. 郡县行政 D.皇权独尊16.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可能有感于中国A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B世官制
7、的实行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 17.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18.“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8、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9.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太尉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20. 南宋理宗时大臣杜范说:“凡君德之过衍、朝政之差缪、庙堂之塞蔽、臣工之邪匿,人所不敢盲者,台谏皆得以敷陈而劾奏之。”上述材料表明宋代()A.发挥监察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 B儒学复
9、兴营造了士大夫的议政环境C建立起“内重外轻”的行政格局 D建立起“文重武轻”的官僚格局21.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很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22 . 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要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右图是我国辽宁地区发现的国内惟一完整廷寄,对此正确的说法是A这张廷寄出现于雍正年间B廷寄的内容是
10、由军机处决策的C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D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满文书写23. 清初一度出现“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的局面。这种局面() A.是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结果 B.是清朝统治仿照明朝制度的结果 C.使清初政治凸显一定的民主特色D.使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2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25.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1、26.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权至上的后果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主专制被颠覆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较合理的是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一个“不公正”根本上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A B C D 28. .会审公廨
12、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B说明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C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 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趋同29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13、30.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各帝国主义国家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B.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C.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D.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 巧玲珑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
14、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摘鳊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
15、料四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材料五 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4分)(4)材料四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
16、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2分)材料五中条约内容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2分)32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
17、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摘自周振鹏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请回答: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8分)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4分)(3)根据材料三,
18、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主要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2分) 眉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0月月考答案选择题:15 ACDDC 610 DBDAB 1115 DABCB 1620 CCDCA 2125CCDBB 2630 ABABB答案及解析:31(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4分)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4分)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科举制选拔官员。
19、(4分)(3)朱元璋: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黄宗羲:明朝废除了丞相导致了政治的黑暗(4分)(4)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2分)辛丑条约。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均可)。(2分)32 .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 定期实行分级考核。(8分)(2)制度:郡国并行制。(2分)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2分) (3)特点:疆域辽阔(2分) 制度:行省制度(2分)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分) (4)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