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三十七) 中国的自然地理一、单项选择题霜期为一年中初霜至次年终霜间的时段,其余时段为无霜期。表中距平值为该年代与50年平均值的差距。读我国某地20世纪各年代霜期的均值、距平表,回答12题。项目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初霜日均值(日/月)2/104/1026/921/925/9距平(天)57162终霜日均值(日/月)3/521/515/522/520/5距平(天)1442531.据表推断该地的霜期、无霜期的变化特点是()A50年代,霜期结束的最晚B70至90年代霜期变短C80年代,无霜期均值最短D70年代无霜期变化最大2该地有可能是我国()A海南岛 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
2、 D华北平原解析:第1题,仔细读表,50年代均值5月3日结束,霜期结束的最早,排除A项;70年代和90年代相比,90年代霜期更长一些,排除B;70年代距平均值只有1天,变化最小,排除D。80年代,初霜最早,终霜最晚,霜期最长,无霜期最短,C项符合题意。第2题,该地无霜期很短,只能在青藏高原上出现,故C项符合。答案:1.C2.C(2014烟台模拟)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湖泊L为我国六大湖泊之一,M1和M2同属我国著名山脉P。读图,回答34题。3湖泊L是()A鄱阳湖 B洞庭湖C太湖 D青海湖4山脉P的走向为()A东西走向 B西北东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 D南北走向解析:第3题,湖泊L海拔较高,
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应该为青海湖。第4题,M1和M2均属于祁连山,其为西北东南走向。答案:3.D4.B读2010年我国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用水结构图,回答56题。5甲、乙、丙、丁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广西、新疆 B上海、广西、北京、新疆C广西、新疆、上海、北京 D新疆、北京、上海、广西6据图,可以判断()A甲生活用水比例高与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有关B乙地工业用水比例高是由于该地高科技工业发达C生态用水比例丙小于丁说明丙地区生态用水量小于丁D丁地农业用水比例高于其他三地与丁地干旱的气候有关解析:本题组通过不同地区用水结构不同的原理,考查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用水结构
4、及其原因。第5题,甲生活用水比重大,应为人口密集的城市;乙工业用水所占比重大,可推知乙为工业发达的城市;丙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生活用水在四个省级行政区中适中,可推知丙为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中等的省级行政区;丁农业用水占92%,其他用水较少,应是以灌溉为主的农业区。综合各个选项,A项符合。第6题,结合上题的判断,甲生活用水比重大与人口稠密、城市人口多有关,排除A项;乙地区工业用水多,无法体现科技情况,排除B项;丙地区生态用水比重小,无法体现用水量的大小,生态用水量大小还应考虑用水的总量,排除C项;丁地农业用水多与当地气候干旱、灌溉用水多有关,D项符合。答案:5.A6.D(2014兰州联考)读“塔
5、里木河流域示意图”及“19572009年间三条源流(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的径流量和耗水量变化表”,回答78题。年代3条源流天然径流量/108m33条源流区间耗水量/108m33条源流净入塔里木河水量/108m3195719591960196919701979198019891990199920002009 53年平均178.0188.9192.5185.9204.7207.6194.9128.5138.4147.3141.6162.2171.1150.749.550.545.244.342.536.544.27.图中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径流量最大的是()A1水文站 B3水文站C6水文站 D
6、9水文站819572009年间,导致塔里木河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变化总体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 B气候变暖,冰雪融化量增多C流域内农业灌溉用水减少 D流入塔里木河的水量减少解析:第7题,6水文站有多条支流汇集,1、3水文站的水量要小于6水文站;6水文站与9水文站之间没有有效河流注入,同时该地干旱,水分蒸发、下渗较多,所以9水文站的水量要小于6水文站。第8题,表中数据显示19572009年间,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而三条河流的补给水源都是冰雪融水,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据此可推知,19572009年间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化量增多,从而使塔里木
7、河三条源流天然径流量呈增加趋势。答案:7.C8.B(2014东北四校联考)下图为塔里木盆地某点(O)为中心向a、b、c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910题。9根据上图判断图中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AabcBabcCabcDabc10关于a、b、c三条线路上的地理事物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a线沿途资源丰富,矿井广布、工业城市密集Bb线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有热量充足、年较差大Cc线地区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和水力资源Da、b、c三条线路中河湖都以内流为主,水源不足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塔里木盆地向北、向西、向东南分别是天山山地、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由此判断a,b,c。第10题,我国西
8、北地区乃至亚洲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光照强烈但热量条件不理想,人口分布较少,城市密度小;青藏高原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和水力资源。答案:9.B10.C下面的甲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乙图为某种情况下的“醉林”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甲图四地中,可能出现“醉林”景观的是()A BC D12下列关于该地区农业资源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类型多样,土壤肥力高B水、热配合好,没有气象灾害C水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D生物品种丰富多样,适合发展多种农业经营解析:“醉林”的形成与滑坡有关。甲图中地处于陡崖附近,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该地区位于我国南
9、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壤以红壤为主,肥力低;春季可能有低温及寒潮等气象灾害;该地区昼夜温差相对较小。答案:11.C12.D二、综合题13(2014西安模拟)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摇蓝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有多个政权在该省省会建都,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陕北的黄土高原,土地原本贫瘠,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战略后生态环境完全改变,又因发现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迅速崛起。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地区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省区的地势特点是_。(2)若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陕西省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的成因,则内力作用表现为_,外力作用表现为_。(3)说明我国古代政权在该省省会
10、建都的有利自然条件。(4)图示区域北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说出其能源开发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地势特点可根据河流的分布与流向来推断。第(2)题,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是渭河平原,其成因要从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流水)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该省省会是西安,“建都的有利自然条件”即分析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区位,主要从地形、河流和军事防御等方面分析。第(4)题,能源开发的措施主要从运输和使用等方面分析。答案:(1)南北高,中间低(2)地壳断裂下陷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3)地处平原,地势平坦,便于农耕;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绵延起伏的山脉构成天然屏障。(4)大力发展火电,实施西
11、电东送工程;修建煤炭专运铁路;开展煤炭液化、气化工程;修建输油(输气)管道,实施西气东输工程。14(2014邹城联考)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1)和之间等温线大致呈_走向分布,这是因为_。(2)图示区域内存在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其危害是_。(3)简述图中虚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4)分析成都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解析:第(1)题,和之间等温线走向与山地的走向一致,主要是受地势的影响。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地势起伏较大、降水丰富的地区,因此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该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会使土壤变得贫瘠,也会淤塞河湖,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第(3)题,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要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方面分析。第(4)题,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势、土壤、水源等。答案:(1)南北等温线分布受地势影响,该地山脉呈南北走向(2)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泥沙淤塞河道和湖泊,加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3)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较平坦;河流多,径流量大;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肥沃。(4)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