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九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415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九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九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九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题九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题九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专题九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九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能力提升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国际会议是调整国际关系的重要途径。据此回答13题。1.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关于苏台德地区的协定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当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B.英法与德国为同一阵营的侵略者C.英法为本国利益而牺牲小国利益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点D.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矛盾尖锐解析: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等希望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保住自己既得利益,进而推动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的政策。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2.(2004年湖北黄冈、荆州模拟题)由于英国的支持,雅尔塔会议同意法国参加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英国此举是

2、 A.肯定法国为打败法西斯所作的重大贡献B.作为对法国战争损失的补偿C.让法国再次强大借以恢复经济D.借法国牵制德国的重新强大解析:英国一贯推行大陆均势政策,因此,英国的目的是想让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能够起到牵制德国的作用。答案:D3.下列文件均属重大国际会议通过的文献,其中旨在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的是 A.九国公约B.联合国家宣言C.大西洋宪章D.波茨坦公告解析:联合国家宣言和大西洋宪章是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文献,而波茨坦公告是敦促日本法西斯投降的文献。九国公约才是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答案:A20世纪国际社会先后建立过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个维护国际秩序、防

3、止世界大战的国际组织。据此回答46题。4.对于这两个国际组织产生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前后B.均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前后C.国际联盟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后,联合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D.国际联盟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前后,联合国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前后解析:此题实为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第一次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为反法西斯战争。因此C项表述正确。答案:C5.有点难度哟!国际联盟的总部设在日内瓦,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纽约,这些事实表明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 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区转移 苏联的国际地位上升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A.B.C.D.解析: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国际组织的

4、总部从欧洲到美国的变化,与苏联及多极化趋势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应排除。答案:A6.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点为都包含世界上的所有大国 都宣布旨在维护世界和平 都是英美等国家提议组建的 都曾受到大国操纵A.B.C.D.解析:根据所学内容,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因此应排除,而均符合历史事实。答案: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是20世纪先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格局。据此回答79题。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 A.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B.一战中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D.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解析:“体系”的瓦解是因为德国、日本法西斯

5、的对外扩张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秩序。而德国、日本法西斯的崛起及扩张则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答案:C8.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反映了追求和平民主进步的潮流 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现象 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两大国际阵营的对立A.B.C.D.解析:雅尔塔体系是以美苏两个大国为首的两个阵营的政治、军事对抗。因此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没有关系。答案:C9.正在形成中的多极化格局与前两次格局的共同点包括以各国的综合国力为基础 通过不断的国际协调逐步建立 主要反映帝国主义国家的意志 大国起着操纵或主导作用A.B.C.D.解析:多极化格局中的多极有中国等国,显然不符合题意。答案:D世界大战是

6、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奇观,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回答1012题。10.20世纪初能够发生世界性战争,主要条件在于 A.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B.用于远程袭击的武器研制成功C.运输工具、通讯手段的进步D.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的形成解析:这里强调的是“世界性”,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和电话、电报等通讯手段的出现,才使战争可能具有“世界性”。答案:C11.(2004年潍坊模拟题)两次世界大战影响的相同之处是 A.两大军事集团继续对峙B.战后都出现了持续的民族解放运动C.都使英法德日力量受到削弱D.都出现科学技术革命解析:一战后欧洲没有继续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一战后日本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因

7、一战而强大;一战后没有出现科学技术革命。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B12.苏东剧变后,局部性区域性的冲突频频发生,其原因有两极格局时期积聚的矛盾 现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 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失衡 民族宗教领土矛盾的交织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现今的局部性区域性的冲突与两极格局压制下的各种矛盾在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失衡有密切关系。而且美国的到处插手和地区民族宗教领土的争端也成为重要因素。答案:A(2004年郑州质量检测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格局经历了美国独霸三足鼎立多极化的过程;政治格局则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8、据此回答1315题。13.有点难度哟!二战后初期,美国称霸野心得以实现的有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资本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操纵联合国 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控制广大“中间地带”即亚非拉国家A.B.C.D.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要求为“二战后初期”。回忆所学内容可知,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资本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通过控制大多数加入联合国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而操纵了联合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但是一直没有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答案:A14.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美国成为世界霸主B.两极格局解体C.多极格局已经形成D.两极

9、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解析:当今世界政治上是美、日、西欧、中国、俄罗斯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但是美国在其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说明现今虽出现多极化趋势,但这种格局还未定型。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15.2003年3月,美国出兵伊拉克,至今美国军队仍驻留在那里。美国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推翻萨达姆政权B.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C.控制中东,树立美国的霸权D.打击恐怖主义解析:注意区分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A、B、D三项中有的是借口,有的是直接目的,只有C项才体现了美国的本质意图。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6分,17题24分,18题15分,共55分)16

10、.(2004年淄博三模试题)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邻国,历史上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材料一:亚欧大陆部分区域示意图材料二: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严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材料三: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没有御寒装

11、备的德军陷入冻馁之中。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请回答:(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是A_。(1分)B_。(1分)C_。(1分)(2)德军实施的“台风”行动,以失败而告终。请你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分析失败的原因。(4分)(3)处在不同时代,拿破仑与希特勒为什么都企图征服俄国(苏联)?(2分)(4)在莫斯科,俄国军民对付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方法有何差别?(2分)(5)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5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地理历史角度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

12、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再现能力;第(2)问则要从莫斯科的地理方位、季节和气候特点来分析;第(3)问应从时代特点及法、德、俄的关系等角度来分析;第(4)问则需根据拿破仑占领过莫斯科,而德国没有占领过莫斯科的基本史实,然后找出方法的“差别”;第(5)问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再现和分析能力。参考答案:(1)里海 乌拉尔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2)莫斯科地区纬度位置较高;冬季来得早且严寒;受大西洋湿润季风的影响,冬季降雪量较大。(4分)(3)当时法国、德国都企图称霸欧洲乃至世界。俄国(苏联)的社会制度与法国、德国不同;俄国(苏联)是欧洲大国,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2分)(4)对付拿破仑:

13、制造空城,利用严寒,诱敌深入;在敌人退却时不断袭击。对付希特勒:集中兵力,利用严寒,奋力抵抗。(2分)(5)局势:德国军队征服北欧、西欧许多国家,锋芒正盛。丹麦、法国等国投降,惟有英国在勉强抵抗。意义:消灭了法西斯军队,打击了其嚣张气焰;打乱了法西斯德国侵略部署;增强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信心;客观上支援了各地的反西斯斗争。(5分)17.中国、美国、日本是环太平洋的三个重要国家。三国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定地区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回答:(1)19世纪末以来,伴随美国和日本的争夺,列强侵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2)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和美国对中国

14、的侵略在目的、政策、方式上有很大不同,试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因素有哪些?(8分)(3)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结合这一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4分)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解析:本题以当今世

15、界大国中、美、日三国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注意时间“19世纪末以来”,然后根据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地位,分析出侵华格局的变化;分析原因时则应从经济、外交、地理等角度来入手;第(3)问中的“拒绝”说明双方为敌对关系,“握手”说明双方为友好关系。然后找出原因,最后再分析对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影响。参考答案:(1)侵华格局的变化:第一,19世纪中后期,英国带头,列强竞相侵华;第二,19世纪末,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第三,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第四,20世纪20年代,再次形成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第五,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逐渐形

16、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第六,抗日战争后,美国独霸中国。(8分)(2)不同的原因:第一,经济发展水平: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可以充分利用经济手段侵略;日本经济实力弱,仅靠经济侵略不占优势。第二,对外侵略扩张目标:美国以争夺世界霸权,尤其是西半球霸权为主要目标,而日本则以建立东亚霸权为主要目标。第三,与中国的地缘关系:美国远离中国,不便于大规模军事入侵,而日本靠近中国,便于大规模入侵。第四,资源因素:美国领土广大,资源丰富;日本是岛国,资源缺乏,急于抢占原料和市场。(8分)(3)拒绝的原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两大阵营的对抗。握手的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在国际上的绝对优

17、势地位下降。(4分)影响:打破了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局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2分)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2分)18.(探究创新题)读“西亚地区图”及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03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讲话中指责伊拉克隐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声称要在必要的时候动用武力解除伊拉克的武装。目前,美国已在海湾陈兵十几万。材料二:2002年9月召开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外长会议一致通过决议,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

18、。中国及国际社会纷纷表示,应在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解决一切纷争,全球爆发反战游行示威。请回答:(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石油国在利用财富发展本国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成效?(4分)(2)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亚地区曾爆发过两次局部战争,请简要概括这两次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4分)(3)美国执意对伊动武的目的是什么?(3分)(4)国际社会为什么要反对美国对伊动武?(4分)解析:本题以当今的热点“伊拉克问题”为题眼,意在考查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抓住西亚的石油资源丰富的特点来回答;第(2)问根据所学先判断出这两次战争为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然后再分析原因;回答第(3

19、)问时要分清楚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第(4)问则要根据所学的政治学的有关知识来回答。参考答案:(1)措施:团结发展中国家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益。改变单一经济结构,发展石油化工工业。成效:逐步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4分)(2)两伊战争,原因:边界争端、教派纷争和经济利益冲突。海湾战争:原因:美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两极格局解体,一些地区和国家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如民族、种族和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4分)(3)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直接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但其真正目的是控制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借此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企图形成美国一家主宰世界的单极格局,推行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利益。(3分)(4)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阿拉伯国家反对对伊动武,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国家利益和本地区的稳定。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有悖于公认的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发动战争不符合当今世界潮流。武力推翻一个国家政权,干涉他国内政,贻害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