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4099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检测)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7讲一、选择题1(2016湘西)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D)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解析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2(2016黄冈)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

2、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B)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解析材料“学而优则仕”未强调学养的重要性,“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一定程度体现个人修养,故A项错误;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愿,故B项正确;材料“仁以为己任”不能体现“仁”的思想核心,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士应当为社会服务,而非官本位,故D项错误。3(2017武昌)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

3、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曰:“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由此可知,三者都(D)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B认为自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解答本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材料。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孔子认为自然是有规律发展的;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法自然”,自然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韩非子认为自然是永恒的,不会消亡;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B、C两项反映的是其中一个方

4、面,D项符合题意。材料表达的是对自然的尊崇,不是蔑视天地,A项错误。故选D项。4(2016江淮十校)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D)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解析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是墨家的主张,故A项错误;道家并不主张追求平等,故B项错误;道家虽然消极处世,“无所不容”,但绝不是与世完全无争,而是要缓和斗争,在“无为”的前提下达到统治的目标,故C项错误;根据“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知道家遵循规律,和谐处世,故D项正确。5(2

5、017天一联考)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D)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说念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解析据材料“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诗经是孔子整理,而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故B项错误。时间久远脱离现实,不是孔子“删诗”的主要原因,故C项排除。孔子主张教化民众,故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多数诗歌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故D项正确。6(

6、2017沁阳)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A)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 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 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根据材料,前半部分是说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是适合于当时的战乱争霸的时局的;但是,法家思想有落伍之处,从材料:“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可以看出,法家思想过分强调加

7、强君主集权和权力,这是通过剥夺社会利益而获得的,从而忽视了社会利益,A项正确;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A项。7(2016海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B)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解析诸子百家在理论上“譬犹水火”,相互批驳对立,不存在找到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故A项错误;诸子百家“相生”“相成”,有相互融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诸子百家不都为稳定统治服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最终达到同归,故D项错误。8(2016安徽示范高中)尚书认为:“

8、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等。上述材料主要强调(D)A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B君王统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C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解析材料强调君主实行德政,重视道德对统治的重要性,但没有体现政权合法性与道德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道德对于君主统治百姓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强调的是君主的意愿,没有体现材料中道德的重要作用,故C项错误;从“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不恤民力等”可知,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

9、故D项正确。9(2016德州)汉书循吏传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该史料反映了(B)A蜀地私学迅速发展B蜀地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C学官主教儒家经典D文翁推广了蜀地教育经验解析学宫由官府修建,是公立学校,而非私学,故A项错误;根据“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可知蜀地到京城学习的人能够与齐鲁相提并论,说明蜀地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学官教授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文翁推广蜀地教育经验,故D项

10、错误。10(2016湖南常德)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零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C)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根据“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零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可知材料重在强调儒学发挥着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作用,不是重在阐发义理,故A项错,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故B项错;材料未体现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的信息,故D项错。11(2017衡水中学期中)春秋决

11、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C)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材料的意思是在汉代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以儒家经典尤其是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依据,这说明汉代儒家思想在刑罚领域取得了正统地位,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选C项。12(2016蚌埠一模)汉明帝提倡佛法。郎中蔡情称印度摩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燃灯拜佛,明帝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

12、元宵放灯的习俗由宫廷传至民间。由此可以推知汉代(C)A佛教思想居于正统地位B佛教信仰已为百姓接受C佛教传播影响百姓生活D民俗多与宗教信仰相关解析汉代居正统地位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皇帝提倡佛法,不能表明汉代百姓信仰佛教,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元宵灯节来源于佛教,可知佛教思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元宵灯节一个民俗,不能表明民俗大多与宗教有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6湖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

13、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和认识。仔细识读上边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答案观点一:“相斥”论。儒学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或人本化)的时代要求相互排斥。儒学是中国古代旧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与当代经济工业化、专业化、市

14、场化、全球化的潮流不符;儒学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突出人治,与现阶段我国建设民主化国家的目标相悖;儒学坚持封建宗法制度、等级和尊卑观念,压制人性,违背了倡导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总结:儒学是为封建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体系,我们应予抛弃,另建符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思想体系。观点二:“相容”论。儒学价值观与基督教或现代普世价值观有相容相通之处,可以互补。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致良知”“经世致用”等思想,重视个体道德修养,倡导向上向善,这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是相容相通的;儒学倡导的诚信观,有利于扩大人们之间的互信,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儒学推崇“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

15、有利于不同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有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儒学主张“有序”,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总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的主体内容,使之为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服务。观点三:“互斥互补论”(综合观点一、二即可)。观点四:“发展”论。在“三化”的时代潮流下,传统儒学需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和谐社会”理念,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等等,都彰显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生态环境的恶化、贫富不均、道德滑坡等问题,都从反面印证了儒学“大一统”“天人合一”“和谐”“

16、大同”“讲信修睦”等思想的巨大价值;同时,儒学确有自身的不足和矛盾之处,如维护专制,提倡人治、等级观、尊卑观等,不利于建设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总结:儒学需要自我扬弃,综合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对接。(其它观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有据亦可)14(2016浙江模拟)“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一同天下”孟子:(天下)“定于一”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一匡天下”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古

17、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大一统”“统”什么,并分析这一主张产生的结果与影响。答案(1)含义:周王朝统治区域(中国)。主张:都主张统一。原因:春秋战国持续数百年的战乱,人心思定,渴望统一。(2)“统”:政治统一,思想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果和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确立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但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建太学,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儒学地位的上升,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