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4084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0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策略四 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策略四审题解题规范方法策略一、选择题审答策略1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有些选择题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如果我们采取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再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就能准确地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例题】一株同源四倍体玉米的基因型为Aaaa,其异常联会形成的部分配子也可受精形成子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上图表示的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C该玉米单穗上的籽粒基因型相同D该植株花药培养加倍后的个

2、体均为纯合子本题题图“陌生度”很大,在快速阅读一遍后,可大致明白这个题图表述的是同源四倍体四条染色体两两正常联会,以及三条染色体的异常联会。第二遍阅读,可将知识范围缩小到“联会发生在减前期”,A项错误;“异常联会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aaa、a、Aaa”,因此自交后代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个体,籽粒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会出现杂合子,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2掌握“错误原理”“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这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试题占选择题的一半以上。其实,对这类试题来说,只要我们掌握“错误原理

3、”,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答案选项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就能轻松作答了。【例题】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本题考查的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盐酸能使洋葱根尖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小鼠骨髓瘤细胞的相互分离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应在后期;只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才能观察到细胞板。3启用“对比思维”采

4、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排除某个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图表类,特别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题,常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注意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例题】(2017高考北京卷)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

5、50 本题采用“对比思维”事半功倍。比对第二个图中的两曲线:比对“峰值”得出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比对025 范围内两曲线斜率,得出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比对4560 范围内两曲线大小,得出45 后植物不能生长,故D项错误。4注意学科“潜规则”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都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当然,生物学科也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检测探究性实验产物的方法和微生物的计数方法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知识一致;但探究性实验的结论不要求与教材上的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

6、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等。在解答一些特殊选择题时,我们除了掌握相关知识外,还要注意一些学科特有的或者某些知识点特有的“潜规则”。只有在考虑了这些“潜规则”和知识陷阱的前提下选择出来的答案才能不被某些选项迷惑。【例题】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B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 C选项由于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的不断变化,不应设计空白对照,而

7、应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前后对照,C项错误。二、选择题的解题策略1“题眼”突破法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方向或切入点,所以它往往是题目的考查对象或限定条件,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能使学生少走弯路,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解答选择题时务必认真读题,找准题眼,如题目中告知“豌豆自然繁殖”,应定位为“自交”,而玉米自然繁殖应定位为“自由交配”。【例题】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

8、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只要抓住“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两个题眼,本题便“迎刃而解”,故A项正确。2逆向分析法逆向分析法常用于解答条件分析类选择题,这类试题的题干信息中往往给出一些特殊结果,让学生分析该结果产生的原因、条件等。解决这类试题,采用逆向分析法能够实现快速、准确解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逆向分析法具有打破常规思维顺序的特点,即一般从选项给出的条件出发,分析每一个选项可能产生的结果,然后根据信息,找出与题干相符的选项。【例题】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

9、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t1之前,酵母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在t1t2时段,进行无氧呼吸是酵母菌单位时间内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t2t3时段,乙醇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D在t1之前,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既有H的产生,也有H的消耗根据坐标曲线中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段中葡萄糖、乙醇及酵母菌的含量变化,可逆推出该时刻或时段发生的细胞呼吸的类型,然后再结合相关知识选出正确答案。3“陷阱”排除法“陷阱”是选择题选项常用的设置伎俩,答题时务必敏锐洞察,谨防上当,尤其对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病毒类生物及根尖细胞(无叶绿体)等应高度警惕

10、,切记原核生物不具备核膜及核糖体除外的细胞器,无生物膜系统;病毒则不具备细胞结构,它不具独立代谢功能,只能营寄生生活;根尖细胞无叶绿体;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生成CO2等。【例题】叶绿体中的色素有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用水作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本题“表皮细胞”和“染色体”是设置的陷阱。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而染色体只有细胞分裂时才能出现。4就“熟”避“生”法“就熟避生法”常用于解答新信息

11、、新情境类试题。近年来高考试题的材料都非常新颖,往往会与前沿科学相联系,介绍一些新技术、新名词,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造成迷惑。其实这类试题往往是外表华丽,背后却仅仅考查一些基础知识,学生要学会应用“就熟避生法”,从熟悉的知识入手,避开生疏的知识和名词,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例题】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2、)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若链剪切位点附近序列为TCCAGAATC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GAAUC本题为新信息、新情境题,其中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向导RNA引导Cas9特定位点切割”等对考生来说都是很陌生的,但所有蛋白质都在核糖体上合成、双链区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是考生熟悉的内容,因此C选项错误。5思维定式排除法试题给予学生新情境,考查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思维变通的能力是近年高考的“热衷”题型,思维定式、生搬硬套是错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成

13、因,防止出错的最佳途径是“仔细审题、明察秋毫、务必跟着题干信息走新路,防止走熟路、走老路,力避思维定式”。【例题】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本题为内环境稳态的试题。可能会由于熟知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为等渗溶液,即“定势思维”,认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而造成错选。6隐藏、迷惑条件发现法“找出隐藏条件”是指在解答有些试题时,既要

14、注意发现题干中列出的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予以排除;又要善于发掘出藏于题干之中未显露出来的必要条件的一种审题方法。注意需要用“找出隐藏条件”审题的试题与需要用“排除迷惑条件”审题的试题的区别。【例题】人类的一个正常卵细胞中有23(22X)条染色体,异常的一个卵细胞中有22(21X)条染色体或24(22XX)条染色体,若它们都能和(22X)的精子受精,并能发育成新个体(女性)。正常女性的一个成熟红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多少条?()A45B47C46 D0本题干中“人类的一个正常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是显而无用的迷惑条件,用这一条件来推算人的一个成熟红细胞中所含有的染色体数,只能得出错误答案

15、。“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是教材中的特殊知识点,是在审题时应该发掘出来的藏而不露的条件。三、非选择题审答策略1审题不清审题不慎,只求快,没有弄清题意就作答,尤其不会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1)审题时应充分考虑:要充分重视试题所提供的背景资料;全面细致地挖掘该题的限制条件、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要注重读题,切忌草率答题,要慢审题,快答题;对试题中关键字、词作重要标记。(2)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关键字词:时间、原因、影响、根本、直接、肯定、否定、一个和生物体、种类和数目、染色体数目中的个数和对数、最多和最少、主要和次要、可能和最可能、一切和绝大多数、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特性等。2不会提炼有

16、效信息隐含条件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给出,而隐藏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图形、表格、曲线、生产实践或题目给予的新信息中的条件。隐含条件是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挖掘隐含条件,补充题干。设置干扰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技术。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语句;二是在备选项中设置干扰项,就是备选项本身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考试中,考生对于错误选项容易排除,但对于干扰项的排除难度较大。在某些题目中有意增设一些无意义的条件,起迷惑作用。对于这类题目,审题时要细心分析,找出无意义条件。3概念混淆教材中有很多组概念,它们在形式上、

17、内涵上、过程上相似,只有从本质上把握、区分这些概念、原理及规律,透彻理解,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4思维定式受思维定式影响,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想当然地套用生活经验、习惯、做过的习题、权威等“似曾相识”的答案或问题去解题。不经逻辑推理,仅凭直觉经验,导致错解。四、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辩明“题眼”和“关键词”在做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常常也就是题目的题眼。它将告诉我们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回答的知识。关键词能否准确找到是能否正确解答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例1】(2019四川绵阳高三模拟)下列列出的材料供任意选用,实验用具充足。请

18、回答有关问题:供选:2%淀粉酶溶液、20%肝脏研磨液、3%FeCl3溶液、3%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5%HCl、5%NaOH、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1)利用所供材料,_(填“能”或“不能”)通过实验验证“酶具有高效性”。(2)要证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为避免酸碱对反应物本身水解的影响,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3)研究淀粉酶的专一性,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最好用“加入_(试剂)观察_(颜色变化)”的方法来捕获实验结果。(4)要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捕获实验结果的方法是:_。【分析】本题中,要抓住利用所供材料、避免酸碱影响、选

19、用的反应物最好、颜色变化、捕获实验结果的方法等关键词(题眼),下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答案】(1)能(2)过氧化氢溶液(3)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砖红色是否出现(4)淀粉溶液加入碘液观察蓝色褪去的程度2准确定位考查“知识点”一道试题,如果我们能找到关键词,准确定位知识点,也就意味着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如果我们连知识点都定位错误了,可想而知,就会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要注意的是,一道试题常常不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有的试题,每个小题都考查两三个知识点,一道大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这要求我们不单单是对每一个小题,甚至对每一个设问都要能定位清楚所要考查的知识点。从近年高考命题分析来看,如果一道大题只考查

20、一两个知识点,常常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入的扩展和发散;如果一道大题考查多个知识点,常常难度不大,许多时候都是要求用课本上的原话作答。【例2】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分解产生的。(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元素营养。(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法,分别统计_的种群密度。(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

21、田中的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好氧光合放氧厌氧兼性厌氧(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分析】本题的关键词是硫化物、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稻田呈方形、稻田害虫、稻田净化的主要原因等。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S元素是蛋白质中的标志元素,所以硫化物是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富营养化是水体中的N、P元素含量过高造成的。稻田是水生生态系统,呈方形,大多数害虫活动能力差,所以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稻田净化主要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稻田中有机物主要通过好氧微生物、厌

22、氧微生物以及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被分解。【答案】(1)蛋白质(2)N、P(3)五点取样各种害虫(4)(5)水稻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3从“题干和课本原话”寻求答案从这么多年高考生物试题的命题情况分析来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归纳的试题答案外,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来自课本上相关内容的原话,或者由题干、设问中的词语、语句组合而成。如果考生具备这种“从课本原话和题干”去寻找和组织答案的能力,那也就真正做到了“鱼渔皆授”的教学目标了。【例3】(高考全国卷)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

23、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_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_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_。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下丘脑垂体(2)细胞代谢发育和功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高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采取“逆向推导,顺向作答”“逆向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逻辑思维。就生物非选择题答案的形成分析,如果答案是一句话,这句话一般包括主语(名词)、过程、原因、结果;如果答案由几句话组成,一般包

24、括三句话,第一句话衔接题设,第二句话阐述原因,第三句话表述结果。如果我们采取:结果(结论)原因题设(条件)进行推导,就容易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反过来进行:题设(条件)原因结果(结论)描述,就会得到比较科学、合理和完整的答案。【例4】(2019陕西宝鸡高三质检)下图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理。请回答相关问题:(1)寒冷刺激使冷觉感受器兴奋时,兴奋位点的神经元膜内外的电位是_。人的体温调节方式为_调节。 (2)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调节。 (3)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机体产生某种抗体,该抗体能与甲状腺上的受体结合

25、,发挥与_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从免疫学角度来看,这属于一种_病。 (4)图中物质A是_,细胞的名称是_。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临床上可以利用放射性131I杀死部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进行治疗,131I能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聚集,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分析】本题可采用“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作答。根据抗体反推知细胞为浆细胞,然后再推知细胞、细胞、细胞分别为记忆(B)细胞、B细胞、T细胞。【答案】(1)内正外负(或外负内正)神经体液(或“神经调节和体液”)(2)分级(3)促甲状腺自身免疫(4)淋巴因子记忆(B)细胞主动运输5遗传题的解答,很讲究做题步骤和规范遗传题,特

26、别是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是近些年高考生物试题取材的重点和热点,常常是年年考、年年新。掌握好这类遗传题的解题技能,是合理、灵活掌握遗传规律的体现,是提高考试得分的关键。针对这类试题解题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写出匹配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第二步,构建模型,写出遗传过程;第三步,采取单对突破、对对组合,隐性肯定、显性待定,子代推导亲代,子代性状(基因型)比例推导亲代表现型(基因型);第四步,进行遗传推导,计算相关概率;第五步,整理答案,让答案变得科学、合理、可行、简洁。【例5】(2019陕西榆林模拟)某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二倍体植株,其花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

27、A和a控制。某紫花雄株P与某紫花雌株Q杂交,F1植株中紫花白花31。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二倍体植株的花色性状中,_为显性性状。(2)若某基因型为Aa的杂合植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了基因A和a的分离,其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或_。(3)根据F1植株中紫花白花31,某同学认为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对该同学的结论作出评价,并说出你的结论和得出结论的依据:你的评价:_。你的结论:_。你得出结论的依据:_。【分析】(1)某紫花雄株P与某紫花雌株Q杂交,F1中出现了白花植株,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2)正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所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相

28、同,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不会出现等位基因A和a的分离现象,若出现了A和a的分离,则其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3)F1植株中紫花白花31,控制花色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有3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此时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F1雄株和雌株中均为紫花白花31。只位于X染色体上,此时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F1雌株均为紫花,F1雄株中紫花白花11。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此时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AYa或XaYA,F1

29、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XAXAXaXAYaXaYa1111或XAXaXaXaXAYAXaYA1111,F1雌株均为紫花、F1雄株中紫花白花11或F1雄株均为紫花,F1雌株中紫花白花11。综上分析,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答案】(1)紫花(2)基因突变(3)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果F1雄株和雌株中均为紫花白花31,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F1中雌株均为紫花、雄株中紫花白花11,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

30、位于X染色体上或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果F1中雄株均为紫花、雌株中紫花白花11,则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6答案要求“科学、合理、规范、简洁”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所以,生物试题的答案如果不科学,那就肯定不对。如果答案仅仅是符合生物科学,而不合理,与已有知识矛盾,与目前所知道的现象、结论矛盾,那也将是错误的。而且答案要求用比较规范的生物学术语(关键词)进行描述,高考试题的答案多用与考查内容相关的教科书或题目中的原话回答。答案要做到“科学、合理、规范、简洁”,同学们平时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6】(2019湖南张家界模拟)大棚种植技术的推广使我们一年四季都有各种瓜

31、果蔬菜食用。某科研小组测量某大棚蔬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测试期间,该大棚蔬菜叶片的干重的变化情况是_,理由是_。(2)测试期间,该大棚蔬菜叶片的CO2吸收速率第一次下降和第二次下降的原因不同,前者先由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减弱所致,而后者先由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减弱所致。(3)测试期间,该大棚蔬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来源是_。由此推测在9:0013:00期间Ci值下降的原因是_。(4)该科研小组若要测量大棚蔬菜叶片消耗CO2的速率,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分析】(1)据图分析可

32、知,实验过程中,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一直大于0,即有机物一直在积累,说明测试期间,该大棚蔬菜叶片的干重一直增加。(2)测试期间,该大棚蔬菜叶片的CO2吸收速率第一次下降是由于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影响了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第二次下降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不足。(3)测试期间,净光合速率一直大于0,则光合作用需要的CO2除了来自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还需要从外界吸收;在9:0013:00期间,由于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量多于细胞呼吸释放和从外界吸收之和,所以胞间CO2浓度降低。(4)图示测得的是净光合速率,是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若要测量大棚蔬菜叶片消耗CO2的速率,还需要测定其呼吸速率,即在黑暗条件下,测量大棚蔬菜叶片释放CO2的速率。【答案】(1)一直上升净光合速率一直大于零,即干物质一直在积累(2)暗反应光反应(3)细胞呼吸提供、从外界吸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多于细胞呼吸释放和从外界吸收之和(4)黑暗条件下,测量大棚蔬菜叶片释放CO2的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