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知识要点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形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961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知识要点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知识要点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知识探讨学习目标学习提示1.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农作物的分布格局,了解中国农业的特色,认识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2.了解我国古代农具的发展历程,能够说出代表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式农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们出现的原因和影响。3.了解我国历代水利工程的修建和作用,能够说出都江堰等重要水利工程,知道有关水利的农学著作,认识水利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4.知道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自耕农经济。5.概括我国农业起源和发展的概况,认识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 原始农

2、业从采集经济发展而来,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的小型化,农耕文明首先在中原地区达到很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农具、水利和耕作技术的发展变化是本课的重点;对小农经济的认识和评价是本课的难点。合作与讨论讨论:如何评价小农经济下的小农生活?背景资料:晁错作为汉代的一个政治家,他在论贵粟疏中写出了小农生活的困苦:“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而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诗篇朱陈村一文中

3、却这样描述小农生活:“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这儿的小农似乎没有晁错所讲的那种小农的困苦,更多的是一份小农生活的悠然自得。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更有大量的田园诗歌,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到范成大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它们所表达的无不是诗人对那种简单宁静的小农生活的向往。即使在现代社会中,那些整天在大都市里工作的人们,虽然一方面在批评过去小农经济、小农意识的狭隘性,批评他们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的贫乏,但人们又都乐于参加一种农家乐的生活

4、方式,向往那种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自然生活。那么小农经济下的小农生活到底如何呢?我的思路:政治家和诗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政治家是从国家统治的角度分析问题,而诗人更多的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诗人所向往的那种农家生活,是一种没有生存、生活之忧的农家生活,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文明比过去的小农生活是一种进步。但现代文明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典例探究规律总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淮南子主术训材料二:春秋时楚相孙叔敖在淮河流域修的芍陂,灌

5、溉面积一万多顷;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修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泾渭水系修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农业技术怎样的进步?有什么作用?解析:见第(3)小题解析参考答案:只要对牛指挥得当,少年可胜过几个强劳力,反映了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利用畜力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2)

6、材料二中提到的都江堰工程为什么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解析:见第(3)小题解析参考答案:都江堰包括三部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鱼嘴是江心的分洪堰,宝瓶口可节制内江水量,灌溉川西平原,而飞沙堰是修在鱼嘴和宝瓶口之间的溢洪工程,都江堰兼防洪、灌溉、治沙、航运等多种效益于一身,解决了岷江的水害,所以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3)材料三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条件的全面认识。第(1)问考查牛耕的出现及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不难作答;第(2)问给出了春秋战国的

7、重要水利工程及作用,旨在考查水利兴修与农业的关系,都江堰的构成和作用要结合所学作答;第(3)问借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自耕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活,要求根据材料归纳特点;第(4)问综合考查对三段材料的理解,须把握三段材料分别从耕作技术、水利兴修和耕作方式三个角度体现农业的发展条件,其中材料三间接考查了自耕农经济发展所需的统一、安定、政治清明等政治条件,也在答题范围之内。条件: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重视水利的兴修;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者的宽舒政策等。参考答案: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耕农经济。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自给自足,比较脆弱。纵览材料、明确题旨是正确解答材料分析题的前提,即先明确几段材料所阐述的中心问题和各自不同的角度,再细读以解决材料的具体问题。材料题的答案既要结合材料,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材料直接给出的信息,要善于挖掘材料隐含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作答。- 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