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通史贯通训练(三) 彰显繁荣鼎盛唐宋时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这说明()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解析:选A“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可见国家事务与皇家事务联系在一起,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与政治运行过程是否成熟无关,故B项错误;“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
2、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不代表所有内外朝官员的职能完全一样,故C项错误;在家国一体的体制下,皇室本身就是政治权力的中枢,不是因唐代内外省的设置而形成,故D项错误。2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解析:选B西域都护府设置是在西汉,泉州口岸的开放说法不正确,而且泉州在唐朝还不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排除C、D两项。材料中的蔬菜品种来自国外,表明对外交流的繁荣,B项正确,排除A项。3唐代科举进阶后,吏部选官以书判人,“故人竞学书”;北宋时期为了防止
3、考官识别字迹,采取誊录制度,科举进阶后直接授官。故欧阳修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耳。”材料可表明()A书法艺术受选官制度影响B文人士子审美情趣改变C书法艺术在唐代达到巅峰D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解析:选A科举制的发展变化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这与材料“吏部选官以书判人,故人竞学书”“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相符,故选A项。4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由此可见宋朝初年()A治军突出理学思想
4、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制衡兵权管控过度 D铲除地方割据势力解析:选C根据题干可知,宋太宗选拔将领的标准是“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到宋真宗时期,则进一步演化为“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这充分说明在宋朝时期,为了防止武将专权,统治者严格控制其军权,故选C项。5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4%。这一变化反映了()A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B佃户成为耕作的主力C地主对农民剥削有所减轻D土地所有权更迭频繁解析:选A题干中宋代客户(绝大多数是佃户)比例由40%下降到4%,结合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农业得到发展
5、的史实,推知宋代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故选A项;佃户是客户的一种,且客户最高比例也只有40%,未超过一半,排除B项;题干看不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排除C项;题干反映不出土地所有权的更迭,排除D项。6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画中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被摒弃 B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D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解析:选C据材料“清明上河图”“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可知,这充分说明北宋城市军事职能在减弱,经济职能在增强,故选C项;在宋代,政府并没有摒弃重农抑商政策,排
6、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税收的多少,进而不能说明民众的税收负担沉重,排除 B项;城市税收不能说明财政困难和军备废弛,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5分)7宋代把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称为海商或船商,海外贸易繁荣是宋代经济发展极具特色的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商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 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中经营海上贸易日益普遍。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
7、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也有如“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侩起家”,转而为海商者,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材料二宋商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宋政府需要的外国特产也常常托海商代购。有些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福建海商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版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与宋朝贸易。
8、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商的特征并分析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13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商在中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 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得出贸易次数频繁,范围广;据材料一“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得出海商贸易为民间性质,受政府严格控制;据材料一“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
9、占有一定比例”得出为数众多,出身不同阶层。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并结合所学得出东南地区经济崛起(经济重心南移);据材料一“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得出重农抑商政策淡化,政府鼓励;结合所学得出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第(2)问,据材料二“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得出促进中外经济贸易交流,拉近中外人民距离;据材料二“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得出充当使者,传递中外信息,加强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据材料二“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与宋朝贸易”并结合所学得出传播中外文化科技,推动西欧社会转型。答案:(1)特征:贸易次数频繁,范围广;为数众多,出身不同阶层;海商贸易为民间性质,受政府严格控制。原因: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东南地区经济崛起(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淡化,政府鼓励;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进步。(2)作用:促进中外经济贸易交流,拉近中外人民距离;充当使者,传递中外信息,加强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传播中外文化科技,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