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0现代中国的外交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1泉州市高三统考如图是1951年的宣传画。对此画所含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解放战争时期美军进行细菌战B.冷战时期美国向世界传播病毒C.“一边倒”政策下的中美对抗D.“文革”中刻意丑化美国形象22021亳州市高三模拟这一外交方针是中国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当时两极对峙的世界,受自身革命逻辑及判断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权衡利弊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据此推知,这一外交方针()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奠定了新中国
2、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D.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32021荆门市高三联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其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它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材料意在说明()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已成熟B.五项原则是外交的总原则C.五项原则被国际广泛接受D.国内建设需要外交新突破42021长沙市高三模拟1954年10月,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材料反映了()A.我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
3、B.我国外交政策发生关键性转变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D.我国外交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52021十堰市高三模拟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束缚C.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破了美国孤立新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62021衡阳市高三模拟周恩来在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认为:“它的成就对于巩固世界和平与安全,首先是巩固亚
4、洲的和平与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并为进一步协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辟了道路。”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A.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D.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72021上饶市高三统考在某次国际会议期间,周恩来致电党中央:“根据三天会议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上,中国()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动着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C.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D.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82021九
5、江市高三模拟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A.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C.试图去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D.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92021榆林市高三模拟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此举旨在()A.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C.反对大国推行的意识形态外交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6、102021邢台市高三模拟领导者一书中说:“然而他(指周恩来)在70年代初便看到要从根本上对中国的国际统一战线进行重建和扩大,还为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作者认为周恩来此时的外交活动()A.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界限B.丰富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建交原则C.拓展了中国外交的领域D.迈出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第一步112021开封市高三模拟1970年3月,尼克松宣布放松对于去共产党中国旅行的大部分官方限制,后又公开表示愿意到中国访问的迫切愿望。他还在一个外交场合,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发出了举世瞩目的“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这表明当时()A.美国实施的是以退为进的战略措施B.中国的综合国力
7、在不断提升C.美国主动释放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D.在冷战状态中美国处于劣势122021邯郸市高三联考如图是1974年,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和妻子芭芭拉在天安门前的合影,布什在任期间骑着自行车走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这张照片让他获得了“自行车大使”的雅号。对这一历史老照片解读正确的是()A.见证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全过程B.得益于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C.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D.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132021黄冈市高三模拟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历程,该演进历程反映了()时期关系5060年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
8、与美日抗衡708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8090年代中美中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A.四国关系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D.美苏争霸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格局走向142021大同市高三模拟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一论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D.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152021洛阳市高三模拟下表是19801988年中国部分外交活动表。这表明我国()1980年中国
9、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和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得到恢复1981年中国当选为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1984年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A.推行反对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B坚定实行不结盟政策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8分,第17题12分,共40分)162021惠州市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是近现代西方对外援助的发起国。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就通过“马歇尔计划”,
10、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从1946年开始,美国向埃及、以色列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在加沙发生武装冲突后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又分别向埃及、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作战武器和“志愿人员”。1961年,美国率先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对外援助政策制度化。美国用于对外援助绝对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最多的,但是和其他援助国相比,用于对外援助的拨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是最低的。美国的对外援助涵盖面较为广泛,外援目标体系中常常出现相互矛盾和缺乏连贯性的现象。摘编自周弘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1955年万隆会
11、议后,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重点是推动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摘编自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
12、,并简析其意义。172021汕头市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和为贵,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中华文明的底线。无论强大还是弱小,无论先进还是落后,中华民族从来都致力于提升自己,帮助他人。漫漫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无不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秉承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理念就是新时期以和为贵精神的具体表现。尊重对方,求同存异,不以个人或者个别国家标准为唯一尺度,不搞双重标准,这是60多年来中国外交实践给予世界的重要制度创新。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第920期)评析材料关于中国古代或现代外交的观点(肯定、否定或辩证地看均可),得出结论
13、。(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课时作业101解析:宣传画中所写“坚决斩断美国侵略者撒布细菌的罪恶血手”并结合宣传画刊行时间1951年可知,宣传画体现了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对抗色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新中国刚成立,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在此政策下中美意识形态上对抗激烈,C正确;1951年解放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B曲解了宣传画中“细菌”的意思,排除;D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答案:C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考察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面对当时两极对峙的世界,受自身革命逻辑及判断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权衡利弊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具体的说是“一边倒
14、”的外交政策,反映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特殊的历史环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C项正确;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影响,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答案:C3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包容性,表明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已成熟,A正确;外交总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答案:A4解析:1954年
15、,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从按照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来划分敌我,到按照国家利益划分敌我,标志外交政策的成熟,因此B正确;A项是从新中国建立开始,我国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排除;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刚刚提出,C排除;美国当时继续封锁中国,D排除。故选B。答案:B5解析:材料“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表明新中国已经开始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愿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展开正常的外交关系,故选B。1953年中苏仍为盟友关系,中国不可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
16、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这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D项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答案:B6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的赞扬巩固了“亚洲的和平与安全”,促进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为进一步协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辟了道路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C项正确;首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国际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A项错误;中国倡导不结盟外交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B项错误;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是在改革开放时期,D项错误。答案:C7解析:“根据三天会议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
17、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表明该会议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能够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巩固了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故C正确;A是1953年,排除;B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万隆会议打开了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排除D。答案:C8解析:依据“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可以看出当时中国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即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故C正确;
18、20世纪60年代外交仍然存在意识形态的影响,排除A;B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史实,排除。答案:C9解析:中国采取“不争论”的策略,并避免对相关问题的回应,主要是要防止落入西方国家想破坏会议进程的圈套,以此维护会议的顺利进行,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A正确;材料主旨与中国想要树立形象无关,排除B项;参与会议的都是亚非国家,没有大国,排除C项;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答案:A10解析:材料中的“国际统一战线进行重建和扩大,还为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表明答案C项是正确的,其他的三项与材料内容的主旨不相符合。答案:C11解析:根据
19、材料“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并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由于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等在冷战中处于劣势,与中国关系缓和也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故选择C,排除A;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以及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都是美国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的原因,故排除B、D选项。答案:C12解析:材料是1974年的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乔治布什和妻子芭芭拉在天安门前的合影照片,中美关系解冻是从1971年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是1979年发表,新时期是1978年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ABD三项错误,故选C。答案:C13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变化的根本考量因素,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
20、关系的变化,故选C。四国关系变化影响了国际政治格局的趋势,而不是决定,排除A;中美日关系在七十年代的改善说明意识形态之争不是国家外交政策变化的主导因素,排除B;中日两国在亚太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仅从美苏角度考虑亚太政治格局过于片面,排除D。答案:C14解析:根据材料中“千万不要当头”可知,邓小平坚持不结盟政策,不主张搞国际对抗,这有利于我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国内经济建设,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没有因果关系,排除;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指的是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底,排除B项;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排除C项。答案:D15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9801988年间中国加入了许多联合国
21、领导下的国家组织,这说明中国注重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选C;表格信息并不能体现中国反对帝国主义和实行不结盟政策,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而不是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排除D。答案:C16解析:(1)特点:由材料“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就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可归纳为起步较早;由材料“向埃及、以色列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美国的对外援助涵盖面较为广泛”等信息可归纳为覆盖面广,数额巨大;由材料“率先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对外援助政策制度化”可归纳为援助政策制度化;由材料“外援目标体系中常常出现相互矛盾和缺乏连贯性的现象”可归纳为缺乏连贯性,且
22、目的性强,因此才会常出现援助相互矛盾的结果。影响: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分析。积极方面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可以促进西欧的复兴,而对埃及、以色列的援助,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消极方面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增强了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冲突和冷战发展,导致世界局势紧张,而对埃及和以色列的援助,由于美国的横加干涉,中东矛盾也会进一步加剧。(2)变化:由材料“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可归纳为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由材料“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23、可归纳为从单一经济合作到形式多样;由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重点是推动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可归纳为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民间共同推进;由材料“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可归纳为对外援助资金持续增长。意义:由材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可知,对外援助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再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展开分析;对中国来说,对外原则可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对外援助还可深化和扩大自身的改革开放事业,丰富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毕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全世界都共同发展了,我们自身也才能获得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对
24、世界来说,中国的对外援助有利于推动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答案:(1)特点:起步较早;覆盖面广,数额巨大;援助政策制度化;缺乏连贯性;目的性强。影响:对西欧的援助,促进了西欧的复兴,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增强了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冲突和冷战发展,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对埃及、以色列的援助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增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加剧中东地区矛盾。(2)变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单一经济合作到形式多样;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民间共同推进;对外援助资金持续增长。意义:推动中国外交的发展;深化和扩大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25、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7解析:依据材料“秉承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理念就是新时期以和为贵精神这是60多年来中国外交实践给予世界的重要制度创新”可以看出中国以“和”“同”为理念的外交是对世界国际关系体制的贡献与创新,由此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结合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政策和成就分析说明,由此可知,该观点是正确的。同时也可从“以和为贵”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实力和国防基础之上、“以和为贵”必须区别对待等方面提取观点,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说明即可。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以“和”“同”为理念的外交是对世界国
26、际关系体制的贡献与创新。这一观点是正确的。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5年的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化解了与会国家的矛盾,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新时期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开展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并推动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弘扬合作、开放、互鉴、互利的精神,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