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标要求考纲呈现考情分析1.考察中外历史和现实中的实例,说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和不同样式;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了解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从内容上看,近几年高考高频考点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2.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很少涉及。3.从考向上看,通过中外、两岸文化交流等,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民
2、族节日、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通过两岸联系的加强,在价值观方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名师点睛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两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三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考点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古代辉煌的历程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提示】古老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七个时期,每个时期的文化发展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时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可用图表展示如下:时期主要文化情况影响殷周(发源)天命神
3、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时期主要文化情况影响 秦(促进)统一的民族文化得到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发展)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中华文化得到较大发展隋唐(全盛)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延续)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明清(面临冲击)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华文化走向衰微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既有古代的辉煌,也有过近代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衰微,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还在为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4、。(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提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
5、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留下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以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来丰富和完善自己,形成丰富多彩、生命力极强的中华文化。真题演练1(2015福建)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 B C DD【解析】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有先进与落后
6、之分,优秀的文化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排除,答案为D。2(2015 重庆)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A B C DC【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对古琴音乐的看法”。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的古老,只能说明它的源远流长,不能说明其世
7、界性,排除;欣赏古琴音乐能够升华心灵意境,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是一个主动感悟的过程,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流水是我国古琴曲,录入唱片向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符合题意。考点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内容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影响重大。(1)文学艺术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2)科学技术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特点:我国古代科学
8、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拓展】文化的区域性是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受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形成,不是某一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9、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提示】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从构成看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包容性)究其原因,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1)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层含义。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0、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5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2)二者的区别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从动态、纵向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侧重从静态、横向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二者的见证或表现不同: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3)二者的联系:都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特征。真题演练1(2015福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
11、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B【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文化的独特性。A与题意无关。材料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自强不息的品格,排除D。故选B。2(2014天津)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
12、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 B C DC【解析】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宋明理学,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会使文化差异性消失,说法错误;“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以儒家为主导”说明正确;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交流借鉴,说法错误。故选C项。3(2013 北京)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
13、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回答时一是要说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什么,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二是要答出文化包容性的作用。【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热点对接1.继承民族优
14、秀传统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根据我国丰富的文献资料,以储量较多的史书典籍,以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等,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根据文化艺术节、中外文化交流年等活动,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根据中华民族对传统节日的继承,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情景设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背景材料】央视播放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各方面的特别关注,在七场复赛中,广西、辽宁、四川、河北4支代表队的16名参赛选手中,有13名选手不同程度存在着汉字笔顺、笔形书写错误的情况,占比高达81.25%。社会呼吁,在电脑广泛运用的今天要重视汉字的教
15、学。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指出: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问题探究】(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说明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汉字书写及书法艺术。(2)电子时代对汉字的冲击只是中华文化受到冲击的缩影,那么,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提示】(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传承的标志和工具。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16、。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面对电子时代对汉字的冲击,我们应予以重视并积极利用科技发展的成果促进汉文化和汉字的进一步发展,致力于文化的接续和弘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
17、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同时,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答“文化创新”“精神文明建设”也可以)1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也产生了积极作用。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 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这体现了()A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中国传统文化值得世界
18、各国人民认同C中国优秀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D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发展和创新C【解析】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 2 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这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C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 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题意不符;B 项中国传统文化值得世界各国人民认同观点绝对;D 项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发展和创新与题意无关,本题正确答案为 C。2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作回文诗(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馀
19、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A B C DC【解析】题干不涉及崇尚自然、道法自然,故排除。注重实用、整体性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C。3忠经曰:“夫忠而能仁,则国德彰;忠而能知,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故虽有其能,必由忠而成也。”这一思想数千年来激励着广大志士仁人,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是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有利于培养公民责任感,增强中华民
20、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需要在当代意义上创造性地转化和传播“忠”的文化传统 不受历史条件制约,可以直接转化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A B C DB【解析】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排除。“忠”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受历史条件制约,且不能直接转化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观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选 B。4中国汉字拼写大赛在CCTV热播!央视主持出题,社科院专家为考官,最标准纯正的发音与笔划,带你进入最奇妙博大精深的汉字世界!活动旨在通过汉字拼写大赛,让大家重视汉字、重视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最传统的东西,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同时记述中国象形文字发展历程的汉字国际巡展也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21、,意味着古老中国文字艺术展将开启它奇幻的世界之旅。这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A B C DB【解析】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柱,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说法正确。该题选B。5“中华文化复兴出版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拟在 5 年之内,整理出版国学和海外汉学两大系列的经论典籍、研究著作和普
22、及读物 1 000 余种,囊括中国历朝历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汉学图书中的经典作品。之所以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A B C DA【解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说法正确;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是文字发明的意义,与题意不符;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说法正确。该题选A。6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当你看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
23、要求你写一篇观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政策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词中表述最准确的一组是()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A【解析】B认同外来文化不准确;C汲取各国文化不准确;D舍弃传统文化也不准确,故选A。7红楼梦集中体现了文学艺术以及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红楼梦问世两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情经久不衰。毛泽东之所以将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这是因为()A红楼梦集中表现了中华文化的主要特
24、征B它们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C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独特作用D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目标B【解析】红楼梦作为文学名著代表,“四大发明”作为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A、C、D项都没有完全地说明题干所指的原因。8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熔化物我,创造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A B C DC【解析】题干材料没有突出国画的悠久历史和对其他绘画艺术的
25、借鉴,与题意不符;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异彩纷呈、内涵丰富,正确,选C。9湖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湖湘文化经过先秦荆楚文化传统丰厚土壤的滋养、中世和近代荆楚文化的熏陶,以及湖湘大地文人学士、官宦乡绅的倡行、丰富、完善,至近代,湖湘人才辈出,文化昌盛,逐渐形成了爱国救亡、经世致用、自强坚韧、强悍尚勇、独立创新的基本文化精神特质,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地理环境决定区域文化的发展 地域文化发展趋同,相互融合A B C DA【解析】“文化精神特质”说明了;经过先秦、中世和近代,影
26、响深远,体现了;错在“决定”上;错在“趋同”上。10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 CCTV 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各具特色的文化代表着中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B C DA【解析】观点错误。11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
27、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 B C DA【解析】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民情,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正确。在“破冰之旅”时,用图卷的缩小版促进两岸交流,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排除。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文
28、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故错误。12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同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表明,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解析】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说明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在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繁荣,D说法正确;A、B、C与题意不符。13材料一:考古学家在 6 000 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上发
29、现了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材料二:相传我国在夏商时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材料三: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政协会议的发言中提到,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较少兼顾民族传统住宅文化;民族传统服饰不再作为日常服饰,而成为庆典礼仪性服饰,独特的民俗民风正在逐渐消失。建议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把民族文化工作纳入民族地区城乡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城市中的建筑、园林、雕塑、环境等设计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被各民族共赏
30、和共享。(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什么作用?(3)结合材料三,分析为什么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优秀文化被各民族人民共赏和共享。【答案】(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2)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城镇化建
31、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融入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城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文化,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4材料一:文明因多彩而美丽。中国先贤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歌唱“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唱道:“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材料二: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 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ai
32、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 GDP、卡拉 OK 甚至3G、AA 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简述人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2)运用“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答案】(1)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这种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汉语在进化中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汉语的包容性,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