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综合测评试题20.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636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综合测评试题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综合测评试题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综合测评试题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综合测评试题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综合测评试题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综合测评试题20.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教师助手 学生帮手 家长朋友 2012金版新学案高三一轮(岳麓版)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综合测评第十五单元(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曲阜模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A新思想新文化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军事技术方面解析: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他们认为“夷之长技”在军事,因此“开眼看世界”的结果是“师夷长技”。答案:D2(2011广东佛山)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小

2、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90年代解析: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答案:B3(2010北京丰台期末)严复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A倡导社会变革,实行维新变法B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C与外国人进行商业竞争D适应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现实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理解为,列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必须起来自救自强,变革社会,才能摆脱外来压迫,否则落后就要挨打,A项符合要求。答案:A4(2011广

3、州市一模)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维新派认为只要清帝下诏,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就能“庶政尽举,民心知戴”,这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可以看出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答案:D5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弘扬民族文化挽救民族危亡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发展资本主义ABCD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分清“进步意义”。资产阶

4、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根本目的并非弘扬民族文化,且民族文化并不一定都是进步的;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的说法是错误的,维新派没有也不敢触动封建君主专制的根基。答案:C6(2011常德模拟)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C追求民主与进步成为时代潮流D

5、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阶段特征和对题意的揣摩。本题最容易错选A项,启蒙思想产生于1718世纪,而进化论则产生于19世纪中期,所以A项不能涵盖题干材料的全部内容。答案:C7(2011福建四校模拟)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解析

6、:福泽谕吉主张“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以此对应的是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答案:D8(2011长沙高三检测)孙中山说:“同盟会之主张,创立民国后,则继之以平均地权,倘能达此目的,则社会问题已解决过半矣。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这里的“井田之遗意”应指()A实行土地私有B实行土地国有C实行集体耕作D实行个体耕作解析:题目中提出“平均地权”即为井田之遗意,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因此选B。答案:B9(2011宁波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被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

7、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新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ABCD解析:“幽灵”指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无关;“以阶级斗争为纲”脱离了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不属于“理论创新”的范畴。答案:D10“与时俱进”要求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D丰

8、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所以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答案:C11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引领了中国10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三者在理论创新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坚持()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群众路线D独辟蹊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从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及其产生的背景来看,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答案:B12.辞海是我国唯一的极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它的每一次编修,都忠实记录了历史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脚步。第六版辞海(右图)就收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

9、义理论体系条目。如果我们在第六版辞海中查阅“三个代表”,不会看到()A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B它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它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创设新情境实际考查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符合中国的实际,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因此,C项说法不准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

10、(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材料二“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曾文正公全集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四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4分)(2

11、)材料一、二、三、四的主张分别是什么?(8分)(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6分)(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4分)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抵抗派(魏源)、洋务派(曾国藩)、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和维新派(梁启超)等四个派别的主张、影响等方面的掌握,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四个派别相关史实(主张、实践、影响等)的准确掌握。答案:(1)人物:林则徐;贡献:虎门销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4分)(2)主张: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

12、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材料四:变法图存。(8分)(3)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6分)(4)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同:“君民共主”。(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

13、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涵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6分)(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6分)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第(2)问要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概括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第(3)问应指出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改组国民党等。答案:(1)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6分)(2)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责任内阁制。(6分)(3)变化: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举措: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6分) 教师助手 学生帮手 家长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